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城区的西北角,有一个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这个填埋场紧邻北京的饮水源——京密引水渠,离天安门只有一万多米。
这个建于12年前的垃圾填埋场,从一开始便因恶臭扰民屡屡遭到投诉。
而现在有人提出还在这里,建一个六里屯垃圾焚烧厂,自然引来争议不断。
6月7日,环保总局一道“延缓开工”的指令,冷却了围绕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剧烈争议。 同时,环保总局立即对厦门市全区域进行规划环评,也让厦门民众越来越激烈的反应趋于平缓。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厦门海沧PX项目的环境争议,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利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而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引发的环境争议说明,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刻不容缓。
“六里屯之害”屡遭投诉
北京市海淀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5年11月经北京市环保局批复。按照同级审批的原则,北京市环保局具有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权。该项目所依托的主要是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处于北京上风上水的西山地区,那里是北京市规划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区内有圆明园、颐和园等多处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项目选址地紧邻北京的饮水源——京密引水渠,周边有数十万的居民、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科技园、生命科技园和航天城。
这个垃圾填埋场,一开始便因恶臭扰民屡屡遭到投诉。而垃圾焚烧发电厂从一期工程开始,因被认为存在污染,更是引来周边居民的强烈抗议,以致于在北京市和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痛陈“六里屯之害”。
那么,这样一个有害的垃圾填埋场是怎样建起来的呢?
这个存在了12年之久垃圾填埋场厂,在选址之初就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1994年北京海淀区政府给北京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将六里屯砖瓦场取土坑开辟为垃圾消纳场的紧急请示之后,在1995年北京环境保护局发出的关于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消纳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文件上,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厂是这样的描述:该坑周围敏感点较多,两公里范围内约有人口11000人,一公里范围内有部队驻地、西六砖瓦场、六里屯村、亮甲店村、屯佃村。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此地建设垃圾填埋场是不适宜的。尽管在六里屯建立垃圾场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但最后,北京市环保局还是批准了海淀区政府的请示,同意在六里屯建垃圾填埋场。但同时要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必须分区作业,分区不能少于18个,地下水下游方向应设置监测井位,定期检测。同时对于当地的居民,环保局明确要求对其进行搬迁。这个在争议中诞生的垃圾填埋场,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最终把北京环保局规定的操作要求抛在了脑后,直到今天,从来没有一个部门通知居民们搬迁。这里的居民住宅到垃圾填埋场的距离最近的还不到200米。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是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主要是从环保角度对项目的选址、建设过程、建成后的运行过程等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它主要是以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对建设项目从运作初期开始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有效、可行的环保建议和污染防治措施,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和统一,为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和投资方提供决策依据。
而12年前北京环保局对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做的环评形同一张废纸,规定的条条框框没有一项得到落实。12年后的今天,为了解决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这个问题,北京市海淀区还要花巨资新建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来缓解污染的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项目一提出,相关环保专家们就提出,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而居民们的主要置疑是,在北京的上风地区修建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烟尘不仅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新的污染源,而且会导致北京城区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当地居民联合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行政复议,要求撤消建设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计划,居民们说,如果失败,他们将向法院提出上诉。
任何一种垃圾处理方法都有利有弊,但在北京市上风口处、饮用水源必经地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这样一个错误的前提下,继续修建垃圾焚烧厂,无疑严重违背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居民密集居住区、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及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在大中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区以及城镇或大的集中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鉴于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地处环境敏感区,在卫生防护距离是否准确、周边环境容量是否能满足需求、工程地质是否符合条件等关键问题上,还需北京市环保局更大范围地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尤其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为了能更好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环保总局建议北京市在论证结果出台之前缓建该项目。
从这个项目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它维系着千家万户、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解决好类似问题的根本应该说在于相关政府、部门能否真正认识到规划坏评的重要性。在项目建设之初做好规划环评,相信类似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厦门危险,海沧PX项目必须紧急叫停”
2007年6月1日,上万厦门市民曾自发聚集在一起,以游行的方式来表达对一个厦门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化工项目的抗议。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引发巨大争议的,是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的对二甲苯(PX)化工项目。据悉,该项目早在2004年2月就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这一福建省对外合作重点工程预期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在厦门市海沧开发区建立年产80吨对二甲苯(英文为para-xylene,PX即其缩写)的生产线。2005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2006年8月,征地拆迁以及筹备施工等,都迅速在海沧区展开。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PX项目及其下游产业,一旦建成,将至少每年为厦门的GDP贡献800亿元人民币,这近乎厦门市2006年GDP的七成。
但由于PX项目靠近众多居民区以及院校等人口稠密区,这一庞大项目的安全问题日益遭受各方质疑。
“厦门危险,PX项目必须紧急叫停,并进行迁址!”
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105个政协委员齐声呼吁,联名签署的“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成为今年政协的头号重点议案。这个议案指出,离居民区仅1500米的PX项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隐患,厦门百万人口面临危险,该项目必须紧急叫停并迁址。
海沧PX项目早在2004年初就成功地获得国家立项批复。按常情推论,当地政府那时即应考虑到与石化工业区相宜的人居环境。但令人费解的是,直至2006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全国逐步推动区域规划环评工作之后,厦门才全面停止了海沧南部片区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拍卖。
一位曾分管规划城建工作的厦门海沧区领导直陈:“对海沧的规划,存在着前瞻性不够、系统性不够的毛病,不然没法解释在吸引大量住宅区后却会引进一个巨大的化工项目。”
从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布局性和结构性问题是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这源于当初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较少在宏观决策和整体规划上考虑环境与资源因素。目前发生的几起重大环境争议事件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在城市规划中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造成的。有些城市的城市规划经常变动,把工业污染项目和居民生活小区混杂在一起,使当时审批合格的项目,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城市规划的变化(例如在附近突然兴建生活区)而变成高风险项目,又因为在建成本高昂而难以搬迁或改造,给群众带来环境安全隐患。
这个建于12年前的垃圾填埋场,从一开始便因恶臭扰民屡屡遭到投诉。
而现在有人提出还在这里,建一个六里屯垃圾焚烧厂,自然引来争议不断。
6月7日,环保总局一道“延缓开工”的指令,冷却了围绕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剧烈争议。 同时,环保总局立即对厦门市全区域进行规划环评,也让厦门民众越来越激烈的反应趋于平缓。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厦门海沧PX项目的环境争议,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利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而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引发的环境争议说明,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刻不容缓。
“六里屯之害”屡遭投诉
北京市海淀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5年11月经北京市环保局批复。按照同级审批的原则,北京市环保局具有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权。该项目所依托的主要是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处于北京上风上水的西山地区,那里是北京市规划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区内有圆明园、颐和园等多处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项目选址地紧邻北京的饮水源——京密引水渠,周边有数十万的居民、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科技园、生命科技园和航天城。
这个垃圾填埋场,一开始便因恶臭扰民屡屡遭到投诉。而垃圾焚烧发电厂从一期工程开始,因被认为存在污染,更是引来周边居民的强烈抗议,以致于在北京市和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痛陈“六里屯之害”。
那么,这样一个有害的垃圾填埋场是怎样建起来的呢?
这个存在了12年之久垃圾填埋场厂,在选址之初就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1994年北京海淀区政府给北京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将六里屯砖瓦场取土坑开辟为垃圾消纳场的紧急请示之后,在1995年北京环境保护局发出的关于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消纳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文件上,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厂是这样的描述:该坑周围敏感点较多,两公里范围内约有人口11000人,一公里范围内有部队驻地、西六砖瓦场、六里屯村、亮甲店村、屯佃村。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此地建设垃圾填埋场是不适宜的。尽管在六里屯建立垃圾场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但最后,北京市环保局还是批准了海淀区政府的请示,同意在六里屯建垃圾填埋场。但同时要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必须分区作业,分区不能少于18个,地下水下游方向应设置监测井位,定期检测。同时对于当地的居民,环保局明确要求对其进行搬迁。这个在争议中诞生的垃圾填埋场,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最终把北京环保局规定的操作要求抛在了脑后,直到今天,从来没有一个部门通知居民们搬迁。这里的居民住宅到垃圾填埋场的距离最近的还不到200米。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是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主要是从环保角度对项目的选址、建设过程、建成后的运行过程等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它主要是以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对建设项目从运作初期开始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有效、可行的环保建议和污染防治措施,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和统一,为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和投资方提供决策依据。
而12年前北京环保局对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做的环评形同一张废纸,规定的条条框框没有一项得到落实。12年后的今天,为了解决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这个问题,北京市海淀区还要花巨资新建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来缓解污染的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项目一提出,相关环保专家们就提出,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而居民们的主要置疑是,在北京的上风地区修建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烟尘不仅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新的污染源,而且会导致北京城区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当地居民联合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行政复议,要求撤消建设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的计划,居民们说,如果失败,他们将向法院提出上诉。
任何一种垃圾处理方法都有利有弊,但在北京市上风口处、饮用水源必经地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这样一个错误的前提下,继续修建垃圾焚烧厂,无疑严重违背我国《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居民密集居住区、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及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在大中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区以及城镇或大的集中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鉴于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地处环境敏感区,在卫生防护距离是否准确、周边环境容量是否能满足需求、工程地质是否符合条件等关键问题上,还需北京市环保局更大范围地组织专家进一步论证,尤其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为了能更好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环保总局建议北京市在论证结果出台之前缓建该项目。
从这个项目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它维系着千家万户、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解决好类似问题的根本应该说在于相关政府、部门能否真正认识到规划坏评的重要性。在项目建设之初做好规划环评,相信类似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厦门危险,海沧PX项目必须紧急叫停”
2007年6月1日,上万厦门市民曾自发聚集在一起,以游行的方式来表达对一个厦门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化工项目的抗议。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引发巨大争议的,是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的对二甲苯(PX)化工项目。据悉,该项目早在2004年2月就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这一福建省对外合作重点工程预期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在厦门市海沧开发区建立年产80吨对二甲苯(英文为para-xylene,PX即其缩写)的生产线。2005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2006年8月,征地拆迁以及筹备施工等,都迅速在海沧区展开。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PX项目及其下游产业,一旦建成,将至少每年为厦门的GDP贡献800亿元人民币,这近乎厦门市2006年GDP的七成。
但由于PX项目靠近众多居民区以及院校等人口稠密区,这一庞大项目的安全问题日益遭受各方质疑。
“厦门危险,PX项目必须紧急叫停,并进行迁址!”
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105个政协委员齐声呼吁,联名签署的“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成为今年政协的头号重点议案。这个议案指出,离居民区仅1500米的PX项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隐患,厦门百万人口面临危险,该项目必须紧急叫停并迁址。
海沧PX项目早在2004年初就成功地获得国家立项批复。按常情推论,当地政府那时即应考虑到与石化工业区相宜的人居环境。但令人费解的是,直至2006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全国逐步推动区域规划环评工作之后,厦门才全面停止了海沧南部片区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拍卖。
一位曾分管规划城建工作的厦门海沧区领导直陈:“对海沧的规划,存在着前瞻性不够、系统性不够的毛病,不然没法解释在吸引大量住宅区后却会引进一个巨大的化工项目。”
从中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布局性和结构性问题是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这源于当初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较少在宏观决策和整体规划上考虑环境与资源因素。目前发生的几起重大环境争议事件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在城市规划中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造成的。有些城市的城市规划经常变动,把工业污染项目和居民生活小区混杂在一起,使当时审批合格的项目,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城市规划的变化(例如在附近突然兴建生活区)而变成高风险项目,又因为在建成本高昂而难以搬迁或改造,给群众带来环境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