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市中康盛诊所,山东,济南,250000)
【关键词】儿科;呼吸道;感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34-01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器官组织、各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较大,疾病种类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抗感染药物品种不断增多,其滥用呈上升趋势,儿科也不例外。儿童,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加之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用法、用量不断更新,因此,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用药途径和用药剂量在儿童疾病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儿科临床中存在的抗感染药使用误区及中药对策,与同仁们切磋,以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1用药误区及对策
1.1误区一:应用抗生素指征不明发热、咳嗽是儿童疾病常见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误区之一,不管病情轻重,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使用抗生素,有些一开始即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例如: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合胞病毒所致,对其治疗应以抗病毒药和对症处理为主,有继发感染者再加用抗生素。而对轻症及一般患儿不应使用抗生素。
1.2误区二:病原体不明擅用抗生素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等。误区之二,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擅用抗生素。现在感染病毒所致的发热、腹泻较为多见,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明确病原体,再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使用何种抗生素,标准是该治疗是否有利于或无助于儿童康复。
1.3误区三:联用抗生素存在缺陷由于没有严格掌握抗生素联用的指征,存在联用缺陷。应在下列情况下才考虑联用抗生素,诸如: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者;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等。联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2中医用药对策
儿科呼吸道感染单纯进行抗感染的治疗,难于见效,必须整体调整患儿体质与抗御疾病的能力,才能获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验证明中医中药在儿科感染病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有食少纳差、面黄、多汗、口渴、通便异常(包括便溏、干结、便秘)、睡眠不良、舌苔花剥(地图舌),不耐寒凉、易感外邪等肺卫不固,脾肾虚弱的表现。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一旦脾虚则健运失司,脾气失旺,水谷运化吸收受阻,外邪易乘,体质虚羸,各种病证就会出现,后天之本受损,久病可以及肾,出现发育落后,甚至影响智力发育;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母病及子,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之气不能上注于肺,导致肺气不足,“娇肺易遭伤”“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肺气虚弱外邪最易乘虚而入,使肺失清肃,产生咽痛、咳嗽、流涕、喘息的症状。因此中医根据患儿邪正消长变化,辨证施药:按照祛邪、扶正、固本、强体的顺序,增强患儿免疫力,以达到减轻减少复发的效果。
3用法和用量误区及对策
3.1误区一:不考虑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及毒副作用当前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对一般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原因就首先使用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方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来完成治疗。如需联合应用,应以疗效好、副作用小为原则,为防止累积毒性作用,严禁联合使用对同一器官均有毒性的抗生素,如头孢唑啉与丁胺卡那霉素都具有较重的肾毒作用,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半衰期快速消除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由于在体内消除快,欲维持合适的血药浓度及给药次数,应每日2~4次。
3.2误区二:抗生素给药时间不当在现实中存在着抗生素不合理配伍现象,有的处方虽无不合理配伍现象,却存在给药时间不当。主要集中在静脉滴注的处方中。在使用输液抗生素处方中多为一天一次给药,而绝大部分抗生素的半衰期在8~12h之间,一天一次的静滴给药,在超过12h时间内,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很显然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不是连续有效的,相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是有机可乘的。
3.3误区三:给药途径不当在现存处方中,大多数使用输液方式给药,婴幼儿由于血管细小,重复穿刺相当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婴幼儿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久之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怕上医院,到医院不是来减少痛苦,而是来受折磨。更何况,输液是有创伤给药,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某些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因此,呼吁广大医护人员重视合理配伍抗生素,同时还应正确把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并尽量减少输液等有创伤给药,多给口服抗生素,以保证杀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4中医方法对策
4.1对策一:提前预防针对以上误区,中医对策是利用中医熏蒸疗法以及食疗方法,增强儿童的自我免疫能力,减少和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4.2对策二:患期调理利用食疗方式提高患儿的自我免疫能力。患病期间,多给患儿提供容易消化、调节脾胃的食物,尽量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
4.3对策三:后期清毒近几年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特别多,有的孩子反复的发烧,西医治表不治本,愈后容易复发。中医有一个理论叫病后余毒未清,就是表面的热退了,但是余毒没有清理干净,像这种情况就是复发的潜在因素,如果余毒没有清理干净,那么过几天有点风吹草动就又发病了。我想尤其到病的后期应该用中医来调理一下,从调理全身状态入手,清理余毒,病就好了,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治疗,疗效是不错的。总之,儿科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作为儿科医护人员,应该树立高尚的医德,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收稿日期:2009.01.11)
【关键词】儿科;呼吸道;感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34-01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器官组织、各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较大,疾病种类及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别。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抗感染药物品种不断增多,其滥用呈上升趋势,儿科也不例外。儿童,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加之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用法、用量不断更新,因此,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用药途径和用药剂量在儿童疾病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儿科临床中存在的抗感染药使用误区及中药对策,与同仁们切磋,以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1用药误区及对策
1.1误区一:应用抗生素指征不明发热、咳嗽是儿童疾病常见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误区之一,不管病情轻重,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使用抗生素,有些一开始即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例如: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合胞病毒所致,对其治疗应以抗病毒药和对症处理为主,有继发感染者再加用抗生素。而对轻症及一般患儿不应使用抗生素。
1.2误区二:病原体不明擅用抗生素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等。误区之二,在病原体不明的情况下,擅用抗生素。现在感染病毒所致的发热、腹泻较为多见,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明确病原体,再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使用何种抗生素,标准是该治疗是否有利于或无助于儿童康复。
1.3误区三:联用抗生素存在缺陷由于没有严格掌握抗生素联用的指征,存在联用缺陷。应在下列情况下才考虑联用抗生素,诸如: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有产生耐药性可能者;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等。联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2中医用药对策
儿科呼吸道感染单纯进行抗感染的治疗,难于见效,必须整体调整患儿体质与抗御疾病的能力,才能获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验证明中医中药在儿科感染病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有食少纳差、面黄、多汗、口渴、通便异常(包括便溏、干结、便秘)、睡眠不良、舌苔花剥(地图舌),不耐寒凉、易感外邪等肺卫不固,脾肾虚弱的表现。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一旦脾虚则健运失司,脾气失旺,水谷运化吸收受阻,外邪易乘,体质虚羸,各种病证就会出现,后天之本受损,久病可以及肾,出现发育落后,甚至影响智力发育;脾与肺为母子关系,母病及子,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之气不能上注于肺,导致肺气不足,“娇肺易遭伤”“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肺气虚弱外邪最易乘虚而入,使肺失清肃,产生咽痛、咳嗽、流涕、喘息的症状。因此中医根据患儿邪正消长变化,辨证施药:按照祛邪、扶正、固本、强体的顺序,增强患儿免疫力,以达到减轻减少复发的效果。
3用法和用量误区及对策
3.1误区一:不考虑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及毒副作用当前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对一般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原因就首先使用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方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来完成治疗。如需联合应用,应以疗效好、副作用小为原则,为防止累积毒性作用,严禁联合使用对同一器官均有毒性的抗生素,如头孢唑啉与丁胺卡那霉素都具有较重的肾毒作用,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半衰期快速消除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由于在体内消除快,欲维持合适的血药浓度及给药次数,应每日2~4次。
3.2误区二:抗生素给药时间不当在现实中存在着抗生素不合理配伍现象,有的处方虽无不合理配伍现象,却存在给药时间不当。主要集中在静脉滴注的处方中。在使用输液抗生素处方中多为一天一次给药,而绝大部分抗生素的半衰期在8~12h之间,一天一次的静滴给药,在超过12h时间内,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很显然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不是连续有效的,相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是有机可乘的。
3.3误区三:给药途径不当在现存处方中,大多数使用输液方式给药,婴幼儿由于血管细小,重复穿刺相当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婴幼儿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久之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怕上医院,到医院不是来减少痛苦,而是来受折磨。更何况,输液是有创伤给药,如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某些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因此,呼吁广大医护人员重视合理配伍抗生素,同时还应正确把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并尽量减少输液等有创伤给药,多给口服抗生素,以保证杀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4中医方法对策
4.1对策一:提前预防针对以上误区,中医对策是利用中医熏蒸疗法以及食疗方法,增强儿童的自我免疫能力,减少和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4.2对策二:患期调理利用食疗方式提高患儿的自我免疫能力。患病期间,多给患儿提供容易消化、调节脾胃的食物,尽量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
4.3对策三:后期清毒近几年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特别多,有的孩子反复的发烧,西医治表不治本,愈后容易复发。中医有一个理论叫病后余毒未清,就是表面的热退了,但是余毒没有清理干净,像这种情况就是复发的潜在因素,如果余毒没有清理干净,那么过几天有点风吹草动就又发病了。我想尤其到病的后期应该用中医来调理一下,从调理全身状态入手,清理余毒,病就好了,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治疗,疗效是不错的。总之,儿科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作为儿科医护人员,应该树立高尚的医德,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收稿日期:200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