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也反映了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不足。文章从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高校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愈发突出。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准确进行自身定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最终提升就业质量,这是摆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在就业市场上,有一类特殊的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即理想就业、胜任岗位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1]。”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稳定,不仅是高校培养“特殊产品”外部化的表现,更多的是高校内部的支撑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某所大学的信任,是所有高等教育者不得不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产物”,知识水平更高、专业技能更强是社会大众给研究生贴上的“标签”。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全社会的就业大军中应该占据最大优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个人能力缺乏、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都在影响着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当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能力缺乏
大部分研究生从本科学习阶段开始,都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增强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没有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会让大部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望而却步”。用人单位更青睐的是理论知识充足、能够直接胜任或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完成岗位任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只会参加考试的“状元”。
2.创新能力不佳
研究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教学体制的影响下,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多数还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与积累,轻能力培养与知识转化的阶段,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缺失,势必会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带来不良的影响。
3.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
研究生的培养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且科研课题多以基础研究为主,与企业生产实践关联甚少,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专业理论性太强,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优势。从研究生就业统计的资料来看,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会直接走向社会,充实到社会劳动力大军中,而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研究的人只占少数。研究生培养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4.就业观偏差
许多研究生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加上对自身认识不足,在就业观上存在很多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预期居高不下。在经历6~7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等教育之后,研究生对自己的就业存在一种高期望,把工作稳定、待遇好、地位高作為择业的首选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第二,多数研究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而不愿意到西部边远地区和基层岗位工作。第三,就业意向单一,创业意识淡薄。一些毕业生已经形成签约用人单位即就业的思维定式,而不愿意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财富,研究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较少。
三、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缺失不仅仅是研究生个体的问题,也与高校教育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等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合力共同解决。针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要从专业知识的传授、研究逐步向专业知识和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重转变。要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使考查的目的和评价都转向为对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和反思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核。同时,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入职业培养目标,增强研究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让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
第二,强化导师职责。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和研究生人生路上的 “引路人”,对研究生个体的发展和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导师的任务不仅是“育人”,还要让研究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把学生成功推向社会,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因此,要积极鼓励导师在培养研究生专业研究能力的同时,着重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们社会阅历丰富,在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多社会资源,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做出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要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个体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努力推进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因学习任务、科学研究的需要,许多研究生在求职前没有实习经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意识培养,在就业时比较盲目,缺乏就业竞争力。因为没有实习经历,学生对整个市场缺乏了解,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人数也很有限。要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应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实践基地,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了解市场,在真正走出校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人才济济的市场考验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四,引导研究生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群体本身的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研究生合理定位,明确人生目标,重视职业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积极把握就业机会;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专业能力素养的同时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在求职过程中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研究生自身就业能力。
四、结语
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研究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更是整个学校、整个学科专业的影响力的提升,也是一所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高层次体现,从长远来讲,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必须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从而更好地服务研究生,服务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义.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8).
[2]卿海群,邓 珂.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6(1).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高校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愈发突出。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准确进行自身定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最终提升就业质量,这是摆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在就业市场上,有一类特殊的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即理想就业、胜任岗位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1]。”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稳定,不仅是高校培养“特殊产品”外部化的表现,更多的是高校内部的支撑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某所大学的信任,是所有高等教育者不得不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精英化的“产物”,知识水平更高、专业技能更强是社会大众给研究生贴上的“标签”。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全社会的就业大军中应该占据最大优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个人能力缺乏、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都在影响着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当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能力缺乏
大部分研究生从本科学习阶段开始,都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增强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没有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会让大部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望而却步”。用人单位更青睐的是理论知识充足、能够直接胜任或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够完成岗位任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只会参加考试的“状元”。
2.创新能力不佳
研究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教学体制的影响下,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多数还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与积累,轻能力培养与知识转化的阶段,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缺失,势必会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带来不良的影响。
3.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
研究生的培养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且科研课题多以基础研究为主,与企业生产实践关联甚少,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专业理论性太强,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优势。从研究生就业统计的资料来看,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会直接走向社会,充实到社会劳动力大军中,而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研究的人只占少数。研究生培养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4.就业观偏差
许多研究生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加上对自身认识不足,在就业观上存在很多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预期居高不下。在经历6~7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等教育之后,研究生对自己的就业存在一种高期望,把工作稳定、待遇好、地位高作為择业的首选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第二,多数研究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而不愿意到西部边远地区和基层岗位工作。第三,就业意向单一,创业意识淡薄。一些毕业生已经形成签约用人单位即就业的思维定式,而不愿意去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财富,研究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较少。
三、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缺失不仅仅是研究生个体的问题,也与高校教育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等有着密切关系,需要合力共同解决。针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要从专业知识的传授、研究逐步向专业知识和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重转变。要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使考查的目的和评价都转向为对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和反思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核。同时,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入职业培养目标,增强研究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让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
第二,强化导师职责。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和研究生人生路上的 “引路人”,对研究生个体的发展和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导师的任务不仅是“育人”,还要让研究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把学生成功推向社会,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因此,要积极鼓励导师在培养研究生专业研究能力的同时,着重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们社会阅历丰富,在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多社会资源,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做出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要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个体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努力推进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因学习任务、科学研究的需要,许多研究生在求职前没有实习经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意识培养,在就业时比较盲目,缺乏就业竞争力。因为没有实习经历,学生对整个市场缺乏了解,毕业后直接创业的人数也很有限。要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应积极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实践基地,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了解市场,在真正走出校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人才济济的市场考验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四,引导研究生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群体本身的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研究生合理定位,明确人生目标,重视职业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积极把握就业机会;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专业能力素养的同时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在求职过程中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研究生自身就业能力。
四、结语
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研究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更是整个学校、整个学科专业的影响力的提升,也是一所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高层次体现,从长远来讲,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必须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从而更好地服务研究生,服务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义.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8).
[2]卿海群,邓 珂.新常态下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