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是,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应用才能和一定的审美才能、探求才能,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毕生的学习和个性成长奠基根蒂。”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国学教育;重要性
在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如何实现“人格对话”、“知识对话”、“情感对话”的建构性教学环境的创建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能够借助校本课程创建国学教育的文化资源,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同时,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还能够补充国标课程“千人一面”的不足,实现学生对汉语研习多层次的需求。
一、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中开发国学资源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初期,建设语文校本课程是十分之必要的
在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初期,汉语言教师凸显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因为这个群体是语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制约,许多语文教育者更适应被动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统一教材及教学要求。再加上各种竞赛辅导和升学压力,导致许多语文教师逐渐失去了对于新课程开发的主动性。
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在听、说、读等方面设置具有课程特色的研究型学习内容,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大语言为视角的实用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逐渐脱离了这个宏观的目标。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环境中系统的人格对话、知识对话和情感对话的构建太过于抽象和现实,因此,新课改为所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校本课程创建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校本课程在古代汉语讲授中的资源优势。就我校而言,名著鉴赏、国学经典等课程并没有刻意利用和充分发挥传统语文教育的资源优势,也没有采取灵活多样授课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本知识的资源,使学生自觉和主动地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并且应该引发教师的思考和相关探索。
(二)从课程资源建构来看,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动态发展建构应该有效的利用国学教育资源
职业学校语文核心课程中的国学教育是一门具有独特个性的专业课程,就我校而言,专门为学生配备了《名诗百首》、《名画百幅》、《名曲百首》等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科普类的书籍,总体来说效果显著。以此为基础的汉语教学,不仅是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更重要的是,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角度出发,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如仁爱、正直、礼貌、智慧和信仰等不仅是学习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这种信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可以使他们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人们起初是持悲观态度的,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出现之后会让步甚至遭到毁坏,但客观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无论什么程度的工业化国家,其民族传统文化都没有自己消亡,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越高,就越倡导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复古文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发达国家,但它非常珍惜那些在中国人眼中根本算不上文物的坏掉的车轮和旧草帽,这些物件甚至经常在美国博物馆展出,事实证明,这有利于增加美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此相应,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不断为不发达国家所效仿,欠发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种做法可以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不仅要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还要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即所谓的软实力,对此,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千年文化的传承的积淀,赋予了中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而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修身,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完善的价值观也和当下舆论的倡导完美契合。这种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应该在我国代代相传,更应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语文的教育而言,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将更多的视线投注在“论语”“庄子”“孟子”等先秦时期文化的教学,让同学们背诵楚辞,唐诗宋词,让他们多阅读明清小说等。这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文化需求,更可以满足其一生中对情感内化和归因的需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拓展,会成为提高学生基础学习活动水平正常发展有力的保障和有效的手段。
二、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的转化与创造
校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设计取决于专业课程内在的文化属性。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阶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无穷的思想动力,同时也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永恒的生命源泉。在教育领域,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文化,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生命本质是代际传承,教书育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道德规范,它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超时性,其实质是汉学资源在中国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中的转化和创造过程,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对人类有益、对社会发展进步有帮助的一面发扬光大。
1.国学教育资源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衔接
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整和到选修课程制度的建设中,可以充分体现汉语作为母语的核心课程的特质,也可以将此视为汉语生命的延伸。这集中表现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其突出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学生的学习与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性,尤其是小说、戏剧等教学内容的设置表现的尤其明显,比如戏剧的设置目的就是丰富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在一系列不同文学类型的学习中,传统的汉语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创新学习方法
职业中学语文的选修课分为五个类型。因为不同的风格有其独特的文学特征,选修目标要求他们可以借助参考书和相关材料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以及部分散文,事实上,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学基础。因此,在选择难度适宜教材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先秦、汉代的散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选择不同学者的文章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选择唐宋诗歌来要求学生主要朗诵和欣赏,正因为中国文学资源风格多样,这种系统学习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独立创新的学习方法。因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创新,这个特点必然会渗透到选修课的目标中去。
3.丰富的国学资源还有助于多样化的学习实践
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中职语文选修课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提倡学生参加体验性的创新活动,提出了形式多样的融学习、娱乐、竞赛于一体的课外活动,倡导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戏表演、演讲辩论等多种文体尝试的创作活动,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仰仗于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另外,我校還非常重视学科活动的发展,尤其是语文组的发展。每个学期,由组长带领下的备课小组都要认真规划和组织与传统文化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要能结合祖国悠久而厚重的文化沉淀,更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都与教学内容和进度密切相关。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还可以和职校的特色—技能大赛挂钩,如戏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作文比赛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将来参加比赛的表演内容,非常具有实用性。而那些古典阅读、习语矫正比赛、名句名作朗读交流会,则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体验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充分体现新时期校本课程资源发展中的新特点。
先秦散文,唐宋诗词,宋明风韵……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精神;每一种精神都表现出一种气势恢宏、气质多元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平台,实现与语文教学的同步。只有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的建设,和中职语文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二者的双赢。
(甘肃省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天水 741600)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国学教育;重要性
在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教育如何实现“人格对话”、“知识对话”、“情感对话”的建构性教学环境的创建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能够借助校本课程创建国学教育的文化资源,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同时,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还能够补充国标课程“千人一面”的不足,实现学生对汉语研习多层次的需求。
一、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中开发国学资源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初期,建设语文校本课程是十分之必要的
在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初期,汉语言教师凸显了其地位的重要性,因为这个群体是语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制约,许多语文教育者更适应被动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统一教材及教学要求。再加上各种竞赛辅导和升学压力,导致许多语文教师逐渐失去了对于新课程开发的主动性。
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在听、说、读等方面设置具有课程特色的研究型学习内容,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大语言为视角的实用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逐渐脱离了这个宏观的目标。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环境中系统的人格对话、知识对话和情感对话的构建太过于抽象和现实,因此,新课改为所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校本课程创建的进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校本课程在古代汉语讲授中的资源优势。就我校而言,名著鉴赏、国学经典等课程并没有刻意利用和充分发挥传统语文教育的资源优势,也没有采取灵活多样授课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本知识的资源,使学生自觉和主动地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并且应该引发教师的思考和相关探索。
(二)从课程资源建构来看,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动态发展建构应该有效的利用国学教育资源
职业学校语文核心课程中的国学教育是一门具有独特个性的专业课程,就我校而言,专门为学生配备了《名诗百首》、《名画百幅》、《名曲百首》等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科普类的书籍,总体来说效果显著。以此为基础的汉语教学,不仅是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更重要的是,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角度出发,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如仁爱、正直、礼貌、智慧和信仰等不仅是学习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这种信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可以使他们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人们起初是持悲观态度的,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出现之后会让步甚至遭到毁坏,但客观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无论什么程度的工业化国家,其民族传统文化都没有自己消亡,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越高,就越倡导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复古文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发达国家,但它非常珍惜那些在中国人眼中根本算不上文物的坏掉的车轮和旧草帽,这些物件甚至经常在美国博物馆展出,事实证明,这有利于增加美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此相应,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不断为不发达国家所效仿,欠发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种做法可以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不仅要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还要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即所谓的软实力,对此,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千年文化的传承的积淀,赋予了中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而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修身,治国,平天下”、追求道德完善的价值观也和当下舆论的倡导完美契合。这种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应该在我国代代相传,更应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就语文的教育而言,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将更多的视线投注在“论语”“庄子”“孟子”等先秦时期文化的教学,让同学们背诵楚辞,唐诗宋词,让他们多阅读明清小说等。这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文化需求,更可以满足其一生中对情感内化和归因的需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拓展,会成为提高学生基础学习活动水平正常发展有力的保障和有效的手段。
二、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的转化与创造
校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设计取决于专业课程内在的文化属性。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阶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无穷的思想动力,同时也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永恒的生命源泉。在教育领域,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文化,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生命本质是代际传承,教书育人。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道德规范,它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超时性,其实质是汉学资源在中国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中的转化和创造过程,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对人类有益、对社会发展进步有帮助的一面发扬光大。
1.国学教育资源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衔接
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整和到选修课程制度的建设中,可以充分体现汉语作为母语的核心课程的特质,也可以将此视为汉语生命的延伸。这集中表现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其突出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学生的学习与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性,尤其是小说、戏剧等教学内容的设置表现的尤其明显,比如戏剧的设置目的就是丰富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在一系列不同文学类型的学习中,传统的汉语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创新学习方法
职业中学语文的选修课分为五个类型。因为不同的风格有其独特的文学特征,选修目标要求他们可以借助参考书和相关材料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以及部分散文,事实上,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学基础。因此,在选择难度适宜教材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先秦、汉代的散文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选择不同学者的文章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选择唐宋诗歌来要求学生主要朗诵和欣赏,正因为中国文学资源风格多样,这种系统学习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独立创新的学习方法。因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创新,这个特点必然会渗透到选修课的目标中去。
3.丰富的国学资源还有助于多样化的学习实践
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中职语文选修课十分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提倡学生参加体验性的创新活动,提出了形式多样的融学习、娱乐、竞赛于一体的课外活动,倡导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文戏表演、演讲辩论等多种文体尝试的创作活动,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仰仗于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另外,我校還非常重视学科活动的发展,尤其是语文组的发展。每个学期,由组长带领下的备课小组都要认真规划和组织与传统文化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要能结合祖国悠久而厚重的文化沉淀,更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都与教学内容和进度密切相关。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还可以和职校的特色—技能大赛挂钩,如戏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作文比赛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将来参加比赛的表演内容,非常具有实用性。而那些古典阅读、习语矫正比赛、名句名作朗读交流会,则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体验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充分体现新时期校本课程资源发展中的新特点。
先秦散文,唐宋诗词,宋明风韵……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精神;每一种精神都表现出一种气势恢宏、气质多元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平台,实现与语文教学的同步。只有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的建设,和中职语文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二者的双赢。
(甘肃省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天水 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