新媒体影视的美学空间建构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学空间建构是新媒体影视的重要创意维度,其策略对新媒体影视的传播有重大影响。《丁真的世界》是一部宣传甘孜州旅游业的新媒体短片,在短片中,丁真和理塘被建构为具备特定美学风格的传播内容,向受众呈现了具有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他者和边城。这一美学空间的建构契合了当前生活在工业化社会的主流网络受众的美学趣味,使短片获得了传播的成功。
  关键词 新媒体影视;丁真的世界;浪漫主义;美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99-04
  新媒体影视不是传统影视的简单位移或同质延展,而有其新异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生态与逻辑。美学空间建构是新媒体影视创意的重要维度之一,这一维度不仅作为表征呈现于新媒体影视作品,也应根据受众特质和传播需求,将其自觉地贯穿于新媒体影视的选题、策划、文案写作和制作的全部过程。《丁真的世界》是2020年11月发布在中文互联网的一则短片,获得了国内外相当大范围的关注。短片主人公藏族小伙丁真的影像第一次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上,只是一个不到10秒的短视频,他却由之在互联网“爆红”。伴随《丁真的世界》的发布,丁真更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现象级的网络人物,凸显了新媒体影视在传播活动中的巨大价值。成功的美学空间建构,是助力该短片获得受众好评的重要因素,对新媒体影视传播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

1 作为新媒体影视的《丁真的世界》


  《丁真的世界》是由时差岛(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出品的一部旅游宣传短片,也是丁真成为网友所说的“国企员工”(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职员)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
  从传播效果的时间节点看,短片在bilibili视频平台发布后,丁真的网络热度迅速升温。据百度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28日,关键词“丁真”的搜索指数从短片发布当日的39 966达到了178 537。截至2021年4月7日,新浪微博的“丁真”超话已有帖子56.9万,阅读量达到37亿。区别于当前各类“粉圈”偶像的亚文化傾向,在丁真正式“出道”和持续占据“头条”“热搜”的过程中,都有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各类、各级主流媒体不断助力。比如,新浪微博的“全国各地都在邀请丁真”话题,就有“西藏日报”“文旅山东”“湖北日报”“云南文旅”“四川文旅”“青海卫视”“辽沈晚报”“东北网”等 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的高调加入。在新媒体传播领域,遵循商业逻辑打造“网红”并不是特别新异的操作,但是,与众多“民间网红”相比,由主流媒体策划和助推的“国企员工”藏族小伙丁真自有其独特的传播逻辑。如果说甘孜州旅游宣传方面拍摄和推送短片尚属一般性质的新媒体日常工作,那么,前述的各地主流媒体的加入和“蹭热度”,则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点赞——“丁真现象”的一个重要内涵在于,主流媒体加入了新的传播领域,而且主动展开和推动了传播活动。这一现象侧面说明主流媒体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逐渐深入,其积极适应新媒体语境、促进新媒体传播的努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对平静生活在雪山下的藏族小伙丁真而言,他在2020年末的这段奇幻的互联网漂流太过突然,但对见惯了形形色色“网红”的新媒体领域,这一切都必然合乎现代媒介的逻辑——《丁真的世界》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2 《 丁真的世界》的新媒体审美质感


  杜威认为:“经验本身就有令人满意的情感性质,因为它具有内在的、通过有规则、有组织的运动而实现的完整和完满——艺术的结构或许会被直接感受到,就此而论,它就是审美。”[1]无论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词汇还是美学术语,“经验”与“实践”似乎都不言自明地相互关涉。我们知道,在谈论经验之前,杜威首先建立的是一套连续、统一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日常经验,甚至带有还原论的色彩,从文化工业生产的角度而论,我们也可以将《丁真的世界》理解为一部提供了完整的杜威意义的经验的作品——作为一部相当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短片,它从策划定位、文案写作、视频制作到产品呈现,都显示出新媒体文化产品的 审美质感。
  就短片制作的水准而论,《丁真的世界》的拍摄、剪辑与包装都非常圆熟。视觉元素方面,手持拍摄、固定镜头和航拍等不同素材的综合运用,配合当前流行的镜头加速、快节奏切换等技法,短片非常典型地呈现了新媒体影视的当下特质,而避免了纪录片式的质感——这种审美特征的区别虽然微妙以致于令人习而不察,却是新媒体传播必须注意的要素。受众观看新媒体短片的一般情境,通常不是在电视机或电脑屏幕前的正襟危坐,而往往以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为主要设备,在工作、生活的短暂间隙进行。纪录片式的长镜头叙事质感,很难在时间、精力碎片化的受众中达成传播效果——这种效果来自于新媒体影视内在空间与受众生活空间的特定交互。同时,恰到好处的画面调色,既保留真实感又体现出艺术性的电影质感,在视觉呈现维度圆熟到几乎无可指摘。音响元素方面,主角丁真的独白、节奏明快的现代配乐、藏族歌舞的现场音等音响元素,在短片中的交替变换也非常流畅。从片长来看,区别于15秒左右的短视频或120分钟的标准版电影, 《丁真的世界》片长只有3:19秒,有助于匆忙的受众在移动端看完视频,同时,这一片长又足够受众调整注意力和情绪,进入短片提供的审美空间。在交互操作方面,《丁真的世界》没有选择更加激进的竖屏画面,而是选择了1920︰1080的标准横屏比例。这一选择在技术上符合4G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一般移动端的处理能力,在审美效果上则意味着短片呈现的不是一般竖屏短视频里简单、直接却没有视觉深度的各类短视频网红,而具备更强的沉浸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强的故事性。
  《丁真的世界》试图向受众呈现的,是一个值得前去的旅游目的地——这一目的表现得克制而精心,非常难得地避免了一般宣传片的口号式动员。比如,短片里的很多场景,都有对拍摄地点的标注。被标注的地点包括“四川甘孜·毛垭大草原”“四川甘孜·格聂之眼”“仓央嘉措微型博物馆”“牛背山”“雅拉雪山”“稻城亚丁”“塔公草原”“理塘”“长青春科尔寺”“中路藏寨”等等。我们很容易理解,甘孜州的文旅宣传工作者们非常期待这些地名出现在自驾游客人的路书或各地旅行社的宣传页上,但这地点些标注并没有损害短片的质感。因为这些标注谦益地出现在画面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字号甚至比短片的字幕还要小一些——如果短片的观看者只是用屏幕尺寸较小的智能手机观看视频,他们几乎不会注意到这些被期待的“重点”。就地方主流媒体在宣传口号和宣传片制作的一贯审美趣味而言,《丁真的世界》的风格呈现显然非常难得。   《丁真的世界》的上述制作,显然是出于编创团队的自觉,他们的确在试图建构一个具有强烈美学风格的空间:

3 《丁真的世界》的视听审美时空


  《丁真的世界》以藏族小伙丁真的独白为线索,其文案篇幅只有300多字,却非常成功地配合视频,讲述了他的家乡理塘。在短片里,丁真的普通话称不上流畅,还带有明显的口音——当然,作为一个藏族小伙,他的口音不仅不会被指摘,反而构成了一种强烈的陌生感。以bilibili平台弹幕的反馈看,丁真的口音与他藏族同胞的外表一起构成了“野性”“自然纯真”的美感,有助于短片整体质感的形成。就故事性而言,《丁真的世界》没有特定的、完整的情节,自然也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叙事,但是,丁真独白的文案却具备相当清晰和简明的逻辑。从 bilibili用户的评论和弹幕来看,《丁真的世界》的美学风格的确得到了受众的认同,这一成功极大地归功于文案所呈现的美学空间。
  在短片的第一部分,丁真介绍自己家住理塘县的一個小村庄,“每天推开门就能看见格聂雪山”,在放牛的时候,他感到“时间过得好慢,好慢,躺在草地上,也能躺上一整天”。时间的悠长甚至停滞,这是典型的古典时代的时空特征,却极大引发了网络受众的向往——后工业社会的事物“都面对一种共同的命运,那就是失去它们的承传之地,失去它们传统的空间——时间存在,或者用瓦尔特·本雅明的一个词来概括——失去它们的‘灵晕’(aura)”[2]。对多数欣赏《丁真的世界》的互联网用户而言,他们早已不言而喻地疲惫于日程表、闹钟日复一日的规训,从当前流行的“打工人”“划水”“混底薪”等网络热词来看,如果有机会“能躺上一整天”,他们不会介意是躺在家中上还是躺在办公室。而《丁真的世界》里所展示的,不仅能在蓝天之下的草地上躺一整天,还可以拥有古典时代的悠长舒缓的时空心理感受。
  丁真不仅带来了令受众向往的富有古典美学意味的悠远时空,还在短片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前工业时代的速度与激情——丁真介绍了他的小白马“珍珠”,讲述了自己在村里赛马拿第一,被称作“赛马王子”。这一讲述安排在短片的第1分钟,航拍镜头辽远地展现了丁真在雪山下和朋友们赛马、游乐的场景,引发了大量正面评价的反馈——据bilibili视频平台的“高能进度条”功能显示,此时恰好为用户拖动位置和弹幕的高度密集区。随即,丁真谈到,他没有太想过“梦想”这个问题,他“就想骑着我的小马,翻山越岭”“这就是我的世界,雪山,草原,冰川,寺庙,白塔,我的朋友们,还有唱不完的情歌”。丁真带有地方口音的独白与视频相配合,将丰富的风景意象交叠呈现,建构了具有强烈审美价值的丁真的世界——一个作为观照对象的他者。当然,在短片的第三部分,丁真没有忘记作为从事文旅工作的国企员工的职责,他非常“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
  在《丁真的世界》的对面,那些热心关注丁真的互联网用户所的期待,是一种特定的浪漫主义美学趣味。作为汉语词汇的“浪漫主义”,其所指有三个维度。浪漫主义的第一个维度,是未经特别反思和厘定的日常语汇,它通常指称“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事物。浪漫主义的第二个维度,则是指文艺创作的风格和手法,它以循环论的范式去观照文学艺术历史,认为与《诗经》、杜甫、《水浒传》的“现实”主义相对立,《楚辞》、李白和《西游记》等构成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手法历史。浪漫主义的第三个维度,特指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产生的文艺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叛,主要是对工具理性、工业文明以及世俗化的反叛,是自由精神的体现。”[3]这种文艺思潮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向往古典、自然的生活,追求情感性而反对理性,在欧洲文艺历史中,其描写对象往往是理想化的乡村、中世纪或富有异国情调的东方。
  以赛亚·伯林曾指出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对西方社会的深远影响:“浪漫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近代规模最大的一场运动,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和思想。在我看来,它是发生在西方意识领域里最伟大的一次转折。发生在十九、二十世纪历史进程中的其他转折都不及浪漫主义重要,而且它们都受到浪漫主义深刻的影响。不仅是思想史,就连其他有关意识、观念、行为、道德、政治、美学方面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主导模式的历史。”[4]与西方社会类似,近代以来,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一直有着长期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这一思潮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得以用视听语言的方式,呈现为更加直观和表象化的影视产品。

4 《丁真的世界》美学空间的受众逻辑


  在丁真走红网络的过程中,“丁真的世界”在哪里,是一个热度极高的话题,受众试图在现实空间中锚定短片里的他者。据微博热搜反映,相当多的网友不知道丁真家在四川,更不知道《丁真的世界》是四川省甘孜州文旅部门辛勤策划的产物。当众多网友关注丁真藏族小伙的身份和他身后的蓝天、草原时,西藏文旅部门媒体也巧妙运营,获得了多个热搜——这一现象非常耐人寻味,其背后是网络受众刻板的集体想象。在网络受众的集体想象里,“丁真的世界”被不由分说地理解为西藏,丁真身后的蓝天、草原、雪山和湖泊影像,没能准确地在现实世界的地理经纬中落地,而成为模糊、飘渺、单薄的“边城”。
  我们很容易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中找到与《丁真的世界》美学风格相似的案例。比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和边城。沈从文先生打动读者的,就是他笔下理想化的古典湘西世界——当然,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更倾向于自觉地从哲学、美学角度反思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异化,其浪漫主义取向影响了京派文学和一批当代作家。汪曾祺、张承志、张炜、李娟、姜戎等,也都在不同侧面体现了这种浪漫主义的美学追求——意味深长的是,无论这些作家的现实倾向如何不同,他们在文学意象里,却往往将草原、雪山、牧场建构为他者。与前述作家、作品相比,《丁真的世界》恰好获得了新媒体影视的形式,草原、雪山、牧场这些文学意象,在短片中得以更加直接地呈现为富有冲击力的视听刺激。公众意识中对前现代生活的向往,得以通过比文学艺术更加多维、便捷的形式传达出来,也更容受到公众的关注。托伊恩·A·范·戴克认为:“人们不但(通过个人经验或传播)形成了他们所知的事件模式,也形成了他们参与的传播事件的特定模式。这种所谓语境模式将在一般定义的情境中起到典型的作用,包括关于不同角色的参加者、总体的目标和目的、环境等的主观信念。”[5]就网络受众对丁真和理塘的理解而言,这种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在特定受众的期待之下,在视频弹幕和网页评论的互动情境中,成为被不断相互强化的观念闭环。   在我们点破了浪漫主义的要素后,《丁真的世界》的网络“爆火”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容易想象,一位生活在理塘牧区的小伙,是很难被另一位生活在呼伦贝尔或阿勒泰牧区的小伙羡慕的——相同的生产方式、一致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不足以激发观照他者的审美热情。网络受众强烈反馈的,那些“甜野男孩”“自然”“笑容”“野性”“纯真”“眼神”等高频词,都指向典型的浪漫主义美学期待,而《丁真的世界》所传播的,正是受众期待的具备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化产品。这是浪漫主義的第三个维度,即前文所述的19世纪上半叶以来的特定文艺思潮,这种文艺思潮的美学期待背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古典、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简单、淳朴的情感体验的向往,这一美学期待意味着我国社会历史的重大变革。
  本雅明在论述19世纪欧洲全景画艺术形式时指出:“全景画宣告了艺术与技术关系的一次大变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城市居民相对于外省的政治优势在这个世纪中多次得到显示。他们力图把乡村引入城市[6]。进入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居民,在审美上渴望将陌生的、远离自身生活方式的乡村引入审美图景。欧洲城市居民的这种美学情绪不是孤例,而是具备充分的历史规律性。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年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城镇网民规模为6.80亿,占网民整体的 68.7%。正是这些生活在工业化社会、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年轻城镇网民,构成了向往“丁真的世界”的主流受众。当然,《丁真的世界》作为一部短片,还不足以承载和维持更多、更持续的关注,丁真的故事性还需要进一步地开掘和讲述——这显然是一项更加艰巨、持久的任务。2021年以来,“丁真第一次到北京看升国旗”“丁真唱FLY”“认真读书的丁真”等热门话题的运营,也可使我们看到相关各方加强、深化丁真的故事性的努力。
  丁真在网络爆火,为甘孜旅游业带来了关注和相应的收益,这当然有助于甘孜和理塘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是这位藏族小伙和他家乡的幸运,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进步。《丁真的世界》的成功传播,显示了新媒体文案 美学空间建构的重要价值,亦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 Art as Experience[M].New York:Penguin Group(USA)Inc,2005:39-40.
  [2]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67.
  [3]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的诗性浪漫主义[J].求是学刊,2009(1):97-102.
  [4]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9-10.
  [5]托伊恩·A·范·戴克.媒介中的意见与意识形态[C]//媒介话语的进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3.
  [6]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旅游业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日趋紧密,出现日渐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背景,文章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行业的相关问题,选取了四川省内具有典型性的“文旅成都”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研究。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其在城市旅游宣传、旅游吸引力、旅游热点发掘方面的功能和特点。最后以党和政府有关政务新媒体
期刊
摘 要 独居生活类视频博客作为日常生活类视频博客的一种细分类型,具有区别于一般视频博客的三大特征:主体单一性、视频悦目性和内容固定性,受众的观看实践及其与博主的互动关系也具有一定特性。该类视频博客的博主为受众提供了生活范本的指引,使受众得以规整生活,以此获得生活的重新定位。而博主與受众由脱域共在到嵌入共生关系的转变,体现为一种以视频博客为中介的准社会交往状态。  关键词 独居生活类视频博客;受众;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视频软件与直播平台应运而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麦克风”,成为自媒体中的一员。在各类自媒体中,以解析评测数码产品为主的短视频在众多类型自媒体中发展势头尤其迅猛,其中B站科技区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自2019年来以高品质视频引得广泛关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为例,对Z世代使用科技类自媒体的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 Z世代;数
期刊
西园定情,定情曦元。  赖有西园明月,照我孤城青雪,十里白庵。  一  顾公馆里有个西园,园中一片竹林,早些年因顾老太太爱看戏,便搭了个戏台子,每逢喜事,便请上戏班子,热热闹闹唱上几天。  旖旎的风情,道不尽的戏文,曲终人散后的清寒午夜,西园里似乎还回响着那些绵软唱腔,唏嘘故事。  一片寂寥中,静静聆听的,惟有天上的月,西园的竹和林间穿过的风。  这一年,顾青雪十七岁,于西园中初遇曦元。  他刚从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搭建的虚拟空间内,由于“土味”表演者的泛滥,因此在受众的感知里,乡村场景总是与土味文化相联结,被加上了“媚俗”“落后”的刻板标签。而“蜀中桃子姐”的短视频跳脱出恶俗的固化印象和理想化的标签,注重美食元素与生活化的联结,构建了一幅真实化的乡村生活场景。  关键词 蜀中桃子姐;场景构建;走红原因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55-
期刊
楔子  农历七月十四,中元前夜,凶,不宜出行。  这夜很深,沉沉雾霭暗了天边那轮冷月,也将这白日里不曾被留意过的小林子显露出来。  林子没什么特别,除了外面挂了个年代久远的破烂牌子,牌子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书生与狗不得入内”的警告标语,标语旁扑了个红色掌印外,一切都很和谐。  但这不曾被正眼瞧过的林子又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不断提起,在茶余饭后,在热腾腾的过客面中,在人们微醺却依旧清醒的结结巴巴措辞里,渐
期刊
摘 要 过去的3年,电视开机率逐年减少,而新媒体受众则呈现跨越式增长,因此不少传统媒体陆续转战新媒体平台。《今日关注》是广东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自2019年起开始转型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和原有栏目的影响力,专注制作短视频,用不到一年半时间,就打造出千万级的官方抖音号。文章围绕《今日关注》为什么要打造官方抖音号,电视媒体如何转型发展短视频,如何打造抖音千万级大号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摘 要 网络短视频中的“审丑”现象成为如今短视频的乱象之一,从异化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迷人的郭老师”为例探讨短视频平台中“审丑”传播的异化表现,即对主播、受众、平台的生态的异化,认为主播摆脱不了人设的制约,成为逐利机器;受众变为“数字劳工”和“单向度的人”;主播和受众共同造成短视频平台的异化。竭力说明短视频平台中的“审丑”现象会对社会大众文化产生异化,即大众精神文化底线受到冲击,主流价值观可能也会
期刊
摘 要 农村地区的健康传播是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和媒介接触都发生了变化。文章从传播的四个层面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接触进行考察,并探究影响健康信念形成和健康行为采纳的因素。  关键词 健康传播;健康信念;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9-0092-03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
期刊
摘 要 如今科普杂志媒介融合已完成初步探索,进一步加深融合却难以继续,因其发展陷入“表面融合,内在独立”的困境。科普杂志作为专业类传统媒体,在开展和推进媒介融合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进程缓慢依赖国家政策;新旧媒体分开经营导致纸媒与新媒体间内容断联;新媒体人才的缺失使得科普杂志的媒介融合在实操层面难以推进。措施在于整合传播内容,创新线上科普方式,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关键词 科普杂志;新媒体;媒介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