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旅游法》正式颁布,在中国旅游业界产生重大影响。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现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27个都提出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2015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之年和革新之年,出境游利好,而国内游如何在“中国新旅游”的大趋势下,取得长足发展,革新和发展成为关键。
当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在旅游文化的定义上,先看一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国和日本很相似的地方,是把旅游当作文化产业来加以界定,西方不是这样的,像英国就是创意产业,它的界限非常清楚,美国是版权产业,凡是与版权相关的就叫文化产业。而中国一开始把旅游业放到文化产业里面,这个定义,实际上导致了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尴尬处境。大部分从事旅游业的,他们不太认同自己跟文化有多少关系,他们认同和智慧产业有一定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跟金融产业相关,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怎么样,它就是一个产业,而产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个认知支配了整个中国旅游业。
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是由国家的产业定位来决定的。但实际上,关于旅游的定位,应当基于旅游的本质。首先,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旅游的本质上是个人存在空间的一个临时转移,我们据此获得了关于自由的幻觉,大规模旅游,实际上是城市化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各种城市病压迫下的必然结果。旅游是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短暂地反抗。就这个意义而言,旅游本质上就是一次人文精神的自我解放和回归,如果我们不打开这个关键点,就没有办法对这个产业的本质做出清晰和正确的判断。
其次,从文化这个角度出发,今天观察到的旅游业所存在的那些弊端,是它的反文化。反文化就是反人文精神,反人文主义,反人的基本伦理,表现为无德、无诚信、无关怀。近几年我们的新闻媒体经常曝光的现象,比如说三亚宰客,宰了多少年了,到现在也没有根本的改变,比如说欺客,旅游管理人员对游客大打出手,这种新闻我们少见吗?再说骗客,各地的旅游景点,比如北京的王府井小吃很有名,但凡是吃过的就知道,那是一次又昂贵又糟糕的小吃体验,它彻底玷污了北京小吃的名节。这种情况在上海也有,广州相对好一点。这些现象显示出中国旅游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唯利是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这种情况应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第三,如果文化不是旅游产业的灵魂,而只是一张很薄的画皮的话,那么这样的文化也是没有意义的。举一个例子,就以西安附近的那个法门寺为例,先不说它的主题建筑形态的丑陋,就说那么长的步道,两边放菩萨的像,居然没有树和凉亭为朝圣者遮荫避雨,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的人文关怀哪里去了?你越过很长的步道,到了法门寺内,指望能看一眼佛的舍利子,结果隔了好远,匆匆而过,啥也没看见。这肯定是一次极其糟糕的旅游体验。口碑比你的钱碑更加重要。在这个领域里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们缺乏对历史文化的那种基本尊重,缺乏对历史遗迹的深入研究,很多景点的解释,尤其是导游的解释,有不少胡编乱造,可以任意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传说和故事,糊弄游客。这已经变成旅游业普遍的潜规则。
第四,文化畸形。只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丽江,我去了不下五次,我再也不去了,为什么呢?满街都只有一种类型的广告语:丽江——艳遇之都。到处都是这样的货色。地方政府不仅是容忍,而且放纵鼓励支持这样一种自我定位。一方面是文化畸形,另一方面是过度商业化,拼命挤游客的钱包,丽江走向衰退是谁也挡不住了。今天许多游客不选择丽江,而是选择了大理。我的很多诗人和艺术家朋友云集大理,不但去那里旅游,还在那里定居,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在那里有诗歌节和文化书院,还有一些画家和小说家,还有杨丽萍这样的舞蹈家,囊括了中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人才。他们甚至按自己的方式办了自己的小学。丽江和大理就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丽江把自己的文化旅游产业,朝着自我否定的方向做,这种文化畸形,代表了中国目前文化衰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向,在这方面,丽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旧日的东莞。这正是中国旅游业的反面样板。
第五,就是文化过度,有的景观有文化属性,有的不一定有文化属性,比如纯自然的景观,像澳大利亚,很多的原始森林,很纯粹的自然景观,它严格阻止游客进行文化书写。但中国所有的自然景观都是被题写的,这当然来源于我们的历史传统。古代的皇帝也好,文人墨客也好,最喜欢在景点里去进行题写,然后把这种文字直接刻到岩石上去。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题写者,除了秦始皇、汉武帝和乾隆皇帝之外,还有李白和苏东坡这样的文人,这个风气一直流传到现在。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风气。旅游开发中把很多自然景观加上了人工痕迹,最终破坏了它的自然性,这是文化过度的一个典型现象,还有就是我们今天对于很多历史文化遗址的过度开发。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就出现这个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基于以上五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跟海外旅游业相比,中国人的本土旅游体验是相当糟糕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游客,把每一次旅游都视为一次深刻而惬意的思考,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这种恶劣的体验导致什么变化呢?那就是现在很多有点钱的中国人,都喜欢去海外旅游了。美国西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到处都是中国游客的身影。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景区价格虚高,二是景区内容极为贫乏,三是景点品质相当恶劣,四是服务品质普遍低下。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改变这个现状,将面临一次本土旅游的严重危机。凤凰古城收门票以后,游客用脚投票,都不去了,导致门票收入急剧下降,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当然,我们要强调一点的是,在今天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优秀的、精良的旅游产品正在逐步诞生,我们也希望这些旅游产品,会更多地成长起来,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流,最终改变本土旅游业的现状。
当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在旅游文化的定义上,先看一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国和日本很相似的地方,是把旅游当作文化产业来加以界定,西方不是这样的,像英国就是创意产业,它的界限非常清楚,美国是版权产业,凡是与版权相关的就叫文化产业。而中国一开始把旅游业放到文化产业里面,这个定义,实际上导致了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尴尬处境。大部分从事旅游业的,他们不太认同自己跟文化有多少关系,他们认同和智慧产业有一定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跟金融产业相关,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怎么样,它就是一个产业,而产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个认知支配了整个中国旅游业。
旅游产业的文化属性,是由国家的产业定位来决定的。但实际上,关于旅游的定位,应当基于旅游的本质。首先,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旅游的本质上是个人存在空间的一个临时转移,我们据此获得了关于自由的幻觉,大规模旅游,实际上是城市化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各种城市病压迫下的必然结果。旅游是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短暂地反抗。就这个意义而言,旅游本质上就是一次人文精神的自我解放和回归,如果我们不打开这个关键点,就没有办法对这个产业的本质做出清晰和正确的判断。
其次,从文化这个角度出发,今天观察到的旅游业所存在的那些弊端,是它的反文化。反文化就是反人文精神,反人文主义,反人的基本伦理,表现为无德、无诚信、无关怀。近几年我们的新闻媒体经常曝光的现象,比如说三亚宰客,宰了多少年了,到现在也没有根本的改变,比如说欺客,旅游管理人员对游客大打出手,这种新闻我们少见吗?再说骗客,各地的旅游景点,比如北京的王府井小吃很有名,但凡是吃过的就知道,那是一次又昂贵又糟糕的小吃体验,它彻底玷污了北京小吃的名节。这种情况在上海也有,广州相对好一点。这些现象显示出中国旅游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唯利是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这种情况应该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第三,如果文化不是旅游产业的灵魂,而只是一张很薄的画皮的话,那么这样的文化也是没有意义的。举一个例子,就以西安附近的那个法门寺为例,先不说它的主题建筑形态的丑陋,就说那么长的步道,两边放菩萨的像,居然没有树和凉亭为朝圣者遮荫避雨,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的人文关怀哪里去了?你越过很长的步道,到了法门寺内,指望能看一眼佛的舍利子,结果隔了好远,匆匆而过,啥也没看见。这肯定是一次极其糟糕的旅游体验。口碑比你的钱碑更加重要。在这个领域里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们缺乏对历史文化的那种基本尊重,缺乏对历史遗迹的深入研究,很多景点的解释,尤其是导游的解释,有不少胡编乱造,可以任意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传说和故事,糊弄游客。这已经变成旅游业普遍的潜规则。
第四,文化畸形。只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丽江,我去了不下五次,我再也不去了,为什么呢?满街都只有一种类型的广告语:丽江——艳遇之都。到处都是这样的货色。地方政府不仅是容忍,而且放纵鼓励支持这样一种自我定位。一方面是文化畸形,另一方面是过度商业化,拼命挤游客的钱包,丽江走向衰退是谁也挡不住了。今天许多游客不选择丽江,而是选择了大理。我的很多诗人和艺术家朋友云集大理,不但去那里旅游,还在那里定居,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在那里有诗歌节和文化书院,还有一些画家和小说家,还有杨丽萍这样的舞蹈家,囊括了中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人才。他们甚至按自己的方式办了自己的小学。丽江和大理就这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丽江把自己的文化旅游产业,朝着自我否定的方向做,这种文化畸形,代表了中国目前文化衰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向,在这方面,丽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旧日的东莞。这正是中国旅游业的反面样板。
第五,就是文化过度,有的景观有文化属性,有的不一定有文化属性,比如纯自然的景观,像澳大利亚,很多的原始森林,很纯粹的自然景观,它严格阻止游客进行文化书写。但中国所有的自然景观都是被题写的,这当然来源于我们的历史传统。古代的皇帝也好,文人墨客也好,最喜欢在景点里去进行题写,然后把这种文字直接刻到岩石上去。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题写者,除了秦始皇、汉武帝和乾隆皇帝之外,还有李白和苏东坡这样的文人,这个风气一直流传到现在。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风气。旅游开发中把很多自然景观加上了人工痕迹,最终破坏了它的自然性,这是文化过度的一个典型现象,还有就是我们今天对于很多历史文化遗址的过度开发。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就出现这个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基于以上五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跟海外旅游业相比,中国人的本土旅游体验是相当糟糕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游客,把每一次旅游都视为一次深刻而惬意的思考,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这种恶劣的体验导致什么变化呢?那就是现在很多有点钱的中国人,都喜欢去海外旅游了。美国西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到处都是中国游客的身影。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景区价格虚高,二是景区内容极为贫乏,三是景点品质相当恶劣,四是服务品质普遍低下。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改变这个现状,将面临一次本土旅游的严重危机。凤凰古城收门票以后,游客用脚投票,都不去了,导致门票收入急剧下降,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当然,我们要强调一点的是,在今天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优秀的、精良的旅游产品正在逐步诞生,我们也希望这些旅游产品,会更多地成长起来,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流,最终改变本土旅游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