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与影片中主人公精神状态的契合程度来看,《迷魂记》这个译名要比直译《眩晕》来得更为妥帖。这部电影不仅是希区柯克极其杰出的悬疑片,而且在情节设计和运镜剪辑等方面都达到了希区柯克电影的巅峰,被评论界视为这位悬念大师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另外,希区柯克还在《迷魂记》里透彻地运用了心理分析法,颇为震撼地表现了人物间挣扎的情与欲。每一个细节,都映衬着希区柯克说的:许多最绝妙的谋杀发生在单纯的温柔中。
阴谋和错爱
希区柯克电影中最常见的一个主题,就是“家庭阴谋”。在《迷魂记》里,所有悲剧都起源于加文谋杀妻子的阴谋。和《深闺疑云》《电话谋杀案》等影片一样,阴谋的起因并不作过多交代,重点在于表现对阴谋的精密实施。《电话谋杀案》里是丈夫欲借他人之手杀死妻子,但最后阴谋败露:而《迷魂记》里变成丈夫亲手谋杀妻子,同时选择无辜的第三者作自己“无罪”的见证人并最终得逞,这显然是家庭阴谋的一次升级。
在这个看似完美无缺的谋杀里,表面上看斯考蒂是无辜者,加文才是十恶不赦之人。然而从“罪”的角度看,斯考蒂和化装成玛德琳的朱迪都犯了一个同样的罪,这个罪就是错爱:斯考蒂爱上朋友也是雇主的妻子,并因为这份爱间接导致其丧生。他对玛德琳的爱带有强烈的迷恋,而罪恶感让他最终“犯罪”——亲眼目睹爱人自杀,从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漩涡中;朱迪的错爱则有两种表现,一是在成为谋杀帮凶后爱上不该爱的斯考蒂,二是谋杀得逞后亲近斯考蒂导致阴谋败露,这样的爱带给她漩涡般的迷惑与痛楚。
移情和赎罪
由于在杀妻的阴谋里朱迪假扮成玛德琳,而斯考蒂爱上的人只是玛德琳,后来与之无意问相逢的却是朱迪,因此在他身上就呈现一种移情的机制:朱迪成为自己的真爱玛德琳的替代品,她的相貌、装扮和饰品等都成为移情的对象,这也是斯考蒂出现一系列心理疾病表征的诱因。同时这种移情还隐约地带有赎罪感,造成玛德琳并未因自己而死、反而得以复生的假象,以求得一丝宽慰乃至完全的自我欺骗。
朱迪在错爱之后必须做更多的赎罪。在杀妻阴谋里她充当的是一颗罪恶的棋子,不仅犯下协助杀人的滔天罪行,还在一次错爱中欺骗和背叛了自己的爱人。斯考蒂被错爱缠身甚至精神面临崩溃,均源于朱迪犯下的罪行。因此从再次遇见斯考蒂开始,她就不可避免地开始赎罪:斯考蒂由于心理怪癖强行改造自己时,呈现的是施虐和受虐的机制,作为受虐一方的朱迪虽不情愿但最终默默忍耐,因为这是赎罪的一部分:不经意间戴上的卡洛塔项链使得阴谋露出破绽,可看成冥冥之中朱迪必然的赎罪;最明显的是两人“又一次”走上钟塔,面对苦苦哀求的朱迪,斯考蒂冷漠地抛下一句“太迟了”,这正是她假扮玛德琳时欺骗斯考蒂时的原话,此时她的罪已经只能用生命来赎。
仪式化和恋物癖
目睹玛德琳死后,斯考蒂在医院里被爱欲缠身,不断萦绕在脑海中的漩涡感引发他的心理疾病。起初的表现是强烈的移情,例如来到与“玛德琳”初次见面的餐厅,还将另一个金发女人错认为她,此时的餐厅已经是玛德琳的一种象征,更是满足斯考蒂的爱欲、甚至是他企图再次见到爱人的必要途径。
在街头遇见朱迪之后,移情慢慢伴随着两人关系的逐渐亲密而演化为恋物癖:他对朱迪着装、发型、发色、举止等一系列的要求都表现为恋物癖这种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只有朱迪打扮成自己印象中玛德琳的形象才能激发斯考蒂的爱欲。他带着朱迪重返每一处地方,都是由于内心难以名状的眷恋,是一种仪式化的自我欺骗。在钟塔上他进行的是最后的仪式——随着朱迪坠塔而死,斯考蒂征服了作为自己被利用原因的恐高症,同时也完成了对“玛德琳”爱与罪的清洗。
希区柯克在《迷魂记》里创新了一些拍摄手法,例如在表现斯考蒂的恐高症时,镜头焦距急剧变化,突兀的变形和拉伸造成主观上强烈的眩晕感;斯考蒂与“玛德琳”在餐厅相遇时,快速的反打镜头帮助深入呈现偷窥机制。另外,与过去的影片一样,希区柯克展现了从德国表现主义中吸收的技巧,如密林里和钟塔上光影与人物方位关系的微妙变化营造出惊悚不安的效果。在《迷魂记》的经典海报上有一个狂乱的漩涡,用以表现故事里沉沦和迷醉的爱欲。斯考蒂与玛德琳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和欲念,并最终都付出沉痛的代价,这原本应该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希区柯克总能在人物的境遇中找到“罪”和“罚”的注脚,因此悲剧的色彩随之减弱,罪有应得的成分得以更多显现。在朱迪从钟塔上跌落的瞬间,罪与罚的味道积聚到最浓郁的时刻,并因为斯考蒂恐高症的痊愈获得升华。此时无论是爱还是罪都无须作更多延展,于是电影随之戛然而止。
责编 王晶
阴谋和错爱
希区柯克电影中最常见的一个主题,就是“家庭阴谋”。在《迷魂记》里,所有悲剧都起源于加文谋杀妻子的阴谋。和《深闺疑云》《电话谋杀案》等影片一样,阴谋的起因并不作过多交代,重点在于表现对阴谋的精密实施。《电话谋杀案》里是丈夫欲借他人之手杀死妻子,但最后阴谋败露:而《迷魂记》里变成丈夫亲手谋杀妻子,同时选择无辜的第三者作自己“无罪”的见证人并最终得逞,这显然是家庭阴谋的一次升级。
在这个看似完美无缺的谋杀里,表面上看斯考蒂是无辜者,加文才是十恶不赦之人。然而从“罪”的角度看,斯考蒂和化装成玛德琳的朱迪都犯了一个同样的罪,这个罪就是错爱:斯考蒂爱上朋友也是雇主的妻子,并因为这份爱间接导致其丧生。他对玛德琳的爱带有强烈的迷恋,而罪恶感让他最终“犯罪”——亲眼目睹爱人自杀,从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漩涡中;朱迪的错爱则有两种表现,一是在成为谋杀帮凶后爱上不该爱的斯考蒂,二是谋杀得逞后亲近斯考蒂导致阴谋败露,这样的爱带给她漩涡般的迷惑与痛楚。
移情和赎罪
由于在杀妻的阴谋里朱迪假扮成玛德琳,而斯考蒂爱上的人只是玛德琳,后来与之无意问相逢的却是朱迪,因此在他身上就呈现一种移情的机制:朱迪成为自己的真爱玛德琳的替代品,她的相貌、装扮和饰品等都成为移情的对象,这也是斯考蒂出现一系列心理疾病表征的诱因。同时这种移情还隐约地带有赎罪感,造成玛德琳并未因自己而死、反而得以复生的假象,以求得一丝宽慰乃至完全的自我欺骗。
朱迪在错爱之后必须做更多的赎罪。在杀妻阴谋里她充当的是一颗罪恶的棋子,不仅犯下协助杀人的滔天罪行,还在一次错爱中欺骗和背叛了自己的爱人。斯考蒂被错爱缠身甚至精神面临崩溃,均源于朱迪犯下的罪行。因此从再次遇见斯考蒂开始,她就不可避免地开始赎罪:斯考蒂由于心理怪癖强行改造自己时,呈现的是施虐和受虐的机制,作为受虐一方的朱迪虽不情愿但最终默默忍耐,因为这是赎罪的一部分:不经意间戴上的卡洛塔项链使得阴谋露出破绽,可看成冥冥之中朱迪必然的赎罪;最明显的是两人“又一次”走上钟塔,面对苦苦哀求的朱迪,斯考蒂冷漠地抛下一句“太迟了”,这正是她假扮玛德琳时欺骗斯考蒂时的原话,此时她的罪已经只能用生命来赎。
仪式化和恋物癖
目睹玛德琳死后,斯考蒂在医院里被爱欲缠身,不断萦绕在脑海中的漩涡感引发他的心理疾病。起初的表现是强烈的移情,例如来到与“玛德琳”初次见面的餐厅,还将另一个金发女人错认为她,此时的餐厅已经是玛德琳的一种象征,更是满足斯考蒂的爱欲、甚至是他企图再次见到爱人的必要途径。
在街头遇见朱迪之后,移情慢慢伴随着两人关系的逐渐亲密而演化为恋物癖:他对朱迪着装、发型、发色、举止等一系列的要求都表现为恋物癖这种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只有朱迪打扮成自己印象中玛德琳的形象才能激发斯考蒂的爱欲。他带着朱迪重返每一处地方,都是由于内心难以名状的眷恋,是一种仪式化的自我欺骗。在钟塔上他进行的是最后的仪式——随着朱迪坠塔而死,斯考蒂征服了作为自己被利用原因的恐高症,同时也完成了对“玛德琳”爱与罪的清洗。
希区柯克在《迷魂记》里创新了一些拍摄手法,例如在表现斯考蒂的恐高症时,镜头焦距急剧变化,突兀的变形和拉伸造成主观上强烈的眩晕感;斯考蒂与“玛德琳”在餐厅相遇时,快速的反打镜头帮助深入呈现偷窥机制。另外,与过去的影片一样,希区柯克展现了从德国表现主义中吸收的技巧,如密林里和钟塔上光影与人物方位关系的微妙变化营造出惊悚不安的效果。在《迷魂记》的经典海报上有一个狂乱的漩涡,用以表现故事里沉沦和迷醉的爱欲。斯考蒂与玛德琳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和欲念,并最终都付出沉痛的代价,这原本应该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希区柯克总能在人物的境遇中找到“罪”和“罚”的注脚,因此悲剧的色彩随之减弱,罪有应得的成分得以更多显现。在朱迪从钟塔上跌落的瞬间,罪与罚的味道积聚到最浓郁的时刻,并因为斯考蒂恐高症的痊愈获得升华。此时无论是爱还是罪都无须作更多延展,于是电影随之戛然而止。
责编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