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与学方面所付出的精力可以说是最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能说作文教学的效率高。不少初中生,甚至有的高中生毕业后,竟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记叙文、议论文乃至说明文。这种严峻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注意和反思:建国后几十年中,包括作文教学在内的语文教学改革连续不断,可谓百花齐放,但为什么这种教学改革却收效甚微呢?我觉得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作文本质的认识有偏差。
作文的本质是思维成果的表达,作文的目的是把思维成果的信息以文字为载体有序地向外界传播,要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能够引起人的注意,为人所接受进而认同,这就派出生一个作文的表达问题。既然作文的本质是思维成果的表达,那么作文能力在本质上就是思维的能力,其外在的表现才是表达能力。但是,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却未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把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同起来,从而忽略了在作义能力培养中重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提高,他们对事物、现象及其各种内部、外部的联系就是肤浅的、表面的、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要写出生动、形象、深刻的各类文章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教学效率,就无异于缘木求鱼,事情功半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我认为,对作文教学本质认识的偏差是作文教学效率低的最根本的原因。
2. 语文教材的问题。
与第一个原因紧密相联系的是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不科学,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体现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教学的序列安排,缺乏整体规划,未能体现不同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并由此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发展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此外。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互有脱节,这样,造成数学内容的重复,浪费了教学时间。其次是选文规范性和示范性于强。一些政治性很强,写作水平很高的文章,其实并不适宜作为中学语文课文,这类文章可以在政治课本中采用。可能语文教材选编者认为这种作法体现了“文以载道”的要求,但是“文以载道”并不是一定要选用政治内容极强的文章,还要考虑到语文课文作为范文,要有规范性、示范性。否则,学生难学难懂,难于掌握,编选者的初衷固然很好,但却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只要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好文章,即可入选,学生可从课文中学到规范的文体,并且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再次是现行教材单元安排不够系统。这样虽然体现了灵活性,但和零乱错落。以高中一册课本为例。该册共七个单元.分别按记叙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文言文、文言文的顺序安排.(其余各册课文安排也大致如此),这样相对集中,错落有致的安排,可能是出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的考虑。但也有弊病,就是说,学生在一两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各种文体,刚建立的一点关于该种文体的文体感、语感,有可能被新的内容所淹没或冲淡。这使许多单元的教学都可能成为无效的劳动。
3. 高考“指挥棒”的问题“文革”前一段时间,各类考试中作文成绩占有较大比重。
改革开放后。作文在各类考试中所占比重下降,尤其是高考、中考引入“标准化试题”后,作文的比重就更小。“指挥棒”如此指挥,客观上使语文教学更多地关注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知识点,而对作义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下降,这给作文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4. 学生阅读量大大减少。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学生对信息的拥有已远远超过以前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乃至电脑等信息载体去获取有关各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现代化的信息载体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借鉴文章表达方式、建立语感、文体感的最为重要的途径。许多获各类作文奖学生的经验表明,阅读面广,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当前的一些学校中,不少班主任,科任教师不赞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利少弊多,所以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采取了严禁的“政策”。
当然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方法。学生对作文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碍等等,但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从以上几个方面人手,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要从整体上改变现在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按照作文教学规律,把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分解为《汉语》、《写作》、《文学》三个部分来教学。从社会实际运用语文的情况,《汉语》部分提供学生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逻辑、修辞知识,而加大《写作》《文学》的份量。同时,确定中学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在安排作文训练序列时,要有整体感,要考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写作的阶段性特点,从而形成完整有序的,又能适应学生生理心理思维发展阶段性特点的训练体系,当然。从根本上说。 要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矗。
其次,要改革各类考试内容,重新确立语文考试以作义为重点加大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引导学生和教师更加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再次,提高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现在不少高中理科班的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顶呱呱的,这一事实,从又一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1. 对作文本质的认识有偏差。
作文的本质是思维成果的表达,作文的目的是把思维成果的信息以文字为载体有序地向外界传播,要提高传播效果,就必须能够引起人的注意,为人所接受进而认同,这就派出生一个作文的表达问题。既然作文的本质是思维成果的表达,那么作文能力在本质上就是思维的能力,其外在的表现才是表达能力。但是,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却未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把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同起来,从而忽略了在作义能力培养中重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提高,他们对事物、现象及其各种内部、外部的联系就是肤浅的、表面的、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要写出生动、形象、深刻的各类文章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教学效率,就无异于缘木求鱼,事情功半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我认为,对作文教学本质认识的偏差是作文教学效率低的最根本的原因。
2. 语文教材的问题。
与第一个原因紧密相联系的是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不科学,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体现于几个方面:首先是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教学的序列安排,缺乏整体规划,未能体现不同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并由此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发展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此外。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互有脱节,这样,造成数学内容的重复,浪费了教学时间。其次是选文规范性和示范性于强。一些政治性很强,写作水平很高的文章,其实并不适宜作为中学语文课文,这类文章可以在政治课本中采用。可能语文教材选编者认为这种作法体现了“文以载道”的要求,但是“文以载道”并不是一定要选用政治内容极强的文章,还要考虑到语文课文作为范文,要有规范性、示范性。否则,学生难学难懂,难于掌握,编选者的初衷固然很好,但却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只要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好文章,即可入选,学生可从课文中学到规范的文体,并且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再次是现行教材单元安排不够系统。这样虽然体现了灵活性,但和零乱错落。以高中一册课本为例。该册共七个单元.分别按记叙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文言文、文言文的顺序安排.(其余各册课文安排也大致如此),这样相对集中,错落有致的安排,可能是出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的考虑。但也有弊病,就是说,学生在一两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各种文体,刚建立的一点关于该种文体的文体感、语感,有可能被新的内容所淹没或冲淡。这使许多单元的教学都可能成为无效的劳动。
3. 高考“指挥棒”的问题“文革”前一段时间,各类考试中作文成绩占有较大比重。
改革开放后。作文在各类考试中所占比重下降,尤其是高考、中考引入“标准化试题”后,作文的比重就更小。“指挥棒”如此指挥,客观上使语文教学更多地关注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知识点,而对作义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下降,这给作文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4. 学生阅读量大大减少。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的学生对信息的拥有已远远超过以前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乃至电脑等信息载体去获取有关各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现代化的信息载体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借鉴文章表达方式、建立语感、文体感的最为重要的途径。许多获各类作文奖学生的经验表明,阅读面广,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当前的一些学校中,不少班主任,科任教师不赞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利少弊多,所以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采取了严禁的“政策”。
当然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方法。学生对作文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碍等等,但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从以上几个方面人手,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要从整体上改变现在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按照作文教学规律,把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分解为《汉语》、《写作》、《文学》三个部分来教学。从社会实际运用语文的情况,《汉语》部分提供学生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逻辑、修辞知识,而加大《写作》《文学》的份量。同时,确定中学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在安排作文训练序列时,要有整体感,要考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写作的阶段性特点,从而形成完整有序的,又能适应学生生理心理思维发展阶段性特点的训练体系,当然。从根本上说。 要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矗。
其次,要改革各类考试内容,重新确立语文考试以作义为重点加大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引导学生和教师更加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再次,提高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现在不少高中理科班的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顶呱呱的,这一事实,从又一侧面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