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梅子涵说:“一个孩子每天都在向前走去,他清晨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东西,都将变成他身体里的一个部分。”儿童绘本,无疑是开启孩子与这个世界连接的一扇门,门外景色优美……经典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小小的毛毛虫从虫到蝶生命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昆虫生长变化是如此神奇。作者艾瑞?卡尔巧妙地用自制的彩纸拼贴艳丽画面的表现手法,以及大小纸张的装帧都独具匠心,自然深受幼儿的喜爱,在与绘本的互动中,让我们为孩子推开一扇门,孩子行走阅读路上,用眼看、用手触摸、全身心投入绘画、用心灵感受着这一切。
1.开启阅读之旅
翻开《好饿的毛毛虫》,最吸人眼球的是每一个画面都是色彩缤纷;绘本中大小不同时期的毛毛虫的吃东西、行走的动作,每一个痛苦开心的表情,都丰富而夸张;简洁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最让幼儿赞叹的独特的设计,镂空的设计在阅读时还能玩书,小手指钻过书本转身一看,一条稍大些的毛毛虫就钻出来了,而绘本中的形象、色彩、构图等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孩子们喜欢上书中的形象和画面,并且反复地阅读、仔细地观察,不放过其中任何一个细节。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孩子发现的秘密也越来越多:“毛毛虫吃东西嘴巴张得真大!毛毛虫钻到小黑房子里在变变变呢!毛毛虫变的蝴蝶好漂亮啊!……” 在阅读中孩子们说出了心中想说的话,说出自己对形象的理解和对画面的认识。阅读,为孩子推开了一扇们,孩子们用好奇地心去探寻门外不一样的世界,迈出毛毛虫系列之旅的第一站。
2.投入品赏之旅
绘本之美,在于静态的画面下,能幼儿静静地欣赏,在欣赏中转化为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所以决定了它的文字少之又少,到几乎没有的地步,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各自理解的不同,会在不经意间造成对绘本内容认识上的偏差,这时候必要的动态的视频辅助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好饿的毛毛虫》从经典的绘本开始制作了精彩的视频,短短6分多钟的小视频,在音乐的配合、富有磁性的解说和丰富的色彩变化中,再次演绎着绘本中的故事,当最终蛹破壳而出成美丽的蝴蝶时那份激动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孩子在第一次观看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在追随着绘本内容,一步步往下走。等第二次、第三次的观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不在局限在理解故事内容上,关注的点更多,也更全面,从毛毛虫的行走姿态、食物的不断变化和毛毛虫吃食时丰富的表情变化都吸引着孩子的目光,最终喷薄而出的蝴蝶下,孩子们鼓掌欢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正是有了这一次次动画片的品赏,让幼儿对毛毛虫有了更鲜活的印象,也带领孩子走“近”了毛毛虫。
3.品味探索之旅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幼儿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也会经常問各种问题。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当一次次的阅读绘本,一次次地观看小视频,让这条可爱的毛毛虫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理。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萦绕在孩子们的心中: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真的吃这些东西吗?它怎么变成蝴蝶的呢?幼儿观察分无意识发现和有目的的观察,当他们带着诸多疑问去探索时,目标明确,探索的兴趣度更高,高涨的情绪自然有利于孩子积极投入到寻找毛毛虫的活动中来。户外、草地里、菜地里、小树上,孩子们一个个蹲在地上找啊,翻看一片片的树叶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毛毛虫,菜地里菜叶子上的一个个小洞洞肯定是毛毛虫吃的,它躲到哪里去了呢?夏天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是不是就是毛毛虫变的呢?就算找不到毛毛虫,地里的西瓜虫等也都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每次来到草地上,孩子们自然投入到草地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之中,寻找着,也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获取更多大自然的奥秘,让绘本故事内容也更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4.激发创意之旅
绘画是幼儿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表现手法,绘画是人类的一种形象语言,对幼儿来说,他们可以利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望,也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绘本中的每一张画面、每一抹色彩、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感动都触及幼儿滋养心灵。在历经阅读、找寻之后,《好饿的毛毛虫》中的每个形象都深深的影响着幼儿,激励着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去画出自己的“话”。在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开辟幼儿绘画的创意之旅。活动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孩子带入其中:“毛毛虫的肚子好饿啊,快给它找点吃的东西吧,它会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给毛毛虫准备吧!”于是孩子们按着自己的心情来精心准备毛毛虫的食物。“毛毛虫扭啊扭,扭出门,它扭到了树叶上,看它会干什么呢?”……“嗯吃个大苹果吧!”“我的毛毛虫吃饱了,在睡大觉了。”“毛毛虫穿上靴子,出门遇到了朋友……”孩子们沉浸在美术创作的快乐体验中,这才是属于孩子们的美术。绘本为孩子提供绘画的初级材料,让孩子在游戏情节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体现美和创造美。正是有了绘本的情境依托,美术活动多了一些童趣,增了一份情感,幼儿可以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正是绘本和美术相互依托,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1.开启阅读之旅
翻开《好饿的毛毛虫》,最吸人眼球的是每一个画面都是色彩缤纷;绘本中大小不同时期的毛毛虫的吃东西、行走的动作,每一个痛苦开心的表情,都丰富而夸张;简洁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最让幼儿赞叹的独特的设计,镂空的设计在阅读时还能玩书,小手指钻过书本转身一看,一条稍大些的毛毛虫就钻出来了,而绘本中的形象、色彩、构图等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孩子们喜欢上书中的形象和画面,并且反复地阅读、仔细地观察,不放过其中任何一个细节。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孩子发现的秘密也越来越多:“毛毛虫吃东西嘴巴张得真大!毛毛虫钻到小黑房子里在变变变呢!毛毛虫变的蝴蝶好漂亮啊!……” 在阅读中孩子们说出了心中想说的话,说出自己对形象的理解和对画面的认识。阅读,为孩子推开了一扇们,孩子们用好奇地心去探寻门外不一样的世界,迈出毛毛虫系列之旅的第一站。
2.投入品赏之旅
绘本之美,在于静态的画面下,能幼儿静静地欣赏,在欣赏中转化为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所以决定了它的文字少之又少,到几乎没有的地步,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各自理解的不同,会在不经意间造成对绘本内容认识上的偏差,这时候必要的动态的视频辅助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好饿的毛毛虫》从经典的绘本开始制作了精彩的视频,短短6分多钟的小视频,在音乐的配合、富有磁性的解说和丰富的色彩变化中,再次演绎着绘本中的故事,当最终蛹破壳而出成美丽的蝴蝶时那份激动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孩子在第一次观看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在追随着绘本内容,一步步往下走。等第二次、第三次的观看,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不在局限在理解故事内容上,关注的点更多,也更全面,从毛毛虫的行走姿态、食物的不断变化和毛毛虫吃食时丰富的表情变化都吸引着孩子的目光,最终喷薄而出的蝴蝶下,孩子们鼓掌欢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正是有了这一次次动画片的品赏,让幼儿对毛毛虫有了更鲜活的印象,也带领孩子走“近”了毛毛虫。
3.品味探索之旅
《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提出幼儿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也会经常問各种问题。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当一次次的阅读绘本,一次次地观看小视频,让这条可爱的毛毛虫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理。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萦绕在孩子们的心中: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真的吃这些东西吗?它怎么变成蝴蝶的呢?幼儿观察分无意识发现和有目的的观察,当他们带着诸多疑问去探索时,目标明确,探索的兴趣度更高,高涨的情绪自然有利于孩子积极投入到寻找毛毛虫的活动中来。户外、草地里、菜地里、小树上,孩子们一个个蹲在地上找啊,翻看一片片的树叶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毛毛虫,菜地里菜叶子上的一个个小洞洞肯定是毛毛虫吃的,它躲到哪里去了呢?夏天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是不是就是毛毛虫变的呢?就算找不到毛毛虫,地里的西瓜虫等也都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每次来到草地上,孩子们自然投入到草地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之中,寻找着,也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获取更多大自然的奥秘,让绘本故事内容也更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4.激发创意之旅
绘画是幼儿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表现手法,绘画是人类的一种形象语言,对幼儿来说,他们可以利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望,也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绘本中的每一张画面、每一抹色彩、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感动都触及幼儿滋养心灵。在历经阅读、找寻之后,《好饿的毛毛虫》中的每个形象都深深的影响着幼儿,激励着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去画出自己的“话”。在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开辟幼儿绘画的创意之旅。活动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孩子带入其中:“毛毛虫的肚子好饿啊,快给它找点吃的东西吧,它会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给毛毛虫准备吧!”于是孩子们按着自己的心情来精心准备毛毛虫的食物。“毛毛虫扭啊扭,扭出门,它扭到了树叶上,看它会干什么呢?”……“嗯吃个大苹果吧!”“我的毛毛虫吃饱了,在睡大觉了。”“毛毛虫穿上靴子,出门遇到了朋友……”孩子们沉浸在美术创作的快乐体验中,这才是属于孩子们的美术。绘本为孩子提供绘画的初级材料,让孩子在游戏情节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体现美和创造美。正是有了绘本的情境依托,美术活动多了一些童趣,增了一份情感,幼儿可以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正是绘本和美术相互依托,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