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Ts/Bi12O17Cl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罗丹明B性能

来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利用太阳光光催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法,将CNTs复合到Bi12O17Cl2表面上,得到一系列CNTs/Bi12O17Cl2复合材料,并用XRD、TEM、UV-vis DRS和PL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形貌特征和光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测量表证.结果表明,对比单一相Bi12O17Cl2,CNTs/Bi12O17Cl2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污染物的活性、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能和循环性能.通过捕获实验,发现超氧自由基(·O-2)与空穴(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并推测其降解反应的可能机理.这项研究为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廉价、简便的改性方法,对其他高效光催化剂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运用折线形滑面条分法和传递系数法,再结合滑坡现场勘探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进行参数取值,对眉山渡槽村螃蟹堰滑坡不同工况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正常工况下能保持整体稳定状态,滑坡的三个剖面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其他情况下都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内摩擦角 φ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最主要的敏感因素.
对焉耆盆地内部洪水沟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洪水沟断裂整体呈NW-SE走向,倾向NE,晚第四纪以来构造变形强烈,曾发生过一次震级约7.0级的古地震事件,形成长约25km的地表破裂.断裂断错地貌清楚,沿走向发育断层槽谷、连续陡坎与冲沟右旋等地貌,并控制开都河的分布和流向,表现出以右旋走滑为主兼逆冲的运动学性质.研究发现尽管天山是一个以逆冲缩短变形为主的造山带,但山间盆地中晚第四纪的走滑剪切也参与了天山内部的构造变形调节与分配过程.
近代以来河北地区频繁遭受蝗灾的袭扰,其中尤以1929—1934年发生的蝗灾危害程度最深.这一时期河北省累计有436县遭受蝗患,约占民国时期河北省累计发生蝗灾县份数量的70%,且蝗灾多与水旱等灾害相伴发生,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适宜的自然环境与连年战乱的社会背景,加之民间迷信飞蝗为“神虫”的心理因素,更加速了蝗灾的蔓延.灾荒发生后,民众自发的救灾活动与政府采取的成立捕蝗组织、厘定捕蝗方法、出台奖惩条例等措施相结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蝗灾的肆虐,不但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并且将民众的生活从绝望的境地中拯救
以衢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为评价内容,综合考虑区域地质环境、水资源、植被、土壤、人口与社会经济等生态环境条件,采用面状评价单元的AHP层次分析法,选取水文、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方面17个评价指标,通过计算生态弹性力、生态承载支撑力和生态承载压力,开展研究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2012—2018年研究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态承载能力有所提高;生态承载压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速缓慢,说明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研究区第二产业比重在研究期内整体呈增加趋势
疫灾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人类顶级之灾害,历史疫灾研究能为当下疫灾的应对提供历史借鉴.通过对民国时期山西省疫灾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民国时期山西省疫灾时空分布不均衡,时间上以1917—1918年和1932年的疫灾波及县数最多,空间上以晋中地区疫灾次数最多,晋北次之,晋南和晋东南地区最少.在这一时期,疫灾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外省传入、气候、战争、其他灾害影响等.在应对疫灾方面,政府的作用得到凸显,各级防疫机关的设立、交通管制、中西医结合和防疫宣传等措施推动了疫情的解决,但民众的防疫意识淡薄,仍存在迷信驱疫的方式.
氧化铋(Bi2O3)作为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优良的可见光响应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见光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处理废水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Bi2O3光催化性能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研究者对其进行改性,期望获得性能优越的Bi2O3光催化材料.综述总结了表面形貌调控、表面修饰、金属离子修饰以及半导体复合等几种改性方法,并对改性Bi2O3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综述了铁质文物腐蚀产物β-FeOOH的晶体结构、在铁质文物腐蚀中的生成过程以及对铁质文物的危害.β-FeOOH晶体具有隧道结构,隧道中通常含有Cl-,晶体表面也吸附Cl-.它是Cl-作用下铁质文物腐蚀的关键产物,通常在铁质文物出土后由FeCl2、Fe2(OH)3Cl等产物氧化水解生成,其生成过程是导致铁质文物迅速损坏的主要原因,生成后又会进一步参与腐蚀过程.其表面吸附的Cl-会直接引发新的腐蚀,而隧道结构中的Cl-则是铁质文物长期保存过程中的隐患.β-FeOOH是一种对铁质文物危害极大的腐蚀产物,在铁质文
测试了油相及水相流体在水力学直径为895μm的矩形铜基微通道内的单相及两相流摩擦压降,并将实验数据与已有的单相及两相流摩擦压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主要考察油相、水相质量通量及两者比率对摩擦系数及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的摩擦系数显著高于水的摩擦系数,Hagen-Poiseuille方程能够准确预测微通道内油或水的单相流体压降;油相及水相质量通量均显著影响液-液两相流压降,油水两相流体流量越大,油相含量越高,两相摩擦压降越高;Cicchitti模型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油水两相流体混合黏度.为提升预测准确度,建立
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通过污泥主要成分分析,提出污泥资源化途径,研究其对磷的吸附条件及效果.结果表明,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含有较多的苯、萘、茚、薁、烯烃、烷烃等石油类污染物,污泥经600℃煅烧后,减量化程度达到82.5%,得到以γ-Al2O3为主的吸附材料;煅烧污泥对磷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90 min,振荡强度为180 r/min,pH为4,初始磷质量浓度为12.5 mg/L,煅烧污泥质量为2.0 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吸附率为93.8%,污泥再生后对磷吸附率为87.0%.因此,石油树脂废水污泥
以1,4-二羟基苯-2-磺酸钠(NaH2L)、4,4\'-联吡啶(bipy)、Co(NO3)2·6H2O和NiSO4·6H2O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的方法,得到两个结构相似的单核含氮配体配合物M(bipy)(H2O)4·(2H2L)·4H2O(M=Co(1),Ni(2)),其结构和组成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2+和Ni2+是六配位的,呈八面体配位构型,均与一个bipy分子和四个水分子配位;H2L-没有与金属离子配位,起到平衡电荷作用;配合物中,H2L-、自由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