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这对教师艺术性地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数学教改 导入法 激发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七~九年级中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原通用教材(简称旧教材)相比,除保持了旧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文字的精炼性特点,其中在每章开头增加的配有插图的引言,就是诸特点中较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每章开始,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既帮助理解,又利于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导入新课的好材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钻研新教材的引言、探讨导入新课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指出问题,设疑待答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喜欢探索一些自己感到疑惑不解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在设计新课的导入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先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的方法,为新授埋下伏笔。如新教材《几何》第三章“三角形”的引言就是这样。这一章的开头,先要学生在图里高压线铁塔和拱桥上勾画出三角形来。接着,话锋一转,连提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为什么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怎样按实际需要画出这些三角形,并计算出它们的边长和角度?”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去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积极地思考。
二、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向学生说出学习的课题,不拖泥带水也不欲言又止,不绕弯子也不卖关子。这种方法具有主题突出、简明扼要、果断坦率、节省时间等特点,能很快地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从松弛拖沓状态很快地进入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氛围中,进入角色,排除杂念。《几何》第四章“四边形”的引言就是如此。
三、实物搭桥,由实到“虚”
从看得见或摸得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直观的实物入手,调动起视觉感官,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触及实质性问题。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图,也可以是实物模型。例如,在《几何》第五章“相似形”的课题引入问题上,新教材作了这样的处理:“在章头画了两幅大小不等的长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它们的共性”,然后点题:“我们把这种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从而切入正题,进而步步逼近,重点研究相似三角形。再如,《几何》第八章“几种简单几何体”新课的导入,新教材采取先出示一些几何体,说明它们是现实存在的。接着指出,前面学过的都是平面图形,它们只是几何体某一部分的形状,为了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必要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知识。这样,对几何体的性质做出研究不是显得很自然了吗?
四、抓住联系,以旧引新
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点,引导学生把涉及到待授课题的有关旧知识做出简要概括和筛选性地复习,在复习中由旧知识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识,从而达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效果。《代数》第八章“因式分解”的导入正是采取了这种方法。整式乘法是同学们已学过、所熟知的旧内容,新教材刻意重温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分别得到两个多项式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所得等式进行逆向观察和分析,归纳得出“这种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语,从而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并揭示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以旧换新,学生容易接受。新教材在引言部分,还配以图示箭头,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就更是一目了然。
五、实例引路,九九归一
为了讲授某个问题,如果直入其中,会使学生觉得突然。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妨另辟蹊径,新教材《代数》第九章“分式”课题的导入,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新教材先给出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二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在解答这个问题时,由于列出的方程 = 左右两边的式子 和 都不是整式,这个方程也不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整式方程。那么这样的式子是什么式子呢?这样的方程又该怎么解呢?问学生,学生表现出焦躁不安的形态,抓耳挠腮。这时,课本上说:“学习本章内容,就可以正确认识这样的式子及方程,从而解决问题”。这样阐明了学习这一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成功地被导入,学生一颗焦虑的心顿时也踏实多了,继而做好了认真听课的思想准备。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其他有效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古陂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爱丽.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J]神州,2012,(4).
【关键词】数学教改 导入法 激发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七~九年级中学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原通用教材(简称旧教材)相比,除保持了旧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文字的精炼性特点,其中在每章开头增加的配有插图的引言,就是诸特点中较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每章开始,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既帮助理解,又利于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导入新课的好材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钻研新教材的引言、探讨导入新课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指出问题,设疑待答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喜欢探索一些自己感到疑惑不解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在设计新课的导入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先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的方法,为新授埋下伏笔。如新教材《几何》第三章“三角形”的引言就是这样。这一章的开头,先要学生在图里高压线铁塔和拱桥上勾画出三角形来。接着,话锋一转,连提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物体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为什么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怎样按实际需要画出这些三角形,并计算出它们的边长和角度?”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去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积极地思考。
二、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向学生说出学习的课题,不拖泥带水也不欲言又止,不绕弯子也不卖关子。这种方法具有主题突出、简明扼要、果断坦率、节省时间等特点,能很快地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从松弛拖沓状态很快地进入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氛围中,进入角色,排除杂念。《几何》第四章“四边形”的引言就是如此。
三、实物搭桥,由实到“虚”
从看得见或摸得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直观的实物入手,调动起视觉感官,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触及实质性问题。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图,也可以是实物模型。例如,在《几何》第五章“相似形”的课题引入问题上,新教材作了这样的处理:“在章头画了两幅大小不等的长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它们的共性”,然后点题:“我们把这种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从而切入正题,进而步步逼近,重点研究相似三角形。再如,《几何》第八章“几种简单几何体”新课的导入,新教材采取先出示一些几何体,说明它们是现实存在的。接着指出,前面学过的都是平面图形,它们只是几何体某一部分的形状,为了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必要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知识。这样,对几何体的性质做出研究不是显得很自然了吗?
四、抓住联系,以旧引新
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点,引导学生把涉及到待授课题的有关旧知识做出简要概括和筛选性地复习,在复习中由旧知识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识,从而达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效果。《代数》第八章“因式分解”的导入正是采取了这种方法。整式乘法是同学们已学过、所熟知的旧内容,新教材刻意重温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分别得到两个多项式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所得等式进行逆向观察和分析,归纳得出“这种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语,从而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并揭示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以旧换新,学生容易接受。新教材在引言部分,还配以图示箭头,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就更是一目了然。
五、实例引路,九九归一
为了讲授某个问题,如果直入其中,会使学生觉得突然。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妨另辟蹊径,新教材《代数》第九章“分式”课题的导入,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新教材先给出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二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在解答这个问题时,由于列出的方程 = 左右两边的式子 和 都不是整式,这个方程也不是学生以前学过的整式方程。那么这样的式子是什么式子呢?这样的方程又该怎么解呢?问学生,学生表现出焦躁不安的形态,抓耳挠腮。这时,课本上说:“学习本章内容,就可以正确认识这样的式子及方程,从而解决问题”。这样阐明了学习这一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成功地被导入,学生一颗焦虑的心顿时也踏实多了,继而做好了认真听课的思想准备。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其他有效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古陂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爱丽.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J]神州,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