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力作之一。小说通过水手伊希梅尔的视角,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莫比·迪克的不懈追逐,以致最后船毁人亡的悲剧命运。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的精神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露其疯狂的表面下内心真实的自我。
  【关键词】《白鲸》;弗洛伊德;伊希梅尔;精神分析
  【作者单位】刘瑛,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薛继婷,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卫冬,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三科。
  《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力作之一。小说通过水手伊希梅尔的视角,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莫比·迪克的不懈追逐,以致最后船毁人亡的悲剧命运。在面对广袤的大海和凶猛的白鲸时,伊希梅尔的心理经历了极其矛盾和复杂的变化,在人格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其生理和精神上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随着捕鲸过程的深入,伊希梅尔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由快乐的本我转变成了矛盾的超我,在与白鲸斗争过程中使处于矛盾中超我的伊希梅尔又转变成了真实的自我,人格的平衡使伊希梅尔回归理智,最终探寻到人生的真谛及其意义所在。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的精神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露其疯狂的表面下内心真实的自我。
  一、精神分析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1]。
  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本我、自我、超我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和目的[2]。如果这三大系统之间产生冲突,人就可能陷入失常状态,内外交困,影响个人活动状态,产生焦虑,而后又会出现压抑,焦虑和压抑会限制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白鲸》中水手伊希梅尔在捕鲸船“裴廓德”号上的经历完成了由本我到超我,而最后回归到自我的人生蜕变。小说中,伊希梅尔在捕鲸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格失衡,产生了压抑及焦虑,从而揭露了人格失衡给伊希梅尔精神上带来的折磨和苦楚;在不断地付诸努力使人格平衡时,伊希梅尔回归了理智,用道德来衡量自我的行为,真正地回归到了真实的自我。捕鲸的过程充分地显示了伊希梅尔疯狂背后的真实自我。
  二、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进行精神分析
  1. 疯狂快乐的本我——原始压抑与客观焦虑
  本我(id)是履行生命的第一原则即“快乐原则”(the pleasure principle), 其目的是消除人的紧张,或者在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把紧张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并且使之尽可能稳定在低水平上,也可以说是趋乐避苦。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讨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3]
  在《白鲸》中,伊希梅尔由于生活的原始压抑所迫,产生了客观的焦虑:“我口袋里没有几个钱,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岸上又没有什么特别让我感兴趣的事,我想还不如到海上去散散心,去看看水上世界。这是我消愁解闷、调节血液循环的一种方式。每当我发现自己终日噘着个嘴,每当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像是阴雨潮湿的十一月天,每当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驻足在棺材店门前,或者碰上哪家出殡就跟在后面,特别是当我的忧郁症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非得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才不致特意走到街上去不假思索地把人家的帽子一顶一顶打下来时,我认为我得尽快到海上去了。出海总比照着自己的脑袋来一枪强。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人们只不过不知道罢了,其实差不多所有的人,迟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海洋怀有跟我非常近似的感情。”[4]
  伊希梅尔感觉自己被穷困潦倒的生活压抑得透不过气来,自己的人生理想几乎破灭,然而又要坚持活下去,随之而来的焦虑促使其重新设置自己的生活。广袤无垠的大海给了伊希梅尔希望,同时大海也给伊希梅尔提供了追寻快乐的平台。亚哈船长对伊希梅尔进行疯狂却又满怀激情的言论及行为的蛊惑,使伊希梅尔抛弃生活困窘的原始压抑和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客观焦虑,豪情壮志地加入到追捕白鲸的英勇行动中,伊希梅尔憧憬着能够趋乐避苦,追寻着疯狂快乐的本我。
  2. 矛盾纠结的超我——真正的压抑和神经焦虑
  超我(super-ego)遵循的是“道德原则”(the morals principle)。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弗洛伊德指出:“超我具备以下三个功能:(1)抑制本我的疯狂、不容于社会的各种行为,尤其是攻击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自我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2]
  小说《白鲸》最精彩的部分,是水手伊希梅尔在“裴廓德”号追逐白鲸的三天,场面达到了令人紧张的程度,伊希梅尔正经历从理论思维到现实世界、从柏拉图式的臆断到事物的现象的转移过程。从桅杆上凝视着大海,凝视着鲸油提炼炉中的烈火,思考着那颗差点儿把塔斯蒂哥淹死的鲸鱼头,伊希梅尔反复地得出这个结论:抽象的思考既无用又危险。在第94章《手的揉捏》里,伊希梅尔试图摆脱亚哈的看法:“因为我现在体会到,不管怎样,到头来,人类对他那种自以为可以获得的幸福,是必须加以降低或者至少得加以修正了,幸福并不是随便靠智力或者幻想就能获得的,而是在妻子身上、心坎上、床上、桌上、马背上、火炉边和田舍间的。”[4]当伊希梅尔紧跟着亚哈,从幻觉的亮处落到黑暗的深处时,他意识到不能再跟随亚哈,如果任由疯狂的欲念为所欲为,自己将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将会跌落到黑暗的幽谷当中。在第51章《精神支柱》里,从伊希梅尔的角度来看,在海上捕鲸的过程是单调、平淡、无趣的,当看到成群的鲸鱼在大海里自由地嬉戏玩耍时,伊希梅尔陷入沉思,那种和谐快乐的场景重新燃起了伊希梅尔活下去的希望,使其彻底打消了最初登上“裴廓德”号捕鲸的念头。   伊希梅尔本以为捕鲸的过程是快乐无忧的,而捕鲸的现实场面和过程却使他痛苦不堪。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悲凉,使伊希梅尔感到生活的无助,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他求生的本能欲望尤为强烈,他开始批判地看待过去和现在,以追求完美。然而,当伊希梅尔用道德原则来协调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世界,试图使二者和谐、完美时却发现困难重重时,这种真正的压抑使伊希梅尔痛苦不堪。复杂、奇妙、细微的心理变化使伊希梅尔感觉自我的精神支柱开始发生变化,精神支柱的动摇让其陷入神经焦虑中。伊希梅尔追求和平、自由,然而内心却又受到疯狂本我的鞭策去破坏这种和谐,神经焦虑愈演愈烈使伊希梅尔痛苦不堪,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迫使伊希梅尔开始认真审度客观世界,探寻真实的自我。
  3. 真实释怀的自我——现实的压抑和道德焦虑
  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the realistic principle),是个体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其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是理性的、意识的现实化的本我。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3]
  在121章《朋友别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甲板上的伊希梅尔与站在被捕获的鲸鱼背上的盔魁格被同一条绳索拴在一起,一个人的性命安全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性命安全,人类的相互依存是个不可逃脱的现实。正是人类在集体劳动以及在与大自然一次次的搏斗中体现出来的团结一致,才使人类得以生存。如果把人类当作一个抽象的观念来对待,并让它与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相对,那么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生存是荒谬无聊的,一切尘世间的满足都是虚假的。”[4]在136章《尾声》中,“裴廓德”号上唯一的幸存者伊希梅尔在整篇小说结尾处说道:“我感到内心在融化。我破碎的心和发狂的手不再抗拒这豺狼似的世界。”“人类的相互依存是必然的,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存在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4]
  亚哈船长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不惜违反捕鲸业的一切行规,不顾大自然的一次次警告和船员的反对,向不可战胜的对象发起了注定要失败的挑战,导致最后亚哈和白鲸同归于尽。经过疯狂的冒险后,伊希梅尔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当中,在其头脑中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以及人与大自然的斗争无处不在,应遵循各自存在的客观规律,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反之,人类将最终失去真实的自我。伊希梅尔是“裴廓德”号上唯一的幸存者,其生存下来的原因正是在捕鲸的最后时刻其认识到坚持已有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必要性,同时也接受社会中的现实存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真实的现实存在相互碰触,现实的压抑使伊希梅尔抛弃了疯狂的自我,摆脱了矛盾的超我,最终寻找到了平衡的自我。最终获救的伊希梅尔内心在不断地呐喊,不要让疯狂的欲望毁掉自我内心存在的道德。对现实世界的压抑的领悟,使他不再抗拒这个真实的世界,回归理智后为自己疯狂的捕鲸行为感到羞愧和自责,此时的道德焦虑帮助伊希梅尔更好地认识自我的存在。
  三、水手伊希梅尔形象塑造的意义
  1. 人物形象的历史意义
  经历了一战洗礼的西方人,通过对这部小说中水手伊希梅尔的复杂内心世界的研究,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正确的认识。即:实现真正的自我要保持平衡心态。盲目投入到战争中,违背人类生存轨迹,疯狂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回归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2. 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白鲸》具备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创作规模和悲壮绮丽的文笔,寓意深刻,堪称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表现人与自然对立斗争的象征性小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斗争在现实社会中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伊希梅尔这个人物给年轻迷惘的、愤怒的一代指明了生存的道路。伊希梅尔能成为最终的幸存者,说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斗争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自怨自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才能帮助我们回归到真实的自我,理智而又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的人才能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1] [美] 柏格.人格心理学[M]. 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 陈会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9.
  [3]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文集9——自我与本我[M]. 车文博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4.
  [4][美]麦尔维尔.《白鲸》[M]. 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逼真诉求的现实主义小说历来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通过真实的写照来实现文学的批判反省价值。《百年童话》却不同于当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充满着浪漫与美好。本文从小说自身的美好人物和故事出发,分析探讨《百年童话》这一童话般的故事如何实现其文学批判反思价值。  【关键词】《百年童话》;赵铁生;铁布衫;北京  【作者单位】田昕,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百年童话》是2016年年初长江文艺出版社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本文主要对《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一书进行研究分析,尝试探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运行特点、战略思路、路径展望等,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典型  【作者单位】洪莹,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王慧茹,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
期刊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对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和预测,并就全面健身视域下如何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全面健身;体育产业发展;新探索  【作者单位】徐立功,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1月,《谁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奶酪?》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前瞻
期刊
【摘要】笔者研究发现:儿童兴趣、绘本人物与儿童的相似性、绘本的教育意义、文字数量、画面依次为家长购买绘本时最为关注的因素;绘本写作中运用儿童视角可以增强绘本对家长的吸引力;绘本阅读体验以及试读、导读会提升家长的绘本消费预期和对绘本的评价。笔者认为,绘本出版应将图画、文字、教育意义和读者阅读体验作为核心要素,同时在发行推广中强化家长教育,增强体验式营销的力度。  【关键词】绘本;早期阅读;亲子共读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棒杀和捧杀、吐槽与点赞是当下文艺作品及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和经受的洗礼。好的评论家必须经得起棒杀和捧杀的双重攻击;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评论家的批评和激励;文艺繁荣需要健康、公正、客观的文艺评论家,而评论家需要建立健全道德观念、审美观念。  【关键词】棒杀;捧杀;道德标准、公信、健康、实事求是、市场检验、正知、正念、正能量。  【作者单位】文清,央视剧中心。  2015年10月1
期刊
【摘要】并购作为一种最快速的扩张方式和最高层次的投融资方式,盛行于全球出版传媒产业。无论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还是纽约时报集团,都走过了一条以资本兼并为主导的全球化扩张之路。在众多的国际并购案例中,英国培生集团出售《金融时报》给日经集团,具有独特的典型性。  【关键词】并购;《金融时报》;出版传媒;培生集团;日经集团  【作者单位】何奎,中国出版集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并购作为一种最快速的
期刊
【摘要】梁鸿的《神圣家族》从以往关注的乡土中国转移到了中国正在变化的城镇,写法也从非虚构的纪实写法转变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新写法。本文从梁鸿的旧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中所描述的梁庄人群出发,对比了《神圣家族》的城镇人群,通过分析作品中荒诞的人物和故事,窥探了以吴镇为代表的中国县镇的种种变化与变形。  【关键词】《神圣家族》;梁鸿;城镇人生;荒诞;神圣  【作者单位】王燕,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17本语言类核心期刊为研究样本,通过典型例证归纳并实证分析,发现此类期刊参考文献存在引文括注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进而对语言类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和国家标准的细化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者-出版年制;引文括注;规范建议  【作者单位】刘鑫,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唐银辉,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
期刊
【摘要】本书从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的意义、内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等多角度进行阐述,指出了当前大学体育中存在的“锦标主义”等误区,并从身体美学视角来解析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的可行性和科学路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文精神;重塑;身体美学  【作者单位】王潇,三峡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体育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单纯自然行为,更是一种包含了复杂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因此,体育教
期刊
【摘要】2015年热销的《火星救援》是美国科幻作家安迪·威尔的代表作,它主要讲述沃特尼在火星上的曲折经历,探讨人类的生存困境。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风趣幽默,人物鲜明生动,是当代科幻小说的佳作。本文主要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揭示其深刻的生存主题。  【关键词】安迪·威尔;《火星救援》;生存;科幻小说  【作者单位】高向琴,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300年前,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丹尼尔·笛福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