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在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开展本次实验研究,将这一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82例纳入实验当中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后,其中常规组患者延续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各类风险管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风险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总计为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1%,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结论:加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引言
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甚至死亡的。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由于患者病情復杂且变化快,其中又以老年患者居多,很多患者年老体弱,病情严重,这些都增加了心血管内科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有时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研究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在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开展本次实验研究,将这一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82例纳入实验当中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后,常规组、风险组患者各计91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自47岁到87岁,均值年龄68.2±5.4岁,风险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区间自49岁到88岁,均值年龄69.3±5.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在获取两组研究对象家属知情和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入院常规检查,对症药物治疗,均采取重症监护措施。
1.2.1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规护理,譬如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定时查房,按时给药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风险护理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及心血管重症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进行1次专业操作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定期讲课、演习、日常讨论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根据患者的症状找出原因,判断轻重,如在进行药物治疗时,一些药物能够促使头部血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心痛、心悸以及面部潮红等现象,此属正常;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需叮嘱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严格卧床休息;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时,需对患者心率进行监测,并观察服药后效果。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认真对待交接班。(2)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讨论典型案例,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了解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强化法律意识,确保护理安全,组织学习并演练各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等,如患者滑倒、坠床、晕厥、突然停电、供氧障碍等的预防及处理,提高应急意识及能力,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环境、规章制度以及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态度,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让家属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并在入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3)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保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的前提下,护士长与其他护理人员或同事之间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舒缓其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感染患者,使患者感觉被关心,从而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自信心,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护理人员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病人,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在护理中,护士要耐心交代每一注意事项,需要手术的病人,提前对患者交代准备情况、术后事项。同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反复核对配药。
1.3护理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调查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性。
2结果
总结得到的数据结果:风险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总计为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1%,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再加上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反应力迟钝,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因素,所以必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可以顺利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突出了护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护理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心血管内科应针对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是减少和控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当实施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38):252.
[2]王欣.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人人健康,2018(8):156.
[3]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7(5):906-908.
[4]韩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1):148-149.
[5]代红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7(7):159-160.
dana, 'Trebuchet MS';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引言
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甚至死亡的。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由于患者病情復杂且变化快,其中又以老年患者居多,很多患者年老体弱,病情严重,这些都增加了心血管内科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有时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研究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在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开展本次实验研究,将这一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82例纳入实验当中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后,常规组、风险组患者各计91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自47岁到87岁,均值年龄68.2±5.4岁,风险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区间自49岁到88岁,均值年龄69.3±5.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在获取两组研究对象家属知情和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入院常规检查,对症药物治疗,均采取重症监护措施。
1.2.1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规护理,譬如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定时查房,按时给药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风险护理模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及心血管重症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进行1次专业操作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定期讲课、演习、日常讨论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根据患者的症状找出原因,判断轻重,如在进行药物治疗时,一些药物能够促使头部血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心痛、心悸以及面部潮红等现象,此属正常;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需叮嘱患者在药物治疗后严格卧床休息;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时,需对患者心率进行监测,并观察服药后效果。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认真对待交接班。(2)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讨论典型案例,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强调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了解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强化法律意识,确保护理安全,组织学习并演练各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等,如患者滑倒、坠床、晕厥、突然停电、供氧障碍等的预防及处理,提高应急意识及能力,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环境、规章制度以及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态度,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让家属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并在入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3)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保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的前提下,护士长与其他护理人员或同事之间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舒缓其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感染患者,使患者感觉被关心,从而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自信心,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护理人员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病人,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在护理中,护士要耐心交代每一注意事项,需要手术的病人,提前对患者交代准备情况、术后事项。同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反复核对配药。
1.3护理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调查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性。
2结果
总结得到的数据结果:风险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总计为3.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1%,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再加上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反应力迟钝,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因素,所以必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可以顺利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突出了护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护理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心血管内科应针对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是减少和控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当实施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38):252.
[2]王欣.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人人健康,2018(8):156.
[3]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7(5):906-908.
[4]韩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1):148-149.
[5]代红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7(7):159-160.
dana, 'Trebuchet MS';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