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学能力是培养学生们数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们的基本数学素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倡导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做一些数学的训练题目。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学生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出来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们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些基础内容,例如概念、定律和公式等,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训练题目,以加深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们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自主思考;小组讨论
在小学学习环节中,学生们刚刚进入这一学习阶段,难免会出现厌学情绪。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充分的耐心来辅导学生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将没有注意力聽讲的学生引导回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一番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要重视课前预习这一学习任务。教师要在开展下一节数学课程之前,告知学生们下一节需要讲解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们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哪些内容是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作预习笔记,记录数学的基础知识点。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对照着预习笔记来听讲教师关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能够在教师讲解重点内容时集中学习精力,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们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预习,学生们可以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用a、b、h来表示,其体积公式为:V=a×b×h。而正方体的边长用a来表示,其体积公式为:V=a?”教师在讲解完公式后,可以布置给学生们一些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练习题。
二、引导自主思考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就数学问题自主思考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自主思考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点的融合和记忆过程。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做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学生们在做其他训练题目时,其正确率会有很大的提高,能够深入理解和记忆数学的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积极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做类似的题目时能够很好的解答出来。
例如,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们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得出的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教师可以学习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计算方法,例如:“?+?=? 3/5+1/5=? 15/32+19/32=? 18/37+16/37=? 38/99-14/99=? 14/83-3/83=?”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们要自主思考以深入理解计算方法和技巧。
三、鼓励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将学生们分为几个人数相等的学习小组,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以解答课堂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参考他人的解题思路,并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充分解答课堂问题。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现思维充分自主思考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讲解这一计算的计算方法:“先将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加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题目,要求学生们以小组形式作答:“?+?=?、3/7+6/5=?、13/14+15/16=?、16/17-5/19=?、3/5-?=?、2/9-1/15=?、6/14-3/19=?”学生们在以小组形式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弥补知识缺漏,积累数学知识,开拓思维,做到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解答数学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们在小学数学这一学习阶段的自学能力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在课前对教材上的基础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问题,并在正式的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就课堂问题进行讨论。这些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经验以及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习数学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冬杰.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01)
[2] 郑丽波.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20)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自主思考;小组讨论
在小学学习环节中,学生们刚刚进入这一学习阶段,难免会出现厌学情绪。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充分的耐心来辅导学生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将没有注意力聽讲的学生引导回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一番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们要重视课前预习这一学习任务。教师要在开展下一节数学课程之前,告知学生们下一节需要讲解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们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哪些内容是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作预习笔记,记录数学的基础知识点。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对照着预习笔记来听讲教师关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能够在教师讲解重点内容时集中学习精力,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们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预习,学生们可以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用a、b、h来表示,其体积公式为:V=a×b×h。而正方体的边长用a来表示,其体积公式为:V=a?”教师在讲解完公式后,可以布置给学生们一些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练习题。
二、引导自主思考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就数学问题自主思考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自主思考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点的融合和记忆过程。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做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学生们在做其他训练题目时,其正确率会有很大的提高,能够深入理解和记忆数学的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积极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做类似的题目时能够很好的解答出来。
例如,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们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得出的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教师可以学习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计算方法,例如:“?+?=? 3/5+1/5=? 15/32+19/32=? 18/37+16/37=? 38/99-14/99=? 14/83-3/83=?”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们要自主思考以深入理解计算方法和技巧。
三、鼓励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将学生们分为几个人数相等的学习小组,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以解答课堂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参考他人的解题思路,并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充分解答课堂问题。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现思维充分自主思考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讲解这一计算的计算方法:“先将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加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题目,要求学生们以小组形式作答:“?+?=?、3/7+6/5=?、13/14+15/16=?、16/17-5/19=?、3/5-?=?、2/9-1/15=?、6/14-3/19=?”学生们在以小组形式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弥补知识缺漏,积累数学知识,开拓思维,做到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解答数学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们在小学数学这一学习阶段的自学能力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在课前对教材上的基础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问题,并在正式的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就课堂问题进行讨论。这些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经验以及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习数学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冬杰.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01)
[2] 郑丽波.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