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纺织之光”多年来的运行过程中,很少有企业能够连续获奖,且还是一等奖。而胡广敏率领的两家公司的两大重量级项目连续两年问鼎一等奖,成为了这少数之一。
2015年以胡广敏为第一完成人的“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环锭纺纱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再次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时间,胡广敏掌舵的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在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两大纺织热点领域取得瞩目成就,迎来了企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进取 真诚 激情 最终收获愉悦
作为一直以追求极致技术为人生信条的胡广敏来说,科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词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主导推动力量,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研能力的竞争已经是行业竞争的关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对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推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已经成为纺织行业不可或缺的资源。”胡广敏对于“纺织之光”在推动行业科技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作为为数不多的连续获得一等奖的企业负责人,回望当年项目立项到人民大会堂领奖的一路走来,胡广敏感慨万千:“一路走来其实真的不容易,但好在有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行业协会、专家领导、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只要坚持有恒心,即使再困难,最后总会取得成功、取得成绩。”
“做科研要有一颗进取的心,要保持‘诚心’和‘激情’。没有诚心是不会长久的。除了有诚心,还要有激情,真正把研究当作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了诚心和激情,才能在科研上走得更远、更高。”持续多年在科研上的坚持投入,胡广敏深知做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寂寞需要激情来平衡,而“激情是可以培养的,”胡广敏说道:“当我们怀着很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中时,经常遇到研究课题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瓶颈,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分析科研瓶颈存在的因素,把问题进行分解,再分别进攻,各个击破。当我们越过这些困难和瓶颈的“坎”后,会有种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的感觉将促使我们满怀斗志地攻克下一个科研难关。”这恐怕就是壳聚糖纤维研制和智能纺项目成功背后的秘笈。
拓领域 推迭代 守主业 再精进
从两大项目获奖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四五年,项目又有哪些进展呢?胡广敏告诉记者:“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运行稳定,近些年根据市场需求在产品应用及新技术、新工艺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升级改造。壳聚糖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除了作为普通材料使用以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但是医疗领域对于壳聚糖原料的要求一直受制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制约,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技术研发创新,使得壳聚糖纤维的脱乙酰度、内毒素、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符合医用级要求,目前公司生产的壳聚糖纤维已广泛应用于医用敷料、医用卫生巾、医用外科口罩及医用防护服等产品。解决了行业内壳聚糖纤维制备技术无法满足医用级要求,不同用途医用材料对壳聚糖纤维材料理化性质及降解周期的需求特点以及壳聚糖纤维植入类材料难以实现降解等难题。”
在纺织智能化的探索之路上,华兴也一直保持着科研的精神和态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传统行业纺织智能化升级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将软件、硬件、上下游厂商、生态厂商、金融、供应链等各方资源融合在一起。“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纺华兴小微再造模式进行了从1.0到4.0的迭代升级。从最初的1.0阶段的自动化的升级,逐步探索;2.0阶段,通过不断的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完成数字化重塑;将业务数据实现采集、存储、分析、建模,构建华兴智能纺核心SFMS系统平台,圆满完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核心的3.0阶段;随着与IBM合作,正式步入4.0的深化期,提炼提升出‘华兴小微再造模式’,着力构建纺织工业大脑,立志打造智慧纺纱‘硅谷’,成为纺织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集采集销供应链金融、细纱智能动态系统等助力中小纺织企业走出困境,使其改造升级、脱胎换骨,实现数字智能化重塑。”胡广敏说道。
从立项到获奖,再到继续探索。无论是海斯摩尔的壳聚糖纤维还是华兴的智能纺项目,获奖只是一个闪耀的驻点,并非终点。胡广敏依旧带领团队深耕,精进,这应该就是对“纺织之光”最好的回馈。
创新引领 深化协同合理布局 拓展空间
当前,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阶段,传统纺织不可避免的普遍面临管理粗放、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下降的难题,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迈上更高的台阶提供新的动力。
但是“现在纺织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创新的意愿、能力和环境尚有待改善。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创新能力上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仍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目前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胡广敏中肯的评价道。
“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全球技术前沿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企业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胡广敏说道。对于创新路径,其指出:企业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深化协同,不断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持续优化产业区域格局,打开产业集群工作新局面;激发市场潜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等。
而谈道对“纺织之光”的期待,胡广敏表示:希望“纺织之光”继续发挥在全行业的典型和引导作用,支持一些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科研项目。推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带动起整个纺织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升级,帮助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態环境,为行业和企业之间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形成一股凝聚行业的力量,让企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心语
如果说把科研工作看作骨架的话,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深入探讨,都可以有所创新。
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更多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现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础上,寻求交叉融合点,找准自己的课题生长点,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点。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广敏
2015年以胡广敏为第一完成人的“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环锭纺纱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再次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时间,胡广敏掌舵的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在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两大纺织热点领域取得瞩目成就,迎来了企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进取 真诚 激情 最终收获愉悦
作为一直以追求极致技术为人生信条的胡广敏来说,科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词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主导推动力量,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研能力的竞争已经是行业竞争的关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对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推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已经成为纺织行业不可或缺的资源。”胡广敏对于“纺织之光”在推动行业科技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作为为数不多的连续获得一等奖的企业负责人,回望当年项目立项到人民大会堂领奖的一路走来,胡广敏感慨万千:“一路走来其实真的不容易,但好在有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行业协会、专家领导、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只要坚持有恒心,即使再困难,最后总会取得成功、取得成绩。”
“做科研要有一颗进取的心,要保持‘诚心’和‘激情’。没有诚心是不会长久的。除了有诚心,还要有激情,真正把研究当作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了诚心和激情,才能在科研上走得更远、更高。”持续多年在科研上的坚持投入,胡广敏深知做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寂寞需要激情来平衡,而“激情是可以培养的,”胡广敏说道:“当我们怀着很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中时,经常遇到研究课题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瓶颈,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分析科研瓶颈存在的因素,把问题进行分解,再分别进攻,各个击破。当我们越过这些困难和瓶颈的“坎”后,会有种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的感觉将促使我们满怀斗志地攻克下一个科研难关。”这恐怕就是壳聚糖纤维研制和智能纺项目成功背后的秘笈。
拓领域 推迭代 守主业 再精进
从两大项目获奖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四五年,项目又有哪些进展呢?胡广敏告诉记者:“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运行稳定,近些年根据市场需求在产品应用及新技术、新工艺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升级改造。壳聚糖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除了作为普通材料使用以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但是医疗领域对于壳聚糖原料的要求一直受制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制约,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技术研发创新,使得壳聚糖纤维的脱乙酰度、内毒素、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符合医用级要求,目前公司生产的壳聚糖纤维已广泛应用于医用敷料、医用卫生巾、医用外科口罩及医用防护服等产品。解决了行业内壳聚糖纤维制备技术无法满足医用级要求,不同用途医用材料对壳聚糖纤维材料理化性质及降解周期的需求特点以及壳聚糖纤维植入类材料难以实现降解等难题。”
在纺织智能化的探索之路上,华兴也一直保持着科研的精神和态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传统行业纺织智能化升级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将软件、硬件、上下游厂商、生态厂商、金融、供应链等各方资源融合在一起。“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纺华兴小微再造模式进行了从1.0到4.0的迭代升级。从最初的1.0阶段的自动化的升级,逐步探索;2.0阶段,通过不断的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完成数字化重塑;将业务数据实现采集、存储、分析、建模,构建华兴智能纺核心SFMS系统平台,圆满完成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核心的3.0阶段;随着与IBM合作,正式步入4.0的深化期,提炼提升出‘华兴小微再造模式’,着力构建纺织工业大脑,立志打造智慧纺纱‘硅谷’,成为纺织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集采集销供应链金融、细纱智能动态系统等助力中小纺织企业走出困境,使其改造升级、脱胎换骨,实现数字智能化重塑。”胡广敏说道。
从立项到获奖,再到继续探索。无论是海斯摩尔的壳聚糖纤维还是华兴的智能纺项目,获奖只是一个闪耀的驻点,并非终点。胡广敏依旧带领团队深耕,精进,这应该就是对“纺织之光”最好的回馈。
创新引领 深化协同合理布局 拓展空间
当前,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阶段,传统纺织不可避免的普遍面临管理粗放、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下降的难题,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迈上更高的台阶提供新的动力。
但是“现在纺织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创新的意愿、能力和环境尚有待改善。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创新能力上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仍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目前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胡广敏中肯的评价道。
“中国绝大多数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全球技术前沿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企业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胡广敏说道。对于创新路径,其指出:企业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深化协同,不断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持续优化产业区域格局,打开产业集群工作新局面;激发市场潜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等。
而谈道对“纺织之光”的期待,胡广敏表示:希望“纺织之光”继续发挥在全行业的典型和引导作用,支持一些对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科研项目。推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带动起整个纺织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升级,帮助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態环境,为行业和企业之间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形成一股凝聚行业的力量,让企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心语
如果说把科研工作看作骨架的话,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深入探讨,都可以有所创新。
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更多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现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础上,寻求交叉融合点,找准自己的课题生长点,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点。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