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24岁.因腰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07年7月5日人住我院.查体:神志清,被动半卧位,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阴性,T11-12椎体叩压痛明显,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侧腹股沟平面以下麻木疼痛,深浅感觉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胸椎MRI平扫+强化提示:T11~12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图1).考虑为:神经鞘膜瘤。
【机 构】
:
2500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500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500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50000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4岁.因腰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3d,于2007年7月5日人住我院.查体:神志清,被动半卧位,语言流利,脑神经检查阴性,T11-12椎体叩压痛明显,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双侧腹股沟平面以下麻木疼痛,深浅感觉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胸椎MRI平扫+强化提示:T11~12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图1).考虑为:神经鞘膜瘤。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
患者 男,74岁.因"反复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余"入院.5年前行右侧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右额部为重,在右侧额部原切口处皮下出现一肿物,1个月内由黄豆粒大小长到鸡蛋大小,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头颅CT平扫+增强示:右额部头皮下巨大肿物伴右侧额叶出血(肿瘤并颅内卒中),右侧脑室积血。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专业委员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及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度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1月16—18日在北京康源瑞庭酒店举行,会前还将举行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临床培训班,有意参会医师请与王凤梅老师联系。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1].瘤基底与前、中、后颅窝底附着的脑膜瘤统称为颅底脑膜瘤.一般来讲,颅底脑膜瘤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肿瘤容易侵犯大脑动脉环(即Willis环)及分支血管和脑神经.颅底脑膜瘤对Willis环及脑神经损害多见,手术全切除困难.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临床医生也越来越重视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自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已发表基础研究论文约200篇,且研究水平也从组织水平发展到了基因水平,有的基础研究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我们的临床医生在科研论文的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撰写格式并强调写作要求。
患者女,12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8年入院.患者自4岁始经常发作性头痛,无四肢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与同龄人相比,智力略低,无家族类似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查体:脑神经检查及躯体运动和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 评价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结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有84个动脉瘤,其中63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个外科夹闭,19个未治疗.54个(86%)完全栓塞,8个(13%)瘤颈残留,1个(2%)只行支架覆盖.26例患者(72%)一次栓塞1个以上动脉瘤.31例患者进行了造影随访,93%(53个动脉瘤)表现稳定或
有关术中局部应用罂粟碱导致术后瞳孔变化的报道国外已有数篇[1-3],但国内鲜有报道.现总结2008-2012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7岁,均因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突发剧烈头痛入院.4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未作正规治疗.入院后经CTA及DSA检查,3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
目的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较为罕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临床上常需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SFT)相鉴别,本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鉴别这三种肿瘤.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993至2010年收治的11例H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基于染色结果重新评估临床诊断.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在11例中有1例因CD34和Bcl-2染色阳性被重新诊断为SFT,有1例因EMA强阳性被诊断为
后路颈椎间孔减压(posteriorforaminotomy),目的为从后方开放颈椎间孔,切除引起神经根压迫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增生的骨赘等,对神经根彻底减压(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