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新”在哪里?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育》
  朱永新 著
  漓江出版社2014年5月版
  定价:29.80元
  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把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拔除人性中的恶,滋养人性中的善,无论到了什么时代,这些都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理论上说,所有层次意义上的改革都是破旧立新。“改”是部分修正,“革”是彻底清除,都针对“旧”而言。而所有 “旧”的东西都是因为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才必须要“破”然后“立”。这是常识,是通例。但常识有时靠不住,有通例则意味着有例外,教育改革就是鲜活的例子。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则是这些例子里醒目的一个。譬如“新教育”的具体内涵,朱永新认为——新教育也是“心”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心灵的教育”;新教育还是“幸”教育,让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新教育更是“信”教育,这里的“信”是信心,是信任,更是信念。是“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这样的观念我们是那样熟悉,是的,我们的老祖宗千年来一直专注于此,它和我们的历史一样老旧;但我们对它又那么陌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遗忘它们已经很久很久。学校里本来教的是“学生”,可我们已经习惯只会教“考生”了。如此看来,“新教育”提倡找回缺失的心智教育的“旧”依然很“新”,因为在任何时代,人的生命教育永远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当然,“新教育”的公民教育在古代不可能存在,因为在那时只会存在“臣民”教育。在教育理念上以“旧”为“新”,亦即回到教育的原点,恢复传统,同时注入新时代的要求。此为“新教育”之第一层“新”。
  实验对象的全面性,此为“新教育”之第二层“新”。教育就施受的环境而言,有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类。“新教育”主要针对学校教育,部分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其他种类教育一样,都由三个要件构成: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而这一切又都在学校中进行——即教育环境,自然地,“新教育”的“新”必须也只能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第四章“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中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为总论,总论以下,对教育者,以“新教育的教师发展”进行专章讨论,具体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几方面共同论述教师的发展和成长的生态环境,用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的教育者除了教学,还有科研作品的数量要求,本书又有“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一节以论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终端产品,本书着力最大,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据此建立,本章之发展论、行动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语语皆从学生着眼。新教育之“新”,一句话归结到其宗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实验手段的可操作性,此为“新教育”之第三层“新”。例如第十一章“新教育的每月一事”,从一月到十二月,分别以“让我们学会吃饭”“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一起去种树”“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学会扫地”“让我们学唱一首歌”“让我们玩球去”“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封信”“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示例,事事举手可做,且不仅停留在做什么,还深入地说明为什么。此外,晨诵、午读、暮省的学习方式,以及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十大行动,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
  其中特别援例常丽华老师及其“农历的天空下”之古典诗词课程。这位年轻教师带着她的 30 多个孩子,在近5年的时间里读了 500 本左右的图书,其中许多书是学生与家长共读的。常老师每天给家长写便笺,用诗一般的情感和语言诠释诗。从2007 年冬天的农历冬至日开始,她领着孩子们用唐诗宋词、音乐图画穿越了整整 24 个节气。常丽华老师的学生会写诗歌、散文、随笔,她也成为《中国教育报》评选的 2008 年度中国十大读书人物。
  任何一种理论无论架构多么精密,角度多么新颖,衡量它的都只有“效果”二字,“新教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实施几年,所以有了用实践检验其真伪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新教育”的效果体现施受双方,具体地说,效果之一是让教师在教改中享受快乐。教育改革的主导者是教师,既往的教改却往往忽略了主导者,而重在怎么改课法,普遍着力于技术层面。“新教育”的“新”在于效果之新,让教育改革不再成为教师的负担而是享受,特别是,教改不再是讲课比赛表演技术,而是轻松高效的实践。效果之二是让学生在轻松中成人成才。既往一提素质教育,便以为和考试相对立,这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担心的现实问题。实践证明,“新教育”不以题海战术为手段,不仅和考试不矛盾,而且对考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新教育接受缺点列举法,在修正中成长,在批评中丰富。当新教育实验最初在苏州地区取得了素质和考试双向成功之后,拭目以待的外省市学校立刻蜂拥而上,谁都想抢上新教育这趟车,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把学校从应试教育的泥沼中拯救出来。
  说到素质教育,近年来全国上下极力宣传。往往一个事物需要发指示下命令搞得很热闹的时候,也就是它最匮乏的时候。什么是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对素质教育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然而,多年来,我们的很多教育者眼里只有“分”,目中无“人”。很多地方喊出了“要光明正大地搞应试,理直气壮地抓分数”,学校的任务全部指向考分。人们普遍担心:应试教育培养的短视和高分低能的学生,如何应对21世纪科技经济的挑战?教师如何培养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人?
  实质上,素质教育就是与应试教育对立提出的教育观。甚至可以说,素质教育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矫正应试教育的偏差,就是要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结果等方面,对应试教育的流弊进行全方位的矫正和肃清。
  分析一下素质教育,我们不难得出它的要素有:第一,素质从属精神品格,需要内化;第二,素质源自个体觉醒,需要主动求索;第三,素质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单边行动。比较这三个要点,与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新”不谋而合,完全可以通过新教育的“新举措”来落实它们。新教育的“新”,某种程度上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尘封的理论被重新打磨出来,付诸实践,它就是新的;当空洞的理论变成现实的向导时,它就是新的;当陈旧的理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时,它就是新的。新教育的“新”,“新”在鲜明地提出要营造书香校园;“新”在要实际倡导学生的成功体验,“新”在明确指出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鉴于素质教育只是一个倡导,一个宏观的方针,还缺乏具体落实的措施;那么,强调行动研究、担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新教育应该当仁不让地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从根本上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把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拔除人性中的恶,滋养人性中的善,无论到了什么时代,这些都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教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而这些是应试教育所无法关注的核心。笔者2006年接触到新教育实验,惊诧于其强大的感召力,这是一种让人神往的鲜活的教育方式。笔者策划了《走近最理想的教育》。2009年,经与朱永新教授商量,将《走近最理想的教育》分化为《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和《新教育》。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发展,《新教育》每年修订,日渐成熟。如今,《新教育》重印近20次、修订5版,全国有43个实验区、2000多所实验学校的200多万师生加盟。“新教育”队伍的日益扩大,足以让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怎样做素质教育,怎样做真教育。
  (作者单位:漓江出版社)
其他文献
《幼儿百科》以幼儿为本位,在主题分类、画面设计、内容安排、语言表达、词条设置等方面都尽力贴近幼儿,使全书童趣化。  给幼儿阅读的百科类知识图书,特别要注意幼儿身心发展的局限性,这决定了其在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情感体验、言语理解、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与高年龄段的孩子有较大差别,其阅读内容、阅读方式与其他年龄段孩子有不同特点。这不仅要求图书画面充满幼儿情趣,知识表达也应是幼儿生活化的,就如同亲子间的对话。
期刊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于近日获得工商营业执照,这是继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之后,成立的第5家“国字头”出版传媒集团。季仲华任中国工信出版集团董事长,敖然任党组书记兼总经理,彭晓芳任监事会主席。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及其所属实体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下辖两家出版社及其所属全资、合资子公司,出版业务涵盖科技和大
期刊
出版产业化的步伐加快,文化创新成为时代的吁请,但当代学术界仍无法摆脱出版资源贫乏、原创乏力的尴尬,而只能以编选的方式大量重复出版胡适著作,对民国思想资源惭愧地“接着写”。  在当前的社会思潮版图上,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还有新老“左派”、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怀疑主义、民族主义、新儒家和民粹主义等思潮相互激荡,呈现出一种多元分化的复杂状况。就近年自由主义思潮所汲取
期刊
[摘要]提高图书质量,对国家文化建设、企业发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总编室作为出版单位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保障与提高图书质量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重庆出版集团总编室遵守党和国家的出版法律法规,坚决贯彻执行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结合集团实际,从制度建设、选题管理、环节监督、加强审读、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提高渝版图书质量行之有效的路子。  [关键词]
期刊
毛泽东是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也是说不尽的话题。顾保孜的文字,作为通俗的传记文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年。120年,整整两个甲子。毛泽东逝世也不过37年,还不到40年时间。但作为复杂奇崛纵横天下一生的毛泽东,有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其一生功过似乎都已盖棺论定,但对一政治人物以“决议”的形式作出结论,毕竟是粗略概括挂一漏万,按照邓小平的话讲是“宜粗不宜细”,但伴随
期刊
书和人有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或发现了人,或描述了人,或记录了人,或成就了人,甚至毁灭掉一个人。  做了一辈子书,书已成为我的恋人和精神伴侣。从早到晚,从家里到京城东四十二条胡同那个四合院的出版社,从东瀛之国的东京神田町旧书店一条街,到美茵河畔那闻名世界的出版人狂欢节法兰克福书展,几十年了,我似乎都在为一件事奔忙——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围绕书,曾经产生过那么多有滋有味的故事,随便讲一件吧。  
期刊
2014年6月20日,新闻出版系统学习赵国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指出,赵国强同志的事迹平实、真实、朴实,并非惊天动地,但把伟大蕴于平凡之中,感人至深。赵国强同志严于律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手中握有权力却从不以权谋私,不给组织添一点麻烦,真正做到了严格自律、清正廉洁;赵国强同志求真务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实实在在,以身作则、埋头实干
期刊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产业,出版业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传播的强烈冲击。基于编辑把关、纸本印刷、书店贩售和出版社主体的传统出版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商业环境与知识需求,这一落差使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性挑战。  面对颠覆性的互联网传播,出版业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思路。一种是坚持传统出版思维,强调“出版为体,互联网技术为用”,试图以各种不同方式来“数字化”成型于19世纪的传统出版模式;另一种思
期刊
跨媒体出版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策划、组织、编辑和管理的系统架构,其实质是通过“一次制作,多元生成”发挥范围经济效应,打造出版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占领细分市场和不断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必由之路。  在技术推动下,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现实景观。正如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所言的那样,“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正日益消逝。视觉形象、听觉组合以及文字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0和1这一序列的数码化改变。”  在媒介
期刊
面对高职教材市场这块大蛋糕,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高职教材营销体系,是需要从品牌化建设、渠道多元化、网络宣传平台多个方面建设,只有是各个击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不断发展,高职高专教材出版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当前的高职高专在校生约为一千多万人,其教材出版市场规模之大,不在本科之下。面对这样一块大蛋糕,出版社如何针对高职教材开展营销工作,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