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台阵下方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这里发生急剧转折,南迦巴瓦变质体快速隆起,然而关于东构造结的形成机制一直未有定论.利用围绕南迦巴瓦峰的4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改进的H-κ叠加方法和共转换点叠加方法综合研究了东构造结的地壳厚度、波速比分布和地壳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地壳厚度为64.03 km,大部分台站介于60.48~66.55 km范围;平均波速比为1.728,主要集中范围为1.696~1.742.东构造结地壳厚度横向变化剧烈,构造结西端和北端厚而中间薄,东构造结核部Moho面呈现上隆的构造形态,东西向上隆幅度约为6~7 km,南北向的上隆超过9~10 km.东构造结核部地壳上隆减薄可能由高密度、高波速的岩石圈撕裂残片拆沉到上地幔软流圈后重力失衡所致.平均波速比超过1.8的高值异常展布于东构造结的两侧,推测为环东构造结的壳内部分熔融体.东构造结地壳上隆减薄和壳内部分熔融的存在很可能均与幔源热物质的上涌有关,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则可能由印度板片的撕裂引起.
其他文献
针对不确定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和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用不同阶分数阶系统来同步和参数辨识。利用主动控制和预控制量方法,基于分数阶混沌系统稳定性理论和自适应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实力较量的突破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在新时期下的历史任务和重要职责。高校应该传承尊师重教的民族文化瑰宝,营造出“重教
当前的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由于缺乏普及中职教育的机制,造成社区居民技能和市民化素质偏低。为此,需要建立多种职教资源分类准入机制,以政府牵头、企业补贴、个人付费的市场
考虑到粒子群算法受初值影响,易于产生局部最优解的缺陷,将lsqcurvefit拟合方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Van Genuchten方程参数估计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数值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算法在参数估计中求解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而且不需要给出参数的初始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喜马拉雅造山带包含喜马拉雅弧和东、西构造结3个基本部分,它们是大陆碰撞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移动,并向西藏高原下俯冲产生的构造变形系统.该系统的重要地质特征之一,是同时存在
多发性硬化症会造成脑细胞受损,最近,由美国凯斯西储医学院领导的一个多机构小组通过实验,筛选出两种原用于缓解皮肤病的药物,能指令脑部干细胞逆转损坏的脑细胞。两种药都还有其
<正> 能够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并且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这是人生的一个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坦然面对生活,用微笑来迎接一切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