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阐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并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进行梳理,最后说明如何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校园公共卫生 应急处理 学校 健康教育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表现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外,其某些特点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严重,导致事件的处理更加困难。
(1)更加难以提前防范。校园内学生聚居生活,人员密度大,尤其是一些大中专院校,几乎学生的全部活动时间都在学校,但学生多缺乏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据调查显示,只有38%的学生能够较准确的认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10%的学生认为它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2)事件原因或源头更难查找。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多是交叉进行的,比如多个班级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很多学生同时在操场进行身体锻炼,学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会相互影响,这种交叉性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救护人员和安保部门对事件原因或源头的查找难度,同时增加了事件发生后的控制难度。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现状及效果
(一)应急处理现状
学校是比较特殊的公共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和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各级学校普遍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应对。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情应对现状如下:
(1)消极预防。目前我国校园管理层普遍还没有正确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缺乏专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对于事件的预防普遍不够重视,即使有专人负责,也存在责任分配不到位现象,反应迟缓。这种消极预防的思想,大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消极因素。
(2)信息不畅。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多关注事件直接受害人的情况,对于事件的进展和所采取应对措施的公布严重滞后,这种信息不畅容易使周围人产生易信谣言和恐慌情绪,这种情绪如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重视信息的公开、公布,让周围人能够尽早了解实情,有利于减少对事态的控制,也便于采取正确、高效的应对措施。
(3)管理组织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均建立有相关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但在细节工作方面不够明确,流于形式,虽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细则,但因为没有明确到人,在具体落实上容易现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的应急队伍中只有学院领导,而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直接导致救护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而失去了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展的最佳时机。
(4)缺乏卫生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校很少开展卫生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卫生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卫生安全习惯的培養和保持,也是学校卫生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处理效果
由于我国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应急处理时往往出现隐瞒事情真像、迟报事件,使得事件处理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疲于应付,应急处理机制无法起到相应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处理事件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1)明确工作目标。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细化工作内容。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定期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知识,加强学习、演练各种防治技能,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储备物力、财力,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3)落实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因此,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极大,各级部门应当完善应对机制的具体细则,使之发挥应有效果。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有章可循、应对有序,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有效预防、解决和控制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周思玲.构建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68-269.
[2]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18):106-107.
[3]刘庭甫,莫健新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析[J].管理观察,2009(4):104-105.
关键词 校园公共卫生 应急处理 学校 健康教育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表现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外,其某些特点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严重,导致事件的处理更加困难。
(1)更加难以提前防范。校园内学生聚居生活,人员密度大,尤其是一些大中专院校,几乎学生的全部活动时间都在学校,但学生多缺乏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据调查显示,只有38%的学生能够较准确的认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10%的学生认为它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2)事件原因或源头更难查找。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多是交叉进行的,比如多个班级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很多学生同时在操场进行身体锻炼,学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会相互影响,这种交叉性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救护人员和安保部门对事件原因或源头的查找难度,同时增加了事件发生后的控制难度。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现状及效果
(一)应急处理现状
学校是比较特殊的公共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和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各级学校普遍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应对。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情应对现状如下:
(1)消极预防。目前我国校园管理层普遍还没有正确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缺乏专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对于事件的预防普遍不够重视,即使有专人负责,也存在责任分配不到位现象,反应迟缓。这种消极预防的思想,大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消极因素。
(2)信息不畅。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多关注事件直接受害人的情况,对于事件的进展和所采取应对措施的公布严重滞后,这种信息不畅容易使周围人产生易信谣言和恐慌情绪,这种情绪如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重视信息的公开、公布,让周围人能够尽早了解实情,有利于减少对事态的控制,也便于采取正确、高效的应对措施。
(3)管理组织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均建立有相关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但在细节工作方面不够明确,流于形式,虽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细则,但因为没有明确到人,在具体落实上容易现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的应急队伍中只有学院领导,而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直接导致救护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而失去了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展的最佳时机。
(4)缺乏卫生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校很少开展卫生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卫生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卫生安全习惯的培養和保持,也是学校卫生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处理效果
由于我国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应急处理时往往出现隐瞒事情真像、迟报事件,使得事件处理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疲于应付,应急处理机制无法起到相应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处理事件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1)明确工作目标。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细化工作内容。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定期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知识,加强学习、演练各种防治技能,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储备物力、财力,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3)落实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因此,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极大,各级部门应当完善应对机制的具体细则,使之发挥应有效果。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有章可循、应对有序,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有效预防、解决和控制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周思玲.构建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68-269.
[2]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18):106-107.
[3]刘庭甫,莫健新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析[J].管理观察,2009(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