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原点”董书兵雕塑个展在京展出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俯视原点——董书兵雕塑个展》于2010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在中国雕塑学会雕塑沙龙展出。展览陈列了作者的“婴儿”系列雕塑作品。
  董书兵出生于新疆,曾就读于西安美院附中、中央工艺美院和中央美院,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婴儿系列的创作冲动来自董书兵女儿的出生。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北人在文章中说,2003年董书兵初为人父,所谓“回眸时看小于菟”,他被女儿的哭声逗笑了。襁褓中的婴儿,清脆的啼哭,一声一声地唤醒了董书兵内心深处那块柔软的地方,从此之后他开始了以婴儿为主题的系列创作。
  董书兵的“婴儿”系列作品沿用写实传统,重点突出了婴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紧张矛盾关系。“婴儿”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往往是“圣子”的象征,具有不可侵犯的神圣,而在西方现代现代派艺术中,“婴儿”的状态和形象却成为颠覆权威标准的利器。在董书兵的作品中,观众感受到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在张力,艺术家将“婴儿”的主题提升,婴儿在这种聚焦中,被放大成了人类和生命的主题——婴儿是生命的奇迹,是一切人类文明的价值支点,是爱和悲悯惟一的基石。
  在现场展出的作品中,“婴儿”的喜、怒、哀、乐,它与外界事物的碰触,它与看不见的“他人”的关系等,均成为艺术家关照自我和最感兴趣的创作动力。策展人所言:“‘哭闹’表达的是生命的成长主题——汹涌,勃发,噪动,扩张;而“酣睡”呈现的是生命的回归主题——家园、温暖、安全、甘美。婴儿骑在一只锃亮钢盔上啼哭,令人想到了战争、杀戮,婴儿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哇哇大哭,让人想到古代私塾或某等级森严场合下的规矩和禁忌;婴儿被安置在两米多高的栅栏中,身边放着奶瓶,他向外张望,眼神中是对外界的渴望和无可奈何,还有的婴儿变身豌豆公主,形体圆润饱满,和其他豆子一同躺在豆荚摇篮中……
  董书兵通过这系列艺术作品向观众诉说了一个“我”眼中的世界和世界中的“本我”,他对世界的感知是如此敏感和生动,这个“我”,其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是直接的,令人能产生共鸣,而共鸣的出现也成为艺术家作品成功的佐证。正如艺术家曾经说过:“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不是给自己创作,很多人说要给自己创作一个什么东西,其实不然。我觉得创作就是要给别人观赏、欣赏。别人通过观看你作品的时候,获取你对一些事物的信息和感受,来改变自我认识,达到一个共识。所以说作品不能完全说是给自己做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站在自己主导地位上进行创作,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又一个鼠年来了。老鼠虽然位列十二生肖之首,可是与它有关的成语、俗语,好像没什么好词:“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不受宠的原因,除了长得不可爱,还有它会传播疾病、偷吃食物,逮住什么啃什么,是破坏家居的“小能手”。因此,大家都向往居住在一个没有老鼠的世界里。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只老鼠呢?非常非常多!据估计,老鼠的数量通常为每公顷1~200只,在鼠疫爆发期
雅蒲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最西边的一个群岛,岛上珊瑚礁相连,红树林密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雅蒲岛不出产金属。长久以来,岛上的居民没有用于交易的金属货币。   几百年前,一位雅蒲探险家驾船到帕劳群岛探险期间,遭遇了排山倒海的潮水,探险家被围困在海岛之上。等待退潮的日子百无聊赖,每天只有头顶的月亮和脚下的岩石与他为伴。   幾天后,潮水退去。为了铭记这段经历,探险家将一块大石灰岩凿成月亮一样的石盘。在
在地球生命发展史上,人类对蛇的研究从类别分布、物种特性以及相关的资源利用等无不广泛。但另一方面,依然有许多难解的奥秘阻碍着人类与蛇真正的和平共处。2015年在南美丛林里偶发的一起毒蛇攻击引发出的神秘“蛇咒”传言,并且一年后又以格外惊悚的方式在宁静的英国乡间应验。  血煞“牡鹿之夜”  2016年春,30出头的西班牙摄影师胡安·加宁亚接到一封来自英国德文郡的婚礼邀请函,发邀请的人是一位年轻的英国植物
2017年2月,SpaceX CRS-10任务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次的火箭带有一项特殊任务:NASA第一个微观察计划。该计划由德国拉文斯堡的三位农学专业学生设计,目的是研究微重力作用下岩屑的培育,这对发展太空种植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正研究哪些作物可在地球以外种植。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太空农业这一想法始于1977年。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
  
我们经常号称自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中国城市中看到的却几乎全是大同小异的现代建筑,根本找不到成片的历史遗存。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突飞猛进,已将东西南北中每座城市的不同特点摧毁殆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们突然失去了对于生存之地数百年、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记忆。  如何找回城市特点?如何在公共空间恢复历史记忆?这是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背景中保持延续性的重大问题,也是许宝忠近年来在艺
韩国是一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国家,尤其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韩国到处都是树木成林、芳草茵茵,一眼看去满目翠色,令人心旷神怡。除了对自然环境的精心保护,韩国人在人文环境上也非常下功夫,他们认为人应该居住在一个美丽的家园里,因此,公共环境艺术就成了他们美化自己的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韩国,不论从东到西,还是从北到南,每一个城市的公共环境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市政规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隐性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而校园雕塑,作为物质文化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既具有形式的美,又蕴含健康向上的寓意,同时起着隐性课程的功用。本文结合《世纪的嘱托——陈嘉庚与学生》组雕的创作构想,旨在探讨雕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隐性教育功效。  关键词:校园雕塑;校园
城市再造是在快速城市化大背景下城市政府对于城市文脉延续以及城市特色形成深层次思考的重要命题。作为城市再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城市景观环境治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风貌的形成,同时还与城市文明建设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值得关注的是,当今城市景观的视野早已跨越了单纯的城市园林或者绿地规划的范畴,成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内容的高度叠加和融合。只有从系统的梳理人手,着力于整个景观环境体系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