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进步文学兴起。1932年9月,以鲁迅的学生欧阳山为首的一群文学青年,组建“广州文艺社”,创办进步文学的阵地《广州文艺》周刊,深受广州人的欢迎。1933年8月被迫停刊。40年之后,《广州文艺》于1973年2月重生,传承为大众服务和本土特色的办刊宗旨,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杂志。
欧阳山(原名杨凤岐,1908—2000)原籍湖北荆州。16岁那年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在上海《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1927年1月,鲁迅先生从厦门来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应邀出席了该校学生欧阳山组织的“南中国文学会”成立会并做了讲演。欧阳山在鲁迅先生的推动下,提出“创作新文学及粤语文学”和“文艺大众化”问题,“所以特地组织一个‘广州文艺社’,出版一种《广州文艺》周刊,来做讨论它的园地,请全广州作家动员。”欧阳山还说:“于是以提倡方言土语文学为旗帜的《广州文艺》出版了,这小型刊物的出现使我们知道了许多事实,接触了许多人物。看出了许多文学问题,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广州的人民大众,主要是工人和店员,十分欢迎它,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十分高兴他们能够看到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新闻作品。”1932年9月,广州文艺社在广州成立。主要成员有欧阳山、赵慕鸿(省立女师的教师)、龚明(又名阿垄,南海中学教师)、草明(原名吴绚文,女师学生)、伍乃茵(原名伍翠云,女师学生)、唐凌鹰(又名唐启超,广雅中学学生)和南海中学学生胡沥(莫斯明)、于城(于绍强)、龙乙(康秉坤)、许介(许自炤)、孔风仪、易巩(梁韶松)等人。在欧阳山的提议下,成立“广州普罗作家联盟”,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对此,鲁迅先生和左联都十分重视他们这个请求,经过考察之后,批准成立中国左联广州分盟的请求,并任命欧阳山为中国左联作家广州分盟的书记。左联广州分盟于1933年“一·二八”事变周年纪念日,在广州漱珠岗一间废置不用的“兰苑”茶楼的旧址召开群众大会,到会的有文化界人士、学生店员等七八十人。
1933年4月,广州进步文化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广州“文总”由三个分盟组成,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其中欧阳山任书记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就是以广州文艺社为主体组织成立的“广州普罗作家同盟”。
1932年9月4日,由广州文艺社编辑出版的纯文艺刊物《广州文艺》周刊创刊号面世,印数2000份,售价大洋2分,每逢周日出版。欧阳山从《广州文艺》1932年9月4日创刊至1933年8月,分别用罗西、吉星等不同笔名创作和发表了12篇革命文学作品:《请广州作者全体动员》、《跛老鼠》(粤语短篇)、《谁都能疑问》、《辛克莱现在的文学》、《哀悼一切为反帝而死的兄弟》、《一周总答复》等文章。还秘密出版过以描写产业工人为题材的作品,如欧阳山的《单眼虎》和草明的《缫丝女工失身记》等两本粤语章回小说。
在创办《广州文艺》之初,来自广东省顺德的女师学生吴绚文(1913-2002)来到了欧阳山的身边。在欧阳山的指导下,她以“草明”为笔名写出了五万字的《缫丝女工失身记》。1933年8月,出版了20多期的《广州文艺》周刊遭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查禁,创始人欧阳山、草明等被通缉追捕,龚明被杀害,易巩被判十年徒刑。欧阳山和草明躲藏在一艘贩运生猪的货船舱底,撤离广州。至此,仅仅存在了一年的《广州文艺》在血雨腥风中被迫停刊。
欧阳山和草明到达上海以后,参加了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多次聆听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教导。1940年欧阳山和草明一起在重庆参加中国共产党,又一起到了延安。毛澤东同志亲自写信邀请他们到杨家岭的窑洞,听取他们对文艺方针的意见,一起畅谈“文艺为什么人”等问题。他们还一起参加了1942年5月2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23日下午聆听了毛泽东主席作的总结讲话(即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会后文艺界与中央领导合影,草明坐在第一排,离毛主席最近。1946年,欧阳山完成了反映边区经济发展和农村新貌的长篇小说《高干大》,这不仅是他遵循工农兵方向的新起点,也是解放区新文艺的重要收获。
当年,广州的左翼文化人,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最早参与者和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文艺》是全国最早的左翼文学杂志之一。当时广州有许多文化艺术团体和刊物,《广州文艺》在困难的条件下办刊,坚持欧阳山所提倡的方言土语文学为旗帜,因而受到广州的人民大众,主要是工人和店员的欢迎。1941年,欧阳山在延安的《抗战文艺》发表了《我写大众小说的经过》,还谈起当年这段经历:“龚明、赵慕鸿、草明、伍乃茵、易巩——这许多朋友把广州文艺社组织起来了,我们热心讨论这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出版了一个定期刊物《广州文艺》周刊。我们一致认为文艺大众化的问题,最先而且最主要的是语言问题——文学用语的问题。如果我们用一种广东人民大众所不懂的文学用语来写作,无论我们为了什么人,企图怎样,写些什么东西,广东人民大众还是觉得异常隔膜的。”欧阳山的《高干大》就大量运用当地方言,“干大”意即:“干爹”、“义父”或对年长男人的尊称。他对顺德人草明的作品,也亲自翻译成地道的粤语。
“欧阳山”和“草明”这两个笔名,是在《广州文艺》周刊上首次与广大读者见面的。从此这两人的笔名逐渐成为正名,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知。关于草明的笔名,有种讲法是她为表示她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萌芽,将“萌”字拆解为“草明”。另一种讲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开会时问她,她解释为旧社会发表文章不能用真名,取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字,表示革命者是国民党反动派杀不尽的,毛主席听了微笑点头。
两人一起写作、编辑、研讨及多方活动,并肩战斗中堕入爱河。《广州文艺》第5期有一篇小说就是草明白话文原作、欧阳山以粤语翻译合作而成。1933年夏天,欧阳山介绍草明在现代书店当了一名店员,刚刚结束高中二年级,草明搬出校园,在高第街租了一间小房子来住,与欧阳山的关系更加密切,秘密结了婚。后来他们在延安离婚,毛泽东主席还亲自过问此事,并对草明进行安慰与鼓励。全国解放以后,欧阳山和草明虽然年事已高、南北相隔,但是互相关注着对方。 全国解放后,欧阳山回到广东,1950年接受叶剑英的任命,创建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后担任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957年开始长篇巨著《一代风流》的创作,全书共5卷(《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作品以150万字的史诗式巨著,展示了一幅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画卷。草明在1947年到了东北,分别在发电厂、鞍山钢铁厂等重工业基地工作。在东北寒冷艰苦的条件下,草明这位出生于四季如春鱼米之乡的“顺德妹”,写出了《原动力》《乘风破浪》等一系列工业题材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工业题材的拓荒者,从而也确立了她在中國文学史上的地位。
欧阳山逝世以后,广东省文联等单位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6号欧阳山居住的地方设立欧阳山故居,并把把该楼门前花园命名为欧阳山广场,广场上树立着欧阳山的好友、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欧阳山塑像。位于文明路的鲁迅博物馆,把欧阳山的书房照原样陈列,供后人参观。中国作协于2013年举行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她家乡,顺德图书馆和顺德作协联手共建了“草明书屋”。
左翼文学杂志《广州文艺》1932年9月—1933年8月,只存在了不到一年就被迫停刊了。40年后,《广州文艺》在广州清泉街新2号(现应元路15号2楼)重生。据1984年的《广州年鉴》记载:《广州文艺》前身是由市文化局于1971年创办的内部刊物《工农兵文艺》,1973年1月改名为《广州文艺》(16开本)。创办初期是双月刊,1979年改为月刊。1978年,广州市文联恢复活动,1980年,《广州文艺》正式由广州市文联主办,主编由广州文联专职副主席刘家泽兼任。《广州文艺》月刊是一个题材多样、栏目丰富、鲜明反映岭南风情和经济特区新貌的文学类刊物,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曾经高达35万份,与《青春》《萌芽》《飞天》等文学期刊被誉全国文艺期刊中的“四小旦”。《广州文艺》月刊传承了1932年《广州文艺》的办刊宗旨,将为大众服务和鲜明地方特色一脉相承,发扬光大。
2019年9月3日,为探寻《广州文艺》创刊号标明的通讯联络处——“本市惠爱西路光孝街祝寿巷23号杨宅”,我冒着小雨在广州市光孝路光孝寺附近找到祝寿巷,这是一条通往海珠路的小巷,在小巷的中段发现23号“杨宅”依然“健在”,是一座两层高的洋楼,正面“古城建筑行承建”的立体字还清晰可见。“杨宅”是谁的住宅呢?我忽然醒悟,这很有可能与欧阳山有关,因为欧阳山原名杨凤岐,是真是假,只有留待以后考证了。9月3日这一天恰好是87年前《广州文艺》创刊的前一天。八十多年,岁月悠悠、几许风雨,我仿佛看到一群热血青年,手捧刚刚印好的刊物、作者寄来的稿件以及读者来信,从这小巷走出,走进历史,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卢 欣
欧阳山(原名杨凤岐,1908—2000)原籍湖北荆州。16岁那年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在上海《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1927年1月,鲁迅先生从厦门来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应邀出席了该校学生欧阳山组织的“南中国文学会”成立会并做了讲演。欧阳山在鲁迅先生的推动下,提出“创作新文学及粤语文学”和“文艺大众化”问题,“所以特地组织一个‘广州文艺社’,出版一种《广州文艺》周刊,来做讨论它的园地,请全广州作家动员。”欧阳山还说:“于是以提倡方言土语文学为旗帜的《广州文艺》出版了,这小型刊物的出现使我们知道了许多事实,接触了许多人物。看出了许多文学问题,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广州的人民大众,主要是工人和店员,十分欢迎它,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十分高兴他们能够看到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新闻作品。”1932年9月,广州文艺社在广州成立。主要成员有欧阳山、赵慕鸿(省立女师的教师)、龚明(又名阿垄,南海中学教师)、草明(原名吴绚文,女师学生)、伍乃茵(原名伍翠云,女师学生)、唐凌鹰(又名唐启超,广雅中学学生)和南海中学学生胡沥(莫斯明)、于城(于绍强)、龙乙(康秉坤)、许介(许自炤)、孔风仪、易巩(梁韶松)等人。在欧阳山的提议下,成立“广州普罗作家联盟”,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对此,鲁迅先生和左联都十分重视他们这个请求,经过考察之后,批准成立中国左联广州分盟的请求,并任命欧阳山为中国左联作家广州分盟的书记。左联广州分盟于1933年“一·二八”事变周年纪念日,在广州漱珠岗一间废置不用的“兰苑”茶楼的旧址召开群众大会,到会的有文化界人士、学生店员等七八十人。
1933年4月,广州进步文化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广州“文总”由三个分盟组成,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其中欧阳山任书记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就是以广州文艺社为主体组织成立的“广州普罗作家同盟”。
1932年9月4日,由广州文艺社编辑出版的纯文艺刊物《广州文艺》周刊创刊号面世,印数2000份,售价大洋2分,每逢周日出版。欧阳山从《广州文艺》1932年9月4日创刊至1933年8月,分别用罗西、吉星等不同笔名创作和发表了12篇革命文学作品:《请广州作者全体动员》、《跛老鼠》(粤语短篇)、《谁都能疑问》、《辛克莱现在的文学》、《哀悼一切为反帝而死的兄弟》、《一周总答复》等文章。还秘密出版过以描写产业工人为题材的作品,如欧阳山的《单眼虎》和草明的《缫丝女工失身记》等两本粤语章回小说。
在创办《广州文艺》之初,来自广东省顺德的女师学生吴绚文(1913-2002)来到了欧阳山的身边。在欧阳山的指导下,她以“草明”为笔名写出了五万字的《缫丝女工失身记》。1933年8月,出版了20多期的《广州文艺》周刊遭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查禁,创始人欧阳山、草明等被通缉追捕,龚明被杀害,易巩被判十年徒刑。欧阳山和草明躲藏在一艘贩运生猪的货船舱底,撤离广州。至此,仅仅存在了一年的《广州文艺》在血雨腥风中被迫停刊。
欧阳山和草明到达上海以后,参加了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多次聆听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教导。1940年欧阳山和草明一起在重庆参加中国共产党,又一起到了延安。毛澤东同志亲自写信邀请他们到杨家岭的窑洞,听取他们对文艺方针的意见,一起畅谈“文艺为什么人”等问题。他们还一起参加了1942年5月2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23日下午聆听了毛泽东主席作的总结讲话(即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会后文艺界与中央领导合影,草明坐在第一排,离毛主席最近。1946年,欧阳山完成了反映边区经济发展和农村新貌的长篇小说《高干大》,这不仅是他遵循工农兵方向的新起点,也是解放区新文艺的重要收获。
当年,广州的左翼文化人,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最早参与者和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文艺》是全国最早的左翼文学杂志之一。当时广州有许多文化艺术团体和刊物,《广州文艺》在困难的条件下办刊,坚持欧阳山所提倡的方言土语文学为旗帜,因而受到广州的人民大众,主要是工人和店员的欢迎。1941年,欧阳山在延安的《抗战文艺》发表了《我写大众小说的经过》,还谈起当年这段经历:“龚明、赵慕鸿、草明、伍乃茵、易巩——这许多朋友把广州文艺社组织起来了,我们热心讨论这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出版了一个定期刊物《广州文艺》周刊。我们一致认为文艺大众化的问题,最先而且最主要的是语言问题——文学用语的问题。如果我们用一种广东人民大众所不懂的文学用语来写作,无论我们为了什么人,企图怎样,写些什么东西,广东人民大众还是觉得异常隔膜的。”欧阳山的《高干大》就大量运用当地方言,“干大”意即:“干爹”、“义父”或对年长男人的尊称。他对顺德人草明的作品,也亲自翻译成地道的粤语。
“欧阳山”和“草明”这两个笔名,是在《广州文艺》周刊上首次与广大读者见面的。从此这两人的笔名逐渐成为正名,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知。关于草明的笔名,有种讲法是她为表示她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萌芽,将“萌”字拆解为“草明”。另一种讲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开会时问她,她解释为旧社会发表文章不能用真名,取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字,表示革命者是国民党反动派杀不尽的,毛主席听了微笑点头。
两人一起写作、编辑、研讨及多方活动,并肩战斗中堕入爱河。《广州文艺》第5期有一篇小说就是草明白话文原作、欧阳山以粤语翻译合作而成。1933年夏天,欧阳山介绍草明在现代书店当了一名店员,刚刚结束高中二年级,草明搬出校园,在高第街租了一间小房子来住,与欧阳山的关系更加密切,秘密结了婚。后来他们在延安离婚,毛泽东主席还亲自过问此事,并对草明进行安慰与鼓励。全国解放以后,欧阳山和草明虽然年事已高、南北相隔,但是互相关注着对方。 全国解放后,欧阳山回到广东,1950年接受叶剑英的任命,创建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后担任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957年开始长篇巨著《一代风流》的创作,全书共5卷(《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作品以150万字的史诗式巨著,展示了一幅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画卷。草明在1947年到了东北,分别在发电厂、鞍山钢铁厂等重工业基地工作。在东北寒冷艰苦的条件下,草明这位出生于四季如春鱼米之乡的“顺德妹”,写出了《原动力》《乘风破浪》等一系列工业题材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工业题材的拓荒者,从而也确立了她在中國文学史上的地位。
欧阳山逝世以后,广东省文联等单位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6号欧阳山居住的地方设立欧阳山故居,并把把该楼门前花园命名为欧阳山广场,广场上树立着欧阳山的好友、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欧阳山塑像。位于文明路的鲁迅博物馆,把欧阳山的书房照原样陈列,供后人参观。中国作协于2013年举行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她家乡,顺德图书馆和顺德作协联手共建了“草明书屋”。
左翼文学杂志《广州文艺》1932年9月—1933年8月,只存在了不到一年就被迫停刊了。40年后,《广州文艺》在广州清泉街新2号(现应元路15号2楼)重生。据1984年的《广州年鉴》记载:《广州文艺》前身是由市文化局于1971年创办的内部刊物《工农兵文艺》,1973年1月改名为《广州文艺》(16开本)。创办初期是双月刊,1979年改为月刊。1978年,广州市文联恢复活动,1980年,《广州文艺》正式由广州市文联主办,主编由广州文联专职副主席刘家泽兼任。《广州文艺》月刊是一个题材多样、栏目丰富、鲜明反映岭南风情和经济特区新貌的文学类刊物,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曾经高达35万份,与《青春》《萌芽》《飞天》等文学期刊被誉全国文艺期刊中的“四小旦”。《广州文艺》月刊传承了1932年《广州文艺》的办刊宗旨,将为大众服务和鲜明地方特色一脉相承,发扬光大。
2019年9月3日,为探寻《广州文艺》创刊号标明的通讯联络处——“本市惠爱西路光孝街祝寿巷23号杨宅”,我冒着小雨在广州市光孝路光孝寺附近找到祝寿巷,这是一条通往海珠路的小巷,在小巷的中段发现23号“杨宅”依然“健在”,是一座两层高的洋楼,正面“古城建筑行承建”的立体字还清晰可见。“杨宅”是谁的住宅呢?我忽然醒悟,这很有可能与欧阳山有关,因为欧阳山原名杨凤岐,是真是假,只有留待以后考证了。9月3日这一天恰好是87年前《广州文艺》创刊的前一天。八十多年,岁月悠悠、几许风雨,我仿佛看到一群热血青年,手捧刚刚印好的刊物、作者寄来的稿件以及读者来信,从这小巷走出,走进历史,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卢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