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加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迅捷的网络传播、无所不在的社交媒体传播等都加剧了监管难度及传播的复杂性。作为区内的主流媒体,肩负着破除谣言、引导人心的重要职责,更需要不断创新,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西藏地方主流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现状、找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媒体不负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
关键词:新媒体;西藏;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8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西藏大学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新媒体背景下西藏地方传统媒体发展研究”成果;西藏大学2018年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青苗计划)“融媒体背景下西藏主流媒体传媒引导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QMJH18-21;西藏大学文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西藏高校官方微博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成果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讲到宣传,主流媒体当仁不让,而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在采编刊播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发挥传媒引导力就须得从分析现状开始。
一、新媒体概念梳理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54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提到了这一词条,在此计划中,P.戈尔德马克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一词真正被众所周知还要归功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tow)。他于1969年向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new media”,从而使“新媒体”一词在美国社会流行并扩展到全世界。
此后大众对“新媒体”的研究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对“新媒体”的研究都愈演愈烈。但什么是“新媒体”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连线》杂志给出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丹?吉尔摩(Dan Gillmor)将技术这一因素引入“新媒体”概念中,他认为“新媒体”应该是新技术在传播中广泛应用后产生的新概念。
国内学者从2006年起开始关注“新媒体”这一新概念。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认为需求无限、传输无限、生产无限是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2]。他认为,互联网媒体是全新的媒体形态,而电子报、手机电视等只是在旧媒体基础上通过融合而形成的媒介形式,并不属于“新媒体”范畴。
吴征则认为,新旧媒体的另一大区别是消解力量的不同。新媒体不仅能消解传统媒体的边界,而且还消解了不同国家、群体等之间的边界[2]。同时,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权利体系。
以上概念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新媒介”这一概念。“新新媒介”由保罗?莱文森于2009年提出,他认为传统的“新媒体”概念已不适用传媒产业的发展,以个人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新媒介”才是真正的“新媒体”[3]。
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是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电脑等为信息终端,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并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形态。基于此,在本文研究中,将新闻网站同报纸、电视台一样同归属于传统媒体范畴。本文除了对传统媒介形态(报、台、网)进行分析外,还将对以“两微一端一抖”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进行分析。
二、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发展现状
目前,西藏地方主流媒体主要由“一报一台”组成:西藏日报、西藏广播电视台及其旗下的报网和新媒体品牌。此外,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中央媒体如人民网西藏频道、新华网西藏频道和西藏自治区外创办的介绍西藏的媒体如中国西藏网等。人民日报(藏文版)由人民日报主管,西藏日报与人民日报共同主办,也不在本文研究范围。
(一)“一报一台”构筑传统媒体发展新格局
西藏日报是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前身是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不久后创办的《新闻简讯》,汉、藏版均于1956年4月22日正式创刊。报纸以“正确导向,扩大信息,贴近群众,突出特色”为办报宗旨,承担着向区内广大干部群众传播党的好政策、好方针,宣传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祖国、维护区内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西藏日报》汉文版一般是工作日出8版,节假日4版,有重大新闻事件会增刊,比如每年的全国两会等。藏文版每周36个版面,节假日除外。报纸汉文版发行量37000多份,藏文版发行量在藏文日报类报纸中仅次于人民日报(藏文版),为43000多份[4]。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1999年创办第一张子报——西藏商报。该报类似都市报,其宗旨是“追随时代步伐,传递社会信息,把握经济命脉,服务百姓大众”。此报一般情况下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每周88版,11月1日至次年4月30 日每周为80版,节假日除外。
西藏法制报最早创刊于1992年1月,后因多方面原因停刊,现在的西藏法制报(汉藏文版)于2011年1月由西藏日报社主办并正式复刊。其汉文版每周二、五出刊,每期8版。藏文版每周二出刊,每期16版。西藏法制报(汉藏文版)的办报理念为“平安西藏、和谐西藏、法治西藏”,重点报道西藏各地市及区外重要法制新闻,从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层面担负起建设平安西藏的重要职责。
五份报纸(区分汉藏版)除传统的发行渠道外,现均有电子版发行。电子版的发行拓宽了发行渠道及受众面,同時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此外,还于1997年创办杂志《致富之友》,现已更名为《高原新农村》,杂志以“服务新农村,造福农牧民”为办刊宗旨,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的良师益友。 中国西藏新闻网也隶属于西藏日报,该网站于2002年创办,以藏、汉、英三语向国内外受众介绍西藏各地的最新发展成就、西藏风景及旅游相关信息等。以该网站为依托,形成了包括客户端、数字报、手机报、新媒体矩阵等全媒体平台,在下文中将详细介绍。
西藏广播电视台由原来的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于2018年合并组建而成,并于2018年11月29日正式挂牌。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在原“拉萨人民广播电台”的基础上于1959年3月启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呼号,使用藏汉双语播音。现已有汉语广播、藏语广播、都市生活广播、藏语康巴语广播、科教广播等五个广播频道,基本上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全时段覆盖。
西藏电视事业的发展从1976年起,经过10年筹备,于1985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西藏电视台,并于1999年10月分藏汉双语频道对外播出。现藏语频道和汉语频道除转播央视新闻联播、电视剧播放外,已基本实现节目制作的本土化。
新组建的西藏广播电视台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更好的承担了传播信息、舆论引导的职责。
中国西藏之声网最初于2009年创办,2013全新改版上线,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网站使用藏汉英三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广播等多种形态向国内外传播美丽西藏的建设成就等。随着广播、电视两台合并,后成为西藏广播电视台的官方网站,网站内含原西藏电视台新媒体产品牦牦TV。
(二)“两微一端一抖”借力社交媒体,打造传播新格局
西藏日报在传统报、网建设的基础上,在人民日报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于2018年率先在全区建成全媒体“中央厨房”投入使用,并不断推进“融媒体工作室”试点工作,完善新媒体矩阵,创建包括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西藏日报客户端、西藏日报藏文媒体、新西藏微信公众号(英文版)、西藏商报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多个社交媒体。
西藏日报藏汉双语客户端于2017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并于2020年5月改版,其安卓平台下载量1.9万,客户端内设7个频道,同时链接人民日报(汉藏文版)。网信西藏2021年1月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度,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排名在西藏政务微信公众号中排名第二。西藏日报抖音号于2018年10月23日发布第一条视频,粉丝3.9万。西藏日报微博粉丝11万,相比于其他新媒体产品,关注度相对较高。
通过对西藏日报及其新媒体矩阵的统计研究发现,其关注度、阅读量、下载量相较于自治区360多万的常住人口来说,微不足道。其中关注度较高的官方微博基本能保持日更一条的更新频率,内容涵盖社会民生、经济建设、旅游风景、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重大事件,但其点赞量、转发、评论等都基本只有个位数,参与度不够。相较而言,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参与度更高,其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都比较不错。
上文提到中国西藏之声网于2013年全新改版,其中改版的重要一环就是上线“西藏之声”手机客户端。作为全球第一个涉藏综合性客户端,使用藏汉双语进行西藏新闻宣传,是多元西藏文化的传播平台。西藏之声客户端总装机量59万台[5],与中国西藏之声网一样,既包括了五套广播频道、二套电视频道的节目直播,也包含了新闻、视频、音乐等板块,全方位地报道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西藏卫视+”是西藏广播电视台的官方微信,由“听西藏”微信公众号和“最心灵”微信公众号于2019年6月21日合并组建而成,主要使用汉语传播,相较于之前是试听的升级,也是一次融媒体的尝试,其单篇阅读量一般不超过1万,传播效果有限。
“阳光西藏”微信公众号是西藏电视台以传播西藏历史文化、民俗旅游、藏语影视等为内容,使用藏汉双语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的新媒体产品。它在2020年度西藏政务微信的排名中位列第一。
西藏广播电视台抖音号粉丝11万,于2019年9月20日发布第一条视频,主要介绍西藏文化、旅游、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其中置顶视频点赞量5.2万,为格桑次仁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评论数3950条,转发2806次。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媒体的发展在保证新闻报道广度、深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在不断整合资源、推进融媒体发展,并开发新媒体平台,实现宣传传播的全媒体覆盖。
三、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首先,最基础的平台建设还需加强。比如“快搜西藏”手机客户端下载量最高达111万次[4],它是国内外受众了解西藏的窗口,也是服务百姓的平台。但目前“快搜西藏”的下载平台存在较大问题。无论是安卓的软件商场,还是iTunes的App Store,都无法直接搜索、下载此客户端,只能链接到其他网站进行操作。增加了用户下载、装机的难度,不利于客户端的推广。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作为西藏政务微信排名前三的公众号,其“农奴解放纪念馆”板块经常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加强平台建设,降低受众的获取难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是当务之急。
其次,分散了优势资源,没有形成强势品牌。西藏日报也好、西藏广播电视台也好,其旗下媒介产品众多,除了上文中重点介绍的报、台、网、社交媒体账号外,还有许多没有介绍的,如西藏法制(藏文)公众号、西藏找工作等,但除了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和西藏之声客户端收获了较多关注外,余者并没能形成强势品牌。这种广撒网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传播广度,但也分散了资源,难以形成合力。
再次,或更新频率低或没有固定规律,难以培养、维持受众习惯的养成。西藏日报、“西藏之声”客户端能保持日更;西藏日报日更3~4次,每次1~2条信息;“西藏卫视+”“阳光西藏”基本保持日更3次,每次1~2条信息。這几个平台保持了比较规律的更新频次。但多数社交媒体账号如西藏日报抖音号、微博、西藏广播电视台抖音号等更新随意,而这两种社交媒体正是目前年轻人使用较多的社交软件,这无疑削弱了媒体的传播效力。 最后,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招聘、维持人才。要知道不论是平台运营,还是建设强势品牌都需要人才来实施,尤其是青年人才。青年一代掌握了最新技术,特别是要运营好新媒体,必须依靠掌握了最新技术的年轻人。因此如何招聘青年才俊,尤其是留住人才是摆在所有媒体面前的难题。
在这里不得不提丁真,他的全网走红说明不仅藏族同胞,其他民族的同胞同样对西藏、对藏文化、对藏族人充满兴趣。只要有契机,只要契合了大众审美,就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四川卫视《藏风美少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以藏族为主体的选秀类节目,节目第一期今年5月22日播出,目前在腾讯视频手机客户端已有160多万的播放量。以此为例,只要内容够精彩,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本土心理学认为应以本地历史文化为框架,针对特定社会文化中的族群、群体或个体心理与行为展开研究。以此为基础,我认为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在传播时必须要抓住地理、文化、心理上的接近性,藏、汉语报道分别找准切入点,寻找藏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之间的关联,并将其发掘、放大,通过优秀内容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文化、心理因素纳入其中,潜移默化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成现阶段党媒的使命。
四、结语
西藏地方主流媒体的全媒体建设形成了以传统媒体为龙头,客户端、网站为分支,社交媒体为突破口的一体化系统;主流传统媒体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社交媒体账号在传播方式、形态上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传播格局。新旧媒体共同发力,形成以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西藏和谐稳定为重心,以经济、政治、旅游、文化、社会发展等为抓手的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既延伸了传播的视觉空间,同时也拓宽了传播的心理空间。
传媒作为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应该不断完善其体制机制,不断调整其报道内容、传播形态,使其适应新的传媒环境,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虽然技术的进步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权力中心和空间中心都被重新改写,但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正如李普曼所说,媒体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社会变化信息,以此作为公众的意见参考与行动依据。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只有利用不同媒介平台,不断向受众输出优秀内容,营造一个由已知信息构建的媒介拟态环境,并使其能作用于受众认知,引导大众意见,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N].人民日报,2020-08-30.
[2] 嚴三九.新媒体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2-3.
[3] [美]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6-7.
[4] 周德仓,吴江霞,王清华.改革开放40年西藏新闻事业的发展和重塑[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41-42.
[5]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凝聚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正能量[N].西藏日报,2019-02-12.
作者简介:韦林鹿(1987—),女,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西藏;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8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西藏大学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新媒体背景下西藏地方传统媒体发展研究”成果;西藏大学2018年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青苗计划)“融媒体背景下西藏主流媒体传媒引导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QMJH18-21;西藏大学文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西藏高校官方微博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成果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讲到宣传,主流媒体当仁不让,而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在采编刊播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发挥传媒引导力就须得从分析现状开始。
一、新媒体概念梳理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54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提到了这一词条,在此计划中,P.戈尔德马克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一词真正被众所周知还要归功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tow)。他于1969年向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new media”,从而使“新媒体”一词在美国社会流行并扩展到全世界。
此后大众对“新媒体”的研究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对“新媒体”的研究都愈演愈烈。但什么是“新媒体”呢?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连线》杂志给出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丹?吉尔摩(Dan Gillmor)将技术这一因素引入“新媒体”概念中,他认为“新媒体”应该是新技术在传播中广泛应用后产生的新概念。
国内学者从2006年起开始关注“新媒体”这一新概念。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认为需求无限、传输无限、生产无限是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2]。他认为,互联网媒体是全新的媒体形态,而电子报、手机电视等只是在旧媒体基础上通过融合而形成的媒介形式,并不属于“新媒体”范畴。
吴征则认为,新旧媒体的另一大区别是消解力量的不同。新媒体不仅能消解传统媒体的边界,而且还消解了不同国家、群体等之间的边界[2]。同时,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权利体系。
以上概念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新媒介”这一概念。“新新媒介”由保罗?莱文森于2009年提出,他认为传统的“新媒体”概念已不适用传媒产业的发展,以个人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新媒介”才是真正的“新媒体”[3]。
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是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手机、电脑等为信息终端,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并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形态。基于此,在本文研究中,将新闻网站同报纸、电视台一样同归属于传统媒体范畴。本文除了对传统媒介形态(报、台、网)进行分析外,还将对以“两微一端一抖”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进行分析。
二、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发展现状
目前,西藏地方主流媒体主要由“一报一台”组成:西藏日报、西藏广播电视台及其旗下的报网和新媒体品牌。此外,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中央媒体如人民网西藏频道、新华网西藏频道和西藏自治区外创办的介绍西藏的媒体如中国西藏网等。人民日报(藏文版)由人民日报主管,西藏日报与人民日报共同主办,也不在本文研究范围。
(一)“一报一台”构筑传统媒体发展新格局
西藏日报是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前身是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不久后创办的《新闻简讯》,汉、藏版均于1956年4月22日正式创刊。报纸以“正确导向,扩大信息,贴近群众,突出特色”为办报宗旨,承担着向区内广大干部群众传播党的好政策、好方针,宣传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祖国、维护区内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西藏日报》汉文版一般是工作日出8版,节假日4版,有重大新闻事件会增刊,比如每年的全国两会等。藏文版每周36个版面,节假日除外。报纸汉文版发行量37000多份,藏文版发行量在藏文日报类报纸中仅次于人民日报(藏文版),为43000多份[4]。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1999年创办第一张子报——西藏商报。该报类似都市报,其宗旨是“追随时代步伐,传递社会信息,把握经济命脉,服务百姓大众”。此报一般情况下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每周88版,11月1日至次年4月30 日每周为80版,节假日除外。
西藏法制报最早创刊于1992年1月,后因多方面原因停刊,现在的西藏法制报(汉藏文版)于2011年1月由西藏日报社主办并正式复刊。其汉文版每周二、五出刊,每期8版。藏文版每周二出刊,每期16版。西藏法制报(汉藏文版)的办报理念为“平安西藏、和谐西藏、法治西藏”,重点报道西藏各地市及区外重要法制新闻,从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层面担负起建设平安西藏的重要职责。
五份报纸(区分汉藏版)除传统的发行渠道外,现均有电子版发行。电子版的发行拓宽了发行渠道及受众面,同時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此外,还于1997年创办杂志《致富之友》,现已更名为《高原新农村》,杂志以“服务新农村,造福农牧民”为办刊宗旨,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的良师益友。 中国西藏新闻网也隶属于西藏日报,该网站于2002年创办,以藏、汉、英三语向国内外受众介绍西藏各地的最新发展成就、西藏风景及旅游相关信息等。以该网站为依托,形成了包括客户端、数字报、手机报、新媒体矩阵等全媒体平台,在下文中将详细介绍。
西藏广播电视台由原来的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于2018年合并组建而成,并于2018年11月29日正式挂牌。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在原“拉萨人民广播电台”的基础上于1959年3月启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呼号,使用藏汉双语播音。现已有汉语广播、藏语广播、都市生活广播、藏语康巴语广播、科教广播等五个广播频道,基本上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全时段覆盖。
西藏电视事业的发展从1976年起,经过10年筹备,于1985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西藏电视台,并于1999年10月分藏汉双语频道对外播出。现藏语频道和汉语频道除转播央视新闻联播、电视剧播放外,已基本实现节目制作的本土化。
新组建的西藏广播电视台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更好的承担了传播信息、舆论引导的职责。
中国西藏之声网最初于2009年创办,2013全新改版上线,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网站使用藏汉英三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广播等多种形态向国内外传播美丽西藏的建设成就等。随着广播、电视两台合并,后成为西藏广播电视台的官方网站,网站内含原西藏电视台新媒体产品牦牦TV。
(二)“两微一端一抖”借力社交媒体,打造传播新格局
西藏日报在传统报、网建设的基础上,在人民日报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于2018年率先在全区建成全媒体“中央厨房”投入使用,并不断推进“融媒体工作室”试点工作,完善新媒体矩阵,创建包括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西藏日报客户端、西藏日报藏文媒体、新西藏微信公众号(英文版)、西藏商报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多个社交媒体。
西藏日报藏汉双语客户端于2017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并于2020年5月改版,其安卓平台下载量1.9万,客户端内设7个频道,同时链接人民日报(汉藏文版)。网信西藏2021年1月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度,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排名在西藏政务微信公众号中排名第二。西藏日报抖音号于2018年10月23日发布第一条视频,粉丝3.9万。西藏日报微博粉丝11万,相比于其他新媒体产品,关注度相对较高。
通过对西藏日报及其新媒体矩阵的统计研究发现,其关注度、阅读量、下载量相较于自治区360多万的常住人口来说,微不足道。其中关注度较高的官方微博基本能保持日更一条的更新频率,内容涵盖社会民生、经济建设、旅游风景、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重大事件,但其点赞量、转发、评论等都基本只有个位数,参与度不够。相较而言,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参与度更高,其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都比较不错。
上文提到中国西藏之声网于2013年全新改版,其中改版的重要一环就是上线“西藏之声”手机客户端。作为全球第一个涉藏综合性客户端,使用藏汉双语进行西藏新闻宣传,是多元西藏文化的传播平台。西藏之声客户端总装机量59万台[5],与中国西藏之声网一样,既包括了五套广播频道、二套电视频道的节目直播,也包含了新闻、视频、音乐等板块,全方位地报道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西藏卫视+”是西藏广播电视台的官方微信,由“听西藏”微信公众号和“最心灵”微信公众号于2019年6月21日合并组建而成,主要使用汉语传播,相较于之前是试听的升级,也是一次融媒体的尝试,其单篇阅读量一般不超过1万,传播效果有限。
“阳光西藏”微信公众号是西藏电视台以传播西藏历史文化、民俗旅游、藏语影视等为内容,使用藏汉双语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的新媒体产品。它在2020年度西藏政务微信的排名中位列第一。
西藏广播电视台抖音号粉丝11万,于2019年9月20日发布第一条视频,主要介绍西藏文化、旅游、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其中置顶视频点赞量5.2万,为格桑次仁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评论数3950条,转发2806次。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媒体的发展在保证新闻报道广度、深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在不断整合资源、推进融媒体发展,并开发新媒体平台,实现宣传传播的全媒体覆盖。
三、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首先,最基础的平台建设还需加强。比如“快搜西藏”手机客户端下载量最高达111万次[4],它是国内外受众了解西藏的窗口,也是服务百姓的平台。但目前“快搜西藏”的下载平台存在较大问题。无论是安卓的软件商场,还是iTunes的App Store,都无法直接搜索、下载此客户端,只能链接到其他网站进行操作。增加了用户下载、装机的难度,不利于客户端的推广。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作为西藏政务微信排名前三的公众号,其“农奴解放纪念馆”板块经常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加强平台建设,降低受众的获取难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是当务之急。
其次,分散了优势资源,没有形成强势品牌。西藏日报也好、西藏广播电视台也好,其旗下媒介产品众多,除了上文中重点介绍的报、台、网、社交媒体账号外,还有许多没有介绍的,如西藏法制(藏文)公众号、西藏找工作等,但除了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号和西藏之声客户端收获了较多关注外,余者并没能形成强势品牌。这种广撒网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传播广度,但也分散了资源,难以形成合力。
再次,或更新频率低或没有固定规律,难以培养、维持受众习惯的养成。西藏日报、“西藏之声”客户端能保持日更;西藏日报日更3~4次,每次1~2条信息;“西藏卫视+”“阳光西藏”基本保持日更3次,每次1~2条信息。這几个平台保持了比较规律的更新频次。但多数社交媒体账号如西藏日报抖音号、微博、西藏广播电视台抖音号等更新随意,而这两种社交媒体正是目前年轻人使用较多的社交软件,这无疑削弱了媒体的传播效力。 最后,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招聘、维持人才。要知道不论是平台运营,还是建设强势品牌都需要人才来实施,尤其是青年人才。青年一代掌握了最新技术,特别是要运营好新媒体,必须依靠掌握了最新技术的年轻人。因此如何招聘青年才俊,尤其是留住人才是摆在所有媒体面前的难题。
在这里不得不提丁真,他的全网走红说明不仅藏族同胞,其他民族的同胞同样对西藏、对藏文化、对藏族人充满兴趣。只要有契机,只要契合了大众审美,就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四川卫视《藏风美少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以藏族为主体的选秀类节目,节目第一期今年5月22日播出,目前在腾讯视频手机客户端已有160多万的播放量。以此为例,只要内容够精彩,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本土心理学认为应以本地历史文化为框架,针对特定社会文化中的族群、群体或个体心理与行为展开研究。以此为基础,我认为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在传播时必须要抓住地理、文化、心理上的接近性,藏、汉语报道分别找准切入点,寻找藏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之间的关联,并将其发掘、放大,通过优秀内容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文化、心理因素纳入其中,潜移默化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成现阶段党媒的使命。
四、结语
西藏地方主流媒体的全媒体建设形成了以传统媒体为龙头,客户端、网站为分支,社交媒体为突破口的一体化系统;主流传统媒体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社交媒体账号在传播方式、形态上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传播格局。新旧媒体共同发力,形成以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西藏和谐稳定为重心,以经济、政治、旅游、文化、社会发展等为抓手的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既延伸了传播的视觉空间,同时也拓宽了传播的心理空间。
传媒作为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应该不断完善其体制机制,不断调整其报道内容、传播形态,使其适应新的传媒环境,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虽然技术的进步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权力中心和空间中心都被重新改写,但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正如李普曼所说,媒体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社会变化信息,以此作为公众的意见参考与行动依据。西藏地方主流媒体只有利用不同媒介平台,不断向受众输出优秀内容,营造一个由已知信息构建的媒介拟态环境,并使其能作用于受众认知,引导大众意见,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N].人民日报,2020-08-30.
[2] 嚴三九.新媒体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2-3.
[3] [美]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6-7.
[4] 周德仓,吴江霞,王清华.改革开放40年西藏新闻事业的发展和重塑[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41-42.
[5]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凝聚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正能量[N].西藏日报,2019-02-12.
作者简介:韦林鹿(1987—),女,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