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创造性的教学行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更为开放的态势。寻找文本有效性支点进行阅读教学,教学中善于钻研的教师自己创设支点,将文本引向更深刻、更精彩、更有个性的解读,是一种语文阅读的好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 文本阅读 有效性支点
一、什么是有效性阅读支点
文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它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它需要师生通过信息交流进入一个特定的文本境界,并对其进行探究。
文本有效性支点是指能橇起对整个文本或某个部分有价值地思考、解读的核心凸点,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深入研究、领悟而设置的有利于展开文本深度探究的话题、问题或问题组。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效性支点的空间里领悟语文。
这个支点,可以是文本内在结构组合的关键点,可以是揭示文本内涵或意义的突破点,可以是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真意的兴趣点等等。
二、阅读支点构建实施途径
(一)教师与文本深度对话
1.入文——读透文本
入文,是教师设置阅读支点的第一步。
入文需要教师反复诵读,潜心领会,细细触摸,与作者心灵交流,感受作者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的不足。经过整合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捕捉设置最有效的支点。
2.出文——思掘文本
教师要将文本信息进行比较、归类、整合、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独特感知,掘深文本的深度,为课堂的有效、多元生成打下基础。教师要认真思考在此处预设的阅读支点是否有实效,能否达到精确理解或发散理解文本的目的。
3.补文——夯实文本理解
教师深钻教材的同时也要用好教参、作业上设题、名家解读等资料。将一个阅读支点放在具有更多阅读见解的大背景中进行对比和印证,更有利于优化设计支点,体现阅读支点的科学性、准确性、独特性和巧妙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阅读支点、着眼点
1.把握支点的核心性
文本的有效性支点必须是文本内容的、情感的、技巧的或是具有某种主导价值意义的核心点,是文本价值的突出亮点,也是教学的重要点。抓住文本的核心点进行有效的阅读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拓深思维深度,扩展思维宽度,能有效引发学生生成创意性的解读。
文本是一个信息的综合体,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精确感知、体验、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而引导必须基于一个恰当的阅读支点,激发学生对文本整体或精要部分的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迅速深入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重要信息、探究文本的核心要义。
2.重视支点问题的可探讨性
学生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加工者、延伸和创造者。阅读支点的设计,是教师深入文本探究,通过反复对比、推敲才确立的。要有意识地引进问题的可探讨性,给学生以足够探索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将学生引入更深的文本阅读中,使学生感受文本巨大的张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文本的应用价值。
如,讲析《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置阅读支点: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到孔乙己的结局,依据你的解读,你认为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请阐述支持你结论的理由?
3.注重支点问题的渐进性
学生对文本全面理解需要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阅读支点必须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铺开,具有层递性和渐进性。使学生阅读文本时蓄势铺垫,前后连贯,又需要有一定的跳跃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4.凸现支点的巧妙性
文本的支点很多,但要设好巧妙支点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有钻研教材、思考教材、设计教法的能力。“智能生妙,妙能生智”,谜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谜面来自巧妙的组合设置,谜底又在思考之后巧妙地生成。同样的道理,巧妙的阅读支点能抓住文本精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巧妙性、智慧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故乡》可这样设点:①你读了课文能否用一个字归纳整篇文章情节展开过程?②故乡“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三)设计文本有效性支点的方法
1.立足文本之内设计阅读支点
立足文本是语文有效性阅读恒久的坚持。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师要组织学生学好、学深、学透文本,有意识地在文本之内设置阅读支点,让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感知、理解文本知识和内涵,各个击破,到达深透理解文本的目的。
“眼,文心也。”许多文章其实都暗藏文眼,或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它们可能出现在标题或文章的某个部位。教师解读文本捕捉文眼,进行提炼概括,设计成展开文本解读的支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从标题中去设置阅读教学支点
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或是隐藏着很好的一个阅读支点。教师将它与整个文本联系起来,梳理、提炼、概括成一个支点,展开文本多元、创意性解读。
如《斑羚飞渡》可以抓住标题中的“飞”字来设计:
①斑羚是奔跑的,它为什么会“飞”?
②“飞”起来的原因、结果、目的、意义是什么?
(2)从核心句去设置阅读教学支点
很多的文章都有核心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可能是某个精彩部分的关键句,它往往是整个文本的重要支撑点。教师围绕它来设置阅读支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社戏》一文,可从结句“我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好戏,没有吃过这样的好豆”中的“好戏”“好豆”来设计。用这个支点,学生更容易入文,增加文章的感受力。
(3)从提炼中心内容(关键信息)来设置阅读教学支点
有些文章内在关系很强,要理顺关系,分清主次,去次存主。找准一个阅读支点,突显要义,或溯因或推果,整篇文章就能有序、巧妙地展开,学生解读也更深入、透彻。
如《岳阳楼记》一文这样设计:
作者赞赏古人什么境界?推溯今人境界和行为表现?为什么赞赏古人境界?通过对照古今得知作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谈谈三者境界的高低关系。
2.立足文本之上设置阅读支点
立足文本之上,即从文本外围来设计阅读支点,推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从表现手法、方法,文学界的争论点,名家对作品的点评,以及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等,或正面或反面来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兴奋度,展开文本多元解读。
如《沁园春雪》一诗。对照原文和彩图中毛泽东书法内容,找出一个不同的字,并解析为什么要改?
3.立足文本之外设置阅读支点
强调文本之外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感知、理解、欣赏文本,或换一种方式去解读。比如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好奇心,从学生的复述、写作等角度去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文本时要以文为依托着力思考,造设新支点,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感受,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阅读欲望,更有利于形成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多元解读、深刻解读,或从错误的解读中找到正确。但不能违背文本主旨本意,曲解文本,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让学生理解文章后设置了一个以写作带动理解的支点。“花儿落了,爸爸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并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理解后进行写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读。
总之,文本是鲜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让学生去认识“哈姆雷特”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反复诵读,潜心领会,与作者心灵交流,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发现并巧妙设置文本阅读的有效支点,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更多感受,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使学生爱阅读、爱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之友》.2009.1~2009.9
2.张孔义,方云龙.《语文教育科研导论》.2003.6第一版
3.《语文教学月刊》.2009.7~2009.10
4.吕敬仁.《名师设计教学创新思维》.2005.4
作者单位:浙江建德寿昌初中
关键词:语文课堂 文本阅读 有效性支点
一、什么是有效性阅读支点
文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它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它需要师生通过信息交流进入一个特定的文本境界,并对其进行探究。
文本有效性支点是指能橇起对整个文本或某个部分有价值地思考、解读的核心凸点,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深入研究、领悟而设置的有利于展开文本深度探究的话题、问题或问题组。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效性支点的空间里领悟语文。
这个支点,可以是文本内在结构组合的关键点,可以是揭示文本内涵或意义的突破点,可以是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真意的兴趣点等等。
二、阅读支点构建实施途径
(一)教师与文本深度对话
1.入文——读透文本
入文,是教师设置阅读支点的第一步。
入文需要教师反复诵读,潜心领会,细细触摸,与作者心灵交流,感受作者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的不足。经过整合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捕捉设置最有效的支点。
2.出文——思掘文本
教师要将文本信息进行比较、归类、整合、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独特感知,掘深文本的深度,为课堂的有效、多元生成打下基础。教师要认真思考在此处预设的阅读支点是否有实效,能否达到精确理解或发散理解文本的目的。
3.补文——夯实文本理解
教师深钻教材的同时也要用好教参、作业上设题、名家解读等资料。将一个阅读支点放在具有更多阅读见解的大背景中进行对比和印证,更有利于优化设计支点,体现阅读支点的科学性、准确性、独特性和巧妙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阅读支点、着眼点
1.把握支点的核心性
文本的有效性支点必须是文本内容的、情感的、技巧的或是具有某种主导价值意义的核心点,是文本价值的突出亮点,也是教学的重要点。抓住文本的核心点进行有效的阅读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拓深思维深度,扩展思维宽度,能有效引发学生生成创意性的解读。
文本是一个信息的综合体,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精确感知、体验、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而引导必须基于一个恰当的阅读支点,激发学生对文本整体或精要部分的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迅速深入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重要信息、探究文本的核心要义。
2.重视支点问题的可探讨性
学生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加工者、延伸和创造者。阅读支点的设计,是教师深入文本探究,通过反复对比、推敲才确立的。要有意识地引进问题的可探讨性,给学生以足够探索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将学生引入更深的文本阅读中,使学生感受文本巨大的张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文本的应用价值。
如,讲析《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置阅读支点: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到孔乙己的结局,依据你的解读,你认为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请阐述支持你结论的理由?
3.注重支点问题的渐进性
学生对文本全面理解需要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阅读支点必须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铺开,具有层递性和渐进性。使学生阅读文本时蓄势铺垫,前后连贯,又需要有一定的跳跃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4.凸现支点的巧妙性
文本的支点很多,但要设好巧妙支点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有钻研教材、思考教材、设计教法的能力。“智能生妙,妙能生智”,谜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谜面来自巧妙的组合设置,谜底又在思考之后巧妙地生成。同样的道理,巧妙的阅读支点能抓住文本精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巧妙性、智慧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故乡》可这样设点:①你读了课文能否用一个字归纳整篇文章情节展开过程?②故乡“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三)设计文本有效性支点的方法
1.立足文本之内设计阅读支点
立足文本是语文有效性阅读恒久的坚持。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师要组织学生学好、学深、学透文本,有意识地在文本之内设置阅读支点,让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感知、理解文本知识和内涵,各个击破,到达深透理解文本的目的。
“眼,文心也。”许多文章其实都暗藏文眼,或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它们可能出现在标题或文章的某个部位。教师解读文本捕捉文眼,进行提炼概括,设计成展开文本解读的支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从标题中去设置阅读教学支点
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或是隐藏着很好的一个阅读支点。教师将它与整个文本联系起来,梳理、提炼、概括成一个支点,展开文本多元、创意性解读。
如《斑羚飞渡》可以抓住标题中的“飞”字来设计:
①斑羚是奔跑的,它为什么会“飞”?
②“飞”起来的原因、结果、目的、意义是什么?
(2)从核心句去设置阅读教学支点
很多的文章都有核心句,是全文的中心句也可能是某个精彩部分的关键句,它往往是整个文本的重要支撑点。教师围绕它来设置阅读支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社戏》一文,可从结句“我再也没有看过这样的好戏,没有吃过这样的好豆”中的“好戏”“好豆”来设计。用这个支点,学生更容易入文,增加文章的感受力。
(3)从提炼中心内容(关键信息)来设置阅读教学支点
有些文章内在关系很强,要理顺关系,分清主次,去次存主。找准一个阅读支点,突显要义,或溯因或推果,整篇文章就能有序、巧妙地展开,学生解读也更深入、透彻。
如《岳阳楼记》一文这样设计:
作者赞赏古人什么境界?推溯今人境界和行为表现?为什么赞赏古人境界?通过对照古今得知作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谈谈三者境界的高低关系。
2.立足文本之上设置阅读支点
立足文本之上,即从文本外围来设计阅读支点,推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从表现手法、方法,文学界的争论点,名家对作品的点评,以及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等,或正面或反面来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兴奋度,展开文本多元解读。
如《沁园春雪》一诗。对照原文和彩图中毛泽东书法内容,找出一个不同的字,并解析为什么要改?
3.立足文本之外设置阅读支点
强调文本之外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感知、理解、欣赏文本,或换一种方式去解读。比如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好奇心,从学生的复述、写作等角度去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文本时要以文为依托着力思考,造设新支点,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感受,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阅读欲望,更有利于形成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多元解读、深刻解读,或从错误的解读中找到正确。但不能违背文本主旨本意,曲解文本,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让学生理解文章后设置了一个以写作带动理解的支点。“花儿落了,爸爸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并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理解后进行写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读。
总之,文本是鲜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让学生去认识“哈姆雷特”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反复诵读,潜心领会,与作者心灵交流,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发现并巧妙设置文本阅读的有效支点,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更多感受,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使学生爱阅读、爱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之友》.2009.1~2009.9
2.张孔义,方云龙.《语文教育科研导论》.2003.6第一版
3.《语文教学月刊》.2009.7~2009.10
4.吕敬仁.《名师设计教学创新思维》.2005.4
作者单位:浙江建德寿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