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的两极——叶夫列莫夫小说《丑时》中的世界构建与历史观

来源 :中国俄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夫列莫夫在小说《丑时》中描绘了两个对立的世界——未来地球的乌托邦社会和流浪于外星的反乌托邦社会。在作者的时空构建中,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是现实世界的陌生化两极,它们从正反两面映照了作者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并预言了其未来的两种可能——乌托邦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而反乌托邦则蕴含了作者对现实的警示。通过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在小说中的交织与对话,叶夫列莫夫得以游走于苏联60年代的社会现实与俄国哲学传统中的宇宙主义观念之间,在理论与事实中寻找契合与平衡点,以实现对历史的个人解读。本文试图讨论《丑时》中的时空构建与历史观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俄罗斯和国内学界对俄罗斯语言哲学史均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将这些成果的梳理工作从涉及主题和成果形式两个方面展开,并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俄罗斯语言哲
在语言学研究范式转向人类中心论背景下,现代语言学摆脱了就语言和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结构主义框架,推崇语言参与者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词素语义演变在构词过程中表现
隐含是一种语言符号表达层面与内容层面不符的现象,是语言单位和言语产品间接表达出来的意义、意思和内容,具有不对称性、两层面性、间接性、可获知性、非单义性、与显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