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幔源基性脉岩是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充填先存破裂或区域性节理形成的,为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拉张的产物,对研究深部地幔性质和大陆动力学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1~4].研究区位于政和-大浦断裂带的西部,断裂带以西地区主要为早、中侏罗世的壳源型S花岗岩类,晚侏罗世以来的岩浆活动比较弱,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有局限性.因此,闽西基性脉岩的研究对探讨内陆地区岩浆活动规律和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闽西基性脉岩(半村辉绿岩脉、拔里角闪辉长岩脉、曹坊辉绿岩脉)为研究对象,利用稀土元素对基性脉岩的形成机制做了初步的讨论.……
其他文献
广东四会-吴川断裂带茂名、三水、河源、连平-南雄等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岩石学和钕同位素资料表明,在92~38 Ma存在连续的火山作用,并在始新世早期(约56 Ma)火山作用源区从下
生物矿化作用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形成无机矿物的过程,它与传统地质意义上的矿化作用明显不同的是生物体内的有机质对矿物的晶型和晶向有严格的控制作用[1].碳酸钙是自然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来自采矿、冶炼、电镀、皮革、陶瓷等行业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污染主要以废水的形式排放到表面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