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纪录片《奇妙之城》以城市中普通人故事为镜头焦点,以人物走访的故事线带动城市真实面貌的呈现。抓取城市环境空间、民俗习惯、人生故事等城市符号进行意象建构,并在意象的展示与书写中进行文化表征实践。用环境意象勾勒城市环境空间的外在形态,描绘出城市精神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俗意象映照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揭示普通城市居民的价值归属;通过人生故事折射对个体生命价值尊崇的社会观念。城市意象具有的形象性
【基金项目】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城市题材纪录片叙事流变研究”(2020SJA0140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纪录片《奇妙之城》以城市中普通人故事为镜头焦点,以人物走访的故事线带动城市真实面貌的呈现。抓取城市环境空间、民俗习惯、人生故事等城市符号进行意象建构,并在意象的展示与书写中进行文化表征实践。用环境意象勾勒城市环境空间的外在形态,描绘出城市精神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俗意象映照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揭示普通城市居民的价值归属;通过人生故事折射对个体生命价值尊崇的社会观念。城市意象具有的形象性和象征性融合了城市的物质实在空间和抽象文化空间,影响受众对城市信息的认知和情感倾向,促进观众对表象之下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基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点。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深入剖析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党建引领下课程思政创新措施。
在课程思政改革由区域试点探索上升为国家整体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紧扣思政教材这一宝贵资源、课程育人这一重要载体,统筹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从课程顶层设计、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入手,制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新举措,形成了思政课程育人新局面。
当前,经济类课程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教育"等思政教育的嵌入仍存在不足。在建党一百年的关键历史时刻,如何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推动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个高校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课程思政促进党建工作的"痛点",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嵌入式"课程思政促进党建实效性的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这项事业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本文根据党建引领下的三全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改革进行探索,根据高等学校基层党支部对于积极配合响应思政教育的三全教育理念与要求,以"思政教育"为中心,进一步改革创新思政教育的整体模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党建+思政教育"的新模型。形成以教工党支部为核心,教工党员为骨干,力求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共同迈进的教学方向,鼓励他们利用好课堂教学的重要
新形势下"党建+"模式引导、推动课程思政的全覆盖,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工科专业"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困境,提出了基于"党建+课程思政"模式下工科专业"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剖析了其具体内容与实施途径。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立德育人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筑牢了党的建设根基,党的建设体现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更高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教育效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深入融合。艺术院校要在深入研究影响党建与课程思政发挥作用因素的基础上,从专业角度形成特色党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正>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新时代下,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已然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高校思政课程承担着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责任,如何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课程的高度融合,是高校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当前高校在党建与思政课程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与方向,最终得出实现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以供同行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加强改革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建设发展与深化责任落实推动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高校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思政"金课"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发展与教师队伍体制机制创新中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牢固树立高校党建发展主旨,不断提升新时代
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由于有深厚的行业内部历史积淀,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其在继续教育方面与企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学历提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与认定、各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等。其发展模式,以承接政府部门委托培训,承接行业协会委托培训,承接集团总公司(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或与同集团所属兄弟企业合作,以及打造高职院校自身培训品牌,承接对外培训业务这四种。文章以某化工行业高职院校为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