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课堂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的束缚,在新课标指引下走进新课程,是当前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所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究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既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现行课程理念过分注重“后现代”思维的一种修正。
一、正确解读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
开展有效教学,势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进行。因此,要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及分类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正确的解读。在新课标当中,对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培养应达到的总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在内容标准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三位一体”课程目标可具体表述为: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笔者认为,“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部分,学生只有实现了“双基”目标才能进一步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实现了该目标则更有利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目标的实现是贯穿于前两个目标之中的,只有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目标。
二、挖掘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尽管其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进行挖掘,就会发现其蕴藏的知识是无限的。那种只教教材内容显然既达不到高考的要求,也实现不了对学生历史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课程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让他们有机会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必须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历史知识来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借助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源,来丰富历史课堂的学习内容。在课余时间,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学习乡土历史,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并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价值。具体如何选择,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提高课堂讲评和练习的质量,及时巩固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历史课堂缺乏相关的课堂检测,往往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必要的课堂练习和检测是巩固学生对知识掌握效果的一种手段,教师对这方面需要予以重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少量的课堂练习,并通过精彩的讲评来化解知识难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采取的机械背诵课文内容、做作业抄课本、课堂答问念课本等举措,显然是与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要求学生运用已知来说明未知,对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要能以史为鉴,把握问题的本质。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既要有利于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深度。总之,教师应通过提高讲评和练习质量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学习,领悟新课标所蕴含的精神。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当中,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标指引下,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踏踏实实地把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正确解读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
开展有效教学,势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进行。因此,要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及分类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正确的解读。在新课标当中,对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培养应达到的总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在内容标准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三位一体”课程目标可具体表述为: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笔者认为,“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部分,学生只有实现了“双基”目标才能进一步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实现了该目标则更有利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目标的实现是贯穿于前两个目标之中的,只有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目标。
二、挖掘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尽管其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进行挖掘,就会发现其蕴藏的知识是无限的。那种只教教材内容显然既达不到高考的要求,也实现不了对学生历史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课程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让他们有机会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必须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历史知识来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借助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源,来丰富历史课堂的学习内容。在课余时间,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学习乡土历史,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并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价值。具体如何选择,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提高课堂讲评和练习的质量,及时巩固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历史课堂缺乏相关的课堂检测,往往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必要的课堂练习和检测是巩固学生对知识掌握效果的一种手段,教师对这方面需要予以重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少量的课堂练习,并通过精彩的讲评来化解知识难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采取的机械背诵课文内容、做作业抄课本、课堂答问念课本等举措,显然是与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要求学生运用已知来说明未知,对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要能以史为鉴,把握问题的本质。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既要有利于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深度。总之,教师应通过提高讲评和练习质量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学习,领悟新课标所蕴含的精神。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当中,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标指引下,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踏踏实实地把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冯荣军.新课程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