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和突破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良好语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 感悟 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领会文字的深层意义,充分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在现形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上欠逻辑思维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就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他的生活体验,没有这种亲身体验,也就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形成。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于朗读感悟中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必须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可见,读是学生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能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以自身生动而富有传染力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达到师、生、文本三者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真正使学生融入文本的意境之中,获得鲜明的感知。
2.自读实践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如美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从反复的读中,去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感。
二、于想象中训练语感
语感教学需要大量的形象思维的参与,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学生带入一个既有美丽景物,又有鲜明形象等可感可知的世界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与文本,与作者零距离的对话。通过想象,可以促动学生的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可以从四方面引导学生想象并培养语感:1、抓住标点符号展开合理想象。2、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理解。3、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理解。4、抓重点词句想象理解。我们老师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发散点,指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三、于积累中丰富语感
叶圣陶说:“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只有对语言文字感性的认识才会有理性的妙悟。
1.联系生活经验,切身体察
语文教学中,应将语言文字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只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才能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离开生活经验,很难获得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多观察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
2.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精美篇章中的美词佳句,丰富自身词汇量。生活中应广泛阅读,不仅包括课内资源,还包括课外资源,通过比较,感受语言的形象性,近而准确地把握语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领悟作者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精妙之处,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做到谈话中妙语连珠,写作时文思泉涌。
语感是学生语言基础,思想情感,生活体验和文字修养方面的综合体现,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逐渐养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方法,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语感培养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白纯舵.《自然的语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吕淑湘.《学习语法培养感》.《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四期
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
国家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夏丐尊.《语感评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五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 感悟 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领会文字的深层意义,充分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在现形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上欠逻辑思维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就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他的生活体验,没有这种亲身体验,也就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形成。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于朗读感悟中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必须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可见,读是学生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能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以自身生动而富有传染力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达到师、生、文本三者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真正使学生融入文本的意境之中,获得鲜明的感知。
2.自读实践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如美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从反复的读中,去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感。
二、于想象中训练语感
语感教学需要大量的形象思维的参与,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学生带入一个既有美丽景物,又有鲜明形象等可感可知的世界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与文本,与作者零距离的对话。通过想象,可以促动学生的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可以从四方面引导学生想象并培养语感:1、抓住标点符号展开合理想象。2、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理解。3、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理解。4、抓重点词句想象理解。我们老师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发散点,指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三、于积累中丰富语感
叶圣陶说:“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只有对语言文字感性的认识才会有理性的妙悟。
1.联系生活经验,切身体察
语文教学中,应将语言文字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只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才能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离开生活经验,很难获得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多观察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
2.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精美篇章中的美词佳句,丰富自身词汇量。生活中应广泛阅读,不仅包括课内资源,还包括课外资源,通过比较,感受语言的形象性,近而准确地把握语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领悟作者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精妙之处,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做到谈话中妙语连珠,写作时文思泉涌。
语感是学生语言基础,思想情感,生活体验和文字修养方面的综合体现,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逐渐养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方法,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语感培养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白纯舵.《自然的语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吕淑湘.《学习语法培养感》.《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四期
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
国家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夏丐尊.《语感评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