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ko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微博”的使用,我们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严重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意味着重大的机遇。如何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探索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对策,这已经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策
  随着微时代带来的便捷的海量信息冲击着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危机。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难题。因此借助微时代的时代影响力,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善于运用微媒体,营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微环境”
  (一)多媒体传播与现代宣传手段相结合
  在多媒体功能日益发展的今天,它结合了图片、视频、音频、图表、动画的各种表现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新鲜感和满足感。新的传播坏境,即微时代的到来,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充分结合微时代“精、短、快”的特征,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效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程、微文本等形式,进行多视角、多途径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时代相结合
  在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和教育来实现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要以灌输为主,缺少足够的互动机制。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缺少相应平等交流的平台,这就与微时代的基本特征不相适应。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微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在讲授马克思主义时,努力将传播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微博平台的构建,尤其形成学校、院系、专业、班级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微媒体传播体系,积极主动地营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微环境”。
  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微影响”
  (一)提升培养思政工作者对 “微时代” 的科学认知和媒体素养
  现如今,由于一部分思政工作者没有受过多媒体素质训练,没有较强地适应新兴事物带来的强大功能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思政工作者必须做好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了解当今时代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特别是研究新生事物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进而加以掌握其规律并加以运用到学生课堂与课外中去。要加强自身对信息的敏锐性,力争在微时代新媒体的掌握和运用上走在学生前面,在思想与行动上提升对微时代的科学认知与媒体素养,从而能够占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微时代阵地制高点。
  (二)创新思政工作者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工作模式
  高校的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马克思共产主义信仰的主要阵地,有的学校注重思政课的创新教学研究,偏重于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却忽略了思政课教学的初衷和内在价值。思政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模式,让课堂不仅变得生动、有吸引力,而且要将深奥的马克思主哲学、政治经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蕴含在日常零碎的信息传递中,运用新媒体平台,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人为本,丰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微内容”
  (一)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同时也使得大学生信仰受到了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被边缘化,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停止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以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方面的幌子极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因为大学生是具有大胆、创新的群体,他们瞄准大学生这一特点对其进行文化、思想和宗教的渗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全党的教育方针,是培育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下一代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旗帜,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
  (二)强化信息把关和议程设置
  微时代传播的个人性、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控制,也使得大量虚假失实信息得以传播。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要做好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的把关,对信息的辨别力和筛选力要提高,特别要选取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思想和主流观念。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微内容”,通过高校媒介进行相关马克思主义话题的宣传、策划,对时下热点话题进行深刻剖析,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被大学生所理解与接受。
  四、加强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微力量”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微媒体网络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个综合体,能够有效地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微力量”,可以加強各类红色网站的建立,在红色网站设置相应讨论专区;可以增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微博,既可以搜集学生的诉求,也可以观察学生动态;可以大力宣传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典型人物,借助互联网络、新闻媒体、报告会、演讲会、宣传栏、海报 等途径,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发挥学生干部模范作用,多方位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
  学生干部作为老师与普通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之一,一方面与普通学生紧密相连,有着相似的理念、共同语言,相比老师更容易与同学交流,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可以协助老师做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微时代下,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自己活跃的社区,如微博、人人、豆瓣、QQ等,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了解最新网络动态。多方位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微力量”,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培养、信任与重视。并且通过他们在学生群体中“领袖”的作用,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小静.论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机制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158~159.
  作者简介:
  陈雯(1991.9~),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一年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应用语文,发展学生的
期刊
“花样”宣传深入人心rn“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蛋壳是餐厨垃圾,大骨头是其他垃圾……”人们边念叨边把写着垃圾名字的卡片丢进相应的分类纸箱里.这是在干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三年来,笔者主持实施毕节市“六个三课题”《不同学段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已于近期经市专家组评审结题。笔者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礼仪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礼仪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线服务解难题rn六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主任会议成员定期赴所联系民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并与企业负责人“一对一”联系,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列出问题清单,协调和督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