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涉及物质的運动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条件下,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展开研究,提出其在课前备课、课上教学、课后总结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文字、图像、色彩、线条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和组织与某一主题相关的内容的体系,其创作过程模拟的是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能有效使用大脑的发散性功能,便于储存、组织和输出信息。
如图1所示,高中物理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大概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既能方便教师教学,又能增强学生理解。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备课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合理组织和安排各项教学要素,从而形成可供实施的教学方案。
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体系设计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明确地了解本课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把握本课重难点所在,以便合理规划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给予更清晰的呈现。
以“弹力”一课为例,这一知识点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如图2所示,经过如此罗列,清晰明了,教师的备课过程既能得到简化,也不会导致内容遗漏,简洁方便。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上教学
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将所有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往往会造成其理解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
首先,设置相应物理情境,唤起学生对与本课知识点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的记忆。其次,分层次地向学生呈现学习资料,揭示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再次,师生适时展开互动,及时解决该层次内知识点涉及的问题,稳步推进。最后,促进各结构层次的综合贯通,增强学生认知结构,帮助其探究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中,在介绍具体知识点之前,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折射现象,引入本课主题,然后再分层次进行讲解,并在教授完本知识点后,要求学生以所学内容对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解释或测算,加深其理解。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总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记忆时间和记忆容量限制,时常会出现记忆“瓶颈”,这对长期教学而言,极为不利。教师如何克服这一困难,增强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记忆时间和记忆容量,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其实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的过程,其中的结构化内容,凝聚了多个主题之间的关联,如果将之看作一个聚合的单位容量,可以增强学生的组块记忆,从而扩大学生的记忆存储量。
同时,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多重色彩视觉刺激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其大脑的思维和记忆更有效。
例如,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教学中,知识体系极为庞大,前后教学跨时较长,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混淆,甚至遗忘。因此,在学习完这三大定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一幅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帮助其回顾上述内容。
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无论是在思维深度、广度,还是在知识记忆、应用方面,对学生而言,都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将之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一切努力与尝试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则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是将思维可视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对教师及学生回顾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能起到有效帮助。其次,师生在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促进更多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避免教师“一言堂”式课堂,对于探索探究式课堂也有一定帮助。再次,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分析、记忆等潜能,可以促进其对核心知识点及相关内容的实现有效记忆。最后,思维导图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改造不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总之,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步步推进的特殊方法和功能多样的体系,在知识讲授和思维提升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堪为高中物理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曲莉萍.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77.
[2]朱俊.巧用思维导图活化物理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8(34):6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文字、图像、色彩、线条等多种形式,来呈现和组织与某一主题相关的内容的体系,其创作过程模拟的是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能有效使用大脑的发散性功能,便于储存、组织和输出信息。
如图1所示,高中物理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大概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既能方便教师教学,又能增强学生理解。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备课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合理组织和安排各项教学要素,从而形成可供实施的教学方案。
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体系设计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明确地了解本课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把握本课重难点所在,以便合理规划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给予更清晰的呈现。
以“弹力”一课为例,这一知识点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如图2所示,经过如此罗列,清晰明了,教师的备课过程既能得到简化,也不会导致内容遗漏,简洁方便。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上教学
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将所有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往往会造成其理解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
首先,设置相应物理情境,唤起学生对与本课知识点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的记忆。其次,分层次地向学生呈现学习资料,揭示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再次,师生适时展开互动,及时解决该层次内知识点涉及的问题,稳步推进。最后,促进各结构层次的综合贯通,增强学生认知结构,帮助其探究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中,在介绍具体知识点之前,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折射现象,引入本课主题,然后再分层次进行讲解,并在教授完本知识点后,要求学生以所学内容对一些实际问题展开解释或测算,加深其理解。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总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记忆时间和记忆容量限制,时常会出现记忆“瓶颈”,这对长期教学而言,极为不利。教师如何克服这一困难,增强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记忆时间和记忆容量,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其实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的过程,其中的结构化内容,凝聚了多个主题之间的关联,如果将之看作一个聚合的单位容量,可以增强学生的组块记忆,从而扩大学生的记忆存储量。
同时,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多重色彩视觉刺激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其大脑的思维和记忆更有效。
例如,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教学中,知识体系极为庞大,前后教学跨时较长,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混淆,甚至遗忘。因此,在学习完这三大定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一幅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帮助其回顾上述内容。
四、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无论是在思维深度、广度,还是在知识记忆、应用方面,对学生而言,都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将之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一切努力与尝试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则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思维导图的一大特点是将思维可视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对教师及学生回顾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能起到有效帮助。其次,师生在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促进更多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避免教师“一言堂”式课堂,对于探索探究式课堂也有一定帮助。再次,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分析、记忆等潜能,可以促进其对核心知识点及相关内容的实现有效记忆。最后,思维导图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改造不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总之,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步步推进的特殊方法和功能多样的体系,在知识讲授和思维提升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堪为高中物理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曲莉萍.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77.
[2]朱俊.巧用思维导图活化物理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8(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