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历史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教师应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程活动等教学环节去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历史课 培养 探究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向传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吹响了新的号角。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课前预习,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意识
发现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所以,每次在课前首先组织学生预习教材,并且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一到两个与教材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预习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吗?”“为什么说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什么叫帝国主义战争?”“意大利是同盟国成员,为何要加入协约国方作战?”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在主动思考,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基础,同时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 运用教具,增强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历史与现实是那么遥远、陌生的感觉。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像课本插图、文物古迹、教学影片等,尤其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地语言加以解说、形象直观的画面呈现学生的眼前,对再现历史、沟通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历史的欲望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我在讲授《禁烟运动》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虎门销烟”浮雕图,并加以解说:“ 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硝烟。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只见海滩上挖好两个水池,池前设洞,池后有沟,硝烟时,先把海水从沟里引入池中,然后把鸦片导入浸泡,再往水池里抛生石灰。大家看这图上,搬运工们有时扛,有时倒,有时用斧头劈箱盖,干得多么带劲,水池边,兵工们正用木棍翻搅,霎时,石灰溶化,池水沸腾,浓烟滚滚,海滩上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虎门硝烟,给英国侵略者已沉重的打击,它向全世界表面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所以说,只要教师认真拓宽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画龙点睛的教学,就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巧设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不断的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果不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步,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心理上的认知冲突,达不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也就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巧妙地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寻求答案、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最后通过内战形式获得解决?”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了理想的探究效果。
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要求启发我们,中学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要传授历史本身的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探究和体验等。所以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关键词】历史课 培养 探究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向传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吹响了新的号角。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课前预习,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意识
发现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所以,每次在课前首先组织学生预习教材,并且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一到两个与教材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预习课文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事件,一战就不会爆发吗?”“为什么说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什么叫帝国主义战争?”“意大利是同盟国成员,为何要加入协约国方作战?”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在主动思考,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基础,同时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 运用教具,增强学生兴趣与探究欲望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历史与现实是那么遥远、陌生的感觉。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像课本插图、文物古迹、教学影片等,尤其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地语言加以解说、形象直观的画面呈现学生的眼前,对再现历史、沟通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历史的欲望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我在讲授《禁烟运动》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虎门销烟”浮雕图,并加以解说:“ 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硝烟。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只见海滩上挖好两个水池,池前设洞,池后有沟,硝烟时,先把海水从沟里引入池中,然后把鸦片导入浸泡,再往水池里抛生石灰。大家看这图上,搬运工们有时扛,有时倒,有时用斧头劈箱盖,干得多么带劲,水池边,兵工们正用木棍翻搅,霎时,石灰溶化,池水沸腾,浓烟滚滚,海滩上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虎门硝烟,给英国侵略者已沉重的打击,它向全世界表面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所以说,只要教师认真拓宽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画龙点睛的教学,就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巧设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不断的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果不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步,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心理上的认知冲突,达不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也就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巧妙地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寻求答案、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最后通过内战形式获得解决?”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了理想的探究效果。
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要求启发我们,中学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要传授历史本身的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探究和体验等。所以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