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竟然是个“虚拟人”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神医华佗,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论。到底有没有华佗这个人?华佗是中国人、印度人还是波斯人?
  其实这类争论不难理出一个头绪,中国的神仙大多有过凡人身份,比如钟馗、张果老、吕洞宾……那些曾经存在于某朝代的神仙“肉身”,其实只不过是个载体,很少有后人去研究“肉身”的情况,大多只会给成为神仙的他们烧香磕头。同理,神医华佗已经成为中医领域的神,那个曾经存在于东汉末年的“肉身”华佗也就不再重要了。
  历史上大约确实存在过一个叫作“华佗”的人,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他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据说华家原本是当地望族,到华佗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不过依然看得出是有学问的人家,要不名字怎么起得那么怪。“佗”,曾有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乃负载之意,表明父亲期望他长大后能担当重任。
  中国古代文人非常活跃,这使得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资料远远多于其他文明古国。不过文人随意越界到历史、医学领域,常常帮了倒忙。对于华佗的过度炒作,就让他最后变成了让人怀疑的人。《后汉书·华佗传》描述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更有一些史料记载华佗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岁的容貌,这些神奇的文字显然连累了其他有关华佗记载的真实性。
  除了超长寿命,华佗出神入化的外科手术也让人生疑。按照现有常识,东汉末年能进行内脏手术已经让人匪夷所思,用利斧做开颅更是天方夜谭。古时候没法化验血型,也不能输血,外科手术中病人失血如何补充?用斧头开颅,且不说力度如何掌握,没有吸氧设备,没有心脏起搏设备,手术成功率肯定为零。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对于华佗神奇的外科手术,很多中医医生信了。他们的猜想是华佗曾经靠自学掌握了绝世医术,其外科手术能力也许跨版本达到了超现代水平。他能用口服麻沸散进行手术前全麻,能用针灸止血,术后能用某种神奇的草药消炎防感染……至于华佗之后,为什么中医外科手术水平大倒退了,那是因为华佗临死前将集毕生医功精华的《青囊经》传给狱卒,而这个窝囊废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将《青囊经》付之一炬,中医便大倒退了。
  华佗没有师傅,完全靠自学成才,那么之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为什么再没有出现一位华佗式的中医外科高手?对此,如今有些中医的解释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影响下,开膛破肚,终非孝道。可是假如华佗当年没有进行许多次人体解剖,他怎么可能掌握复杂的人体构造、大脑结构?在封建时代,他又是如何得到了那么多可供解剖的遗体?地方政府没有干预吗?没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吗?
  华佗医术的种种夸张之处,千百年来难免被众多非中医从业人员怀疑。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佗的事迹实际来自印度神医耆域的故事。联系到华佗同时代的“曹冲称象”也来自印度佛教传说,陈寅恪这种说法具有一定可能性。
  任何沾上“神”的事物,必然文学性多于真实性。历史上可能确实有过一位叫华佗的名医,后来有人把他捧为了神医,并持之以恒添油加醋,于是越来越像非人类了。久而久之,反而让人怀疑华佗是否原本就是个虚拟人。
  (摘自人民网)
其他文献
黄土在我国广泛分布,黄土路基沉陷变形是黄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解决路基沉陷变形的核心是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密度。通过常规土工试验、标准重型击实试验、显微电镜,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定量分析了影响黄土压实的因素。指出黄土的粒度成分、显微结构、含水率、击实功率是影响黄土压实的主要因素。
采样分析、风沙观测以及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向作用以及沙丘形态参数改变等因素的控制下,简单线形沙丘表面起动剪切速度有明显的差异。表面的气流强度随风向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气流与沙丘正交时迎风一侧的输沙率远大于背风一侧同地貌部位的输沙率,但当气流与沙丘走向斜交时,沙丘两侧同地貌部位的输沙率差异不是太大,这是线形沙丘在动力学过程中能保持其形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风向的多变以及沙丘形态的变化使风沙流内边界层内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没有灌溉就没有荒漠区农业.利用美国NCAR中尺度模式MM5V3模拟了喷灌与不同水量地灌以及没有灌溉对绿洲土壤湿度、地下径流以及感热、潜热通量的不同影
介绍了基于AVR单片机的三相正弦波多频电源设计原理、主要电路设计与计算及软件设计等。该系统采用AVR单片机ATmega16L作为控制器产生输出信号驱动晶体管,利用等效面积法生成S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武威盆地的部分地区及红崖山水库是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区,民勤盆地则是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沉淀区,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影响武威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的诸因素中降雨起主导作用,而民勤盆地蒸发浓缩起主导作用。SO2-3比值的上升4/HCO-标志着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盐型向硫酸盐型转化,水质正在不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