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只要能一点一滴做大,做起来,也是一件伟大的事。
一个美丽的错误
夏日明亮的玻璃窗,午后阳光懒懒地酒进来,窗边低低的鸭舌帽,这是第一次与崔绍松见面的场景。初见崔绍松,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与“风情万种”的香水瓶联系在一起。
可当他从包里掏出这些年收藏的经典香水瓶后,着实让记者惊讶了一番。从希思黎的“夜幽情怀”到娇兰的“蝴蝶夫人”,从做工精美的内画香水瓶到带有异国风情的阿拉伯香水,各种香水瓶跨越时代之久,品种之多,型号之全,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谈及与香水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崔绍松感慨良多。“要说香水瓶,还得先从酒瓶说起。那时我才20岁,刚参加工作,在那个年代,能接触到的瓶子就是醋瓶、洗发水瓶之类的,毫无美感可言。可有一天,我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橱窗里看到人头马的瓶子,那玲珑剔透的绿色玻璃酒瓶,让我眼前一亮,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东西!我想,哪天我要是也能拥有这样一个瓶子,该有多好啊!”
然而,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21元的崔绍松来说,240元一瓶的人头马,实在是遥不可及。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酒瓶,从此改变了崔绍松的生活。终于在两年后,他花了5元钱,托了在北京饭店工作的弟弟,买了一个空酒瓶,从此开始了他的酒瓶收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而香水瓶的收藏,对于崔绍松而言,可谓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有好瓶子记得给我留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开启了崔绍松收藏生涯的另一段历程。有天,有个外事馆工作的朋友说他有三个好瓶子,让崔绍松去取。当时还在上班的崔绍松立刻请了假,可以说是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赶到了朋友那。可当看到瓶子时,崔绍松傻了眼,这三个瓶子并不是他想象的酒瓶,而是三个精美的香水瓶。为了不得罪朋友,崔绍松违心地收下了香水瓶,当朋友问他“以后有瓶子还要吗”,他又违心地答应了。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崔绍松清晰地记得,那是1987年。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人来说,香水属于遥不可及奢侈品,而且大部人对香水还存在偏见,觉得那是“不正经”的东西。以至于当崔绍松想把这三瓶还带有香水的收藏物送给女性朋友时,朋友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才不要那玩意儿呢,还不如送我瓶汽水好了”。
而如今,崔绍松收藏的香水瓶已有4000多件,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这个“老三”已超过了他的“大儿子”酒器及“老二”茶具。香水瓶从原来默默无闻的收藏,到现在登上大雅之堂,崔绍松说这个转折点就是2009年3月举办的北京潘家园首届“三八”妇女节主题展——香水瓶展。
在这次香水瓶展上,崔绍松展示了他的1316个香水瓶,这些造型各异,光鲜亮丽的香水瓶让大家知道了“原来世界可以是这样的”。当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总经理李桂芳在看完崔绍松的这些宝贝后,也感慨道:“作为一个女人,我也经常用香水,但看到这里,我都没信心了,这么一块领地,让男士给夺走了。”
今年3月份,崔绍松在潘家园第二届香水瓶展上又展出了1850个香水瓶。崔绍松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雪天,他估计能来看展览的人不会太多,还特意准备了三瓶香水,打算送给前三位参观者。结果,早上一开门,一下子涌来了一堆人,让崔绍松分不清次序先后,也不知怎么送这份礼物了。崔绍松说,以前也办过好几次酒器展,经常是门可罗雀。而现在这个“门庭若市”的香水展让崔绍松找到了成就感。经常有情侣来参观展览,女的会缠着男的说,“我想要这个香水”,这跟1987年那个斩钉截铁拒绝香水的年代相比,人们对香水的看法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水,已从原来的遥不可及变成了现在的触手可得,从原来的唾而弃之变成了现在的炙手可热,并成为了时尚焦点与品味象征。这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的改变。
崔绍松觉得,这种变化全因“美的吸引力”,香水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所有爱美、欣赏美的人都可以去拥有美。明年3月,崔绍松还将在潘家园举办第三届香水瓶展。崔绍松说,事不过三,明年将是他在潘家园的最后一届香水展,他也将会更用心地去展示他的宝贝们。
美的传递者
除了明年3月的香水展,崔绍松还计划举行烟杂项、酒器、茶具展。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曾为崔绍松提字“在香水中亲近自然,在茶香水中品味人生,在酒香中感悟舍得”,短短一句话概括出了崔绍松在收藏中的领悟。
当被问及收藏中的得失时,崔绍松说这个过程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收藏花了很多钱,虽然原本就不大的房子在摆了各式各样的瓶子后显得更加窄小,崔绍松却是快乐的,“有人认为我办公益展览很累,而我却觉得这是种美的欣赏,我能从中得到满足,因为收藏是一种信仰,而我正在一点一滴实现我的梦想”。
对于他人看来拥挤的房子,崔绍松是这么评价的:“虽然每一个瓶子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小亮点,可当我把这些小亮点收集在一起时,我的屋子也就变得富丽堂皇了!”
崔绍松把自己称为“美的传递者”。他觉得,香水瓶从设计到制造,从传播到购买,从收藏到欣赏,—直都是在美的轨迹中传递着。而对于崔绍松来说,他从来不会直接去商场购买香水,“这样就没有收藏的意义了,只是个香水瓶保管者”,所以每个香水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可能并不认识香水瓶的使用者,可能经过了七八个人这个香水瓶才到了我手上,这之间一定有太多的故事了”。正如在潘家园香水瓶展上,崔绍松曾写的一句话“也许你曾经拥有过它,也许你曾经陪伴过它,曾经芬芳,现留余香,从香水瓶中找你的过去,找你的朋友”。
最后,崔绍松还与我们分享了两句话。一句是佛教中的真谛“真水无香”,另一句是易经中提到的“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崔绍松说:“我们无需在乎哪款香水更香,哪个香水瓶更美,艺术都是互补的。所谓积沙成塔,塔的美是由所有沙子积累而成的,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每一颗沙子的美。”
这,不仅仅是一种收藏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的感悟。
编辑 林 婕
一个美丽的错误
夏日明亮的玻璃窗,午后阳光懒懒地酒进来,窗边低低的鸭舌帽,这是第一次与崔绍松见面的场景。初见崔绍松,实在无法将眼前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与“风情万种”的香水瓶联系在一起。
可当他从包里掏出这些年收藏的经典香水瓶后,着实让记者惊讶了一番。从希思黎的“夜幽情怀”到娇兰的“蝴蝶夫人”,从做工精美的内画香水瓶到带有异国风情的阿拉伯香水,各种香水瓶跨越时代之久,品种之多,型号之全,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谈及与香水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崔绍松感慨良多。“要说香水瓶,还得先从酒瓶说起。那时我才20岁,刚参加工作,在那个年代,能接触到的瓶子就是醋瓶、洗发水瓶之类的,毫无美感可言。可有一天,我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橱窗里看到人头马的瓶子,那玲珑剔透的绿色玻璃酒瓶,让我眼前一亮,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东西!我想,哪天我要是也能拥有这样一个瓶子,该有多好啊!”
然而,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21元的崔绍松来说,240元一瓶的人头马,实在是遥不可及。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酒瓶,从此改变了崔绍松的生活。终于在两年后,他花了5元钱,托了在北京饭店工作的弟弟,买了一个空酒瓶,从此开始了他的酒瓶收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而香水瓶的收藏,对于崔绍松而言,可谓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有好瓶子记得给我留着!”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开启了崔绍松收藏生涯的另一段历程。有天,有个外事馆工作的朋友说他有三个好瓶子,让崔绍松去取。当时还在上班的崔绍松立刻请了假,可以说是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赶到了朋友那。可当看到瓶子时,崔绍松傻了眼,这三个瓶子并不是他想象的酒瓶,而是三个精美的香水瓶。为了不得罪朋友,崔绍松违心地收下了香水瓶,当朋友问他“以后有瓶子还要吗”,他又违心地答应了。
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崔绍松清晰地记得,那是1987年。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人来说,香水属于遥不可及奢侈品,而且大部人对香水还存在偏见,觉得那是“不正经”的东西。以至于当崔绍松想把这三瓶还带有香水的收藏物送给女性朋友时,朋友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才不要那玩意儿呢,还不如送我瓶汽水好了”。
而如今,崔绍松收藏的香水瓶已有4000多件,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这个“老三”已超过了他的“大儿子”酒器及“老二”茶具。香水瓶从原来默默无闻的收藏,到现在登上大雅之堂,崔绍松说这个转折点就是2009年3月举办的北京潘家园首届“三八”妇女节主题展——香水瓶展。
在这次香水瓶展上,崔绍松展示了他的1316个香水瓶,这些造型各异,光鲜亮丽的香水瓶让大家知道了“原来世界可以是这样的”。当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总经理李桂芳在看完崔绍松的这些宝贝后,也感慨道:“作为一个女人,我也经常用香水,但看到这里,我都没信心了,这么一块领地,让男士给夺走了。”
今年3月份,崔绍松在潘家园第二届香水瓶展上又展出了1850个香水瓶。崔绍松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雪天,他估计能来看展览的人不会太多,还特意准备了三瓶香水,打算送给前三位参观者。结果,早上一开门,一下子涌来了一堆人,让崔绍松分不清次序先后,也不知怎么送这份礼物了。崔绍松说,以前也办过好几次酒器展,经常是门可罗雀。而现在这个“门庭若市”的香水展让崔绍松找到了成就感。经常有情侣来参观展览,女的会缠着男的说,“我想要这个香水”,这跟1987年那个斩钉截铁拒绝香水的年代相比,人们对香水的看法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水,已从原来的遥不可及变成了现在的触手可得,从原来的唾而弃之变成了现在的炙手可热,并成为了时尚焦点与品味象征。这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的改变。
崔绍松觉得,这种变化全因“美的吸引力”,香水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所有爱美、欣赏美的人都可以去拥有美。明年3月,崔绍松还将在潘家园举办第三届香水瓶展。崔绍松说,事不过三,明年将是他在潘家园的最后一届香水展,他也将会更用心地去展示他的宝贝们。
美的传递者
除了明年3月的香水展,崔绍松还计划举行烟杂项、酒器、茶具展。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曾为崔绍松提字“在香水中亲近自然,在茶香水中品味人生,在酒香中感悟舍得”,短短一句话概括出了崔绍松在收藏中的领悟。
当被问及收藏中的得失时,崔绍松说这个过程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收藏花了很多钱,虽然原本就不大的房子在摆了各式各样的瓶子后显得更加窄小,崔绍松却是快乐的,“有人认为我办公益展览很累,而我却觉得这是种美的欣赏,我能从中得到满足,因为收藏是一种信仰,而我正在一点一滴实现我的梦想”。
对于他人看来拥挤的房子,崔绍松是这么评价的:“虽然每一个瓶子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小亮点,可当我把这些小亮点收集在一起时,我的屋子也就变得富丽堂皇了!”
崔绍松把自己称为“美的传递者”。他觉得,香水瓶从设计到制造,从传播到购买,从收藏到欣赏,—直都是在美的轨迹中传递着。而对于崔绍松来说,他从来不会直接去商场购买香水,“这样就没有收藏的意义了,只是个香水瓶保管者”,所以每个香水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可能并不认识香水瓶的使用者,可能经过了七八个人这个香水瓶才到了我手上,这之间一定有太多的故事了”。正如在潘家园香水瓶展上,崔绍松曾写的一句话“也许你曾经拥有过它,也许你曾经陪伴过它,曾经芬芳,现留余香,从香水瓶中找你的过去,找你的朋友”。
最后,崔绍松还与我们分享了两句话。一句是佛教中的真谛“真水无香”,另一句是易经中提到的“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崔绍松说:“我们无需在乎哪款香水更香,哪个香水瓶更美,艺术都是互补的。所谓积沙成塔,塔的美是由所有沙子积累而成的,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每一颗沙子的美。”
这,不仅仅是一种收藏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的感悟。
编辑 林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