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ish_z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 本文作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能力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 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本文据此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爱;尊重;师德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恐怕每个人都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本文探讨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实践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
期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写道:“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的目标都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摸索出“设疑置惑,发散思维,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通过“设疑置惑”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是创新教育的
期刊
一、税收筹划与企业会计政策概念    什么是税收筹划(Tax Planning),目前似乎还难以找到一个非常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其定义至少应表述出这样的意思,即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符合政府政策导向为前提,通过对投资、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政策规定,利用会计政策所提供的选择机会,以税制要素中税负弹性的存在为基础来获取最大的税后利益的理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新课程的实施却举步维艰,出现了“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上面热,基层冷”的局面。本文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对策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任何时候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调动基础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必定遇到失败。  (二) 班
期刊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其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遵循的规律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诚信教育;小学生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小学生都认为难管,不听话、撒谎。自己干了二十多年的教师,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
期刊
摘 要: 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尤其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加强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研究与实验的目的    中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我校是一座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因此生员广泛。而学区内的人员由于职业的不同和文化层次的高低,
期刊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新的世纪里,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竞争将是新世纪发展的主流。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历史教学,由教师作为传播者,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的感受。历史课堂上的“满堂灌” 、“填鸭式”,尽管教师累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学生依旧是头脑空空、收获不大,而且也
期刊
摘 要: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本文进一步介绍了“猜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猜想;数学;策略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
期刊
摘 要: 教师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就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进行评价。  关键词:教师素质;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