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井冈山精神的唯物论本质是实事求是,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观内涵是群众史观,井冈山精神的永恒主题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马克思主义 实践 群众
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数百次武装起义严重受挫等打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整旗鼓,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铸就了中国革命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具体内容即: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梳理井冈山精神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比如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等。可见,井冈山精神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井冈山精神的唯物论本质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唯物论基础。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了31万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公然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大革命失败。面对这样严重的危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总结的教训就是一定要掌握枪杆子,革命军队的领导权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召开的八七会议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方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重新鼓起了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
中国革命在低潮期的时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实现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第一步。在八角楼上,在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名文献相继问世,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观内涵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谙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在創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初,革命军队应当担负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做群众工作”;1928年4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规定之一就是“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穿单衣却将自己的棉衣送给房东谢槐福,将食盐送给老人,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带领红军战士帮助群众收稻谷干农活……这些都体现了维护群众利益。
共产党和红军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就以自己的热血保卫党和红色政权。聂槐妆送盐、吴月娥跳崖、工农护大印等,就是井冈山人民拥护党和红军的感人事迹。红军依靠群众打退4个团的敌军进攻,创造了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的传奇。由此可见,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干部群众》.新华网,2016-2-3.)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完成革命大业。
井冈山精神的永恒主题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部队都曾经思想混乱、减员严重、处境危险,他们靠什么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人靠什么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农民贺页朵用毛笔写下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义无反顾的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入党时间。井冈山上的战士都会系上名为“牺牲带”的红带子,上面写着自己的籍贯、名字,宣誓“为主义而牺牲”。1928年,遂川县赤卫队队长王棣权壮烈牺牲,他的妻子把他用过的牺牲带藏在了房屋的墙洞里悉心守护数十载。坚信革命会胜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社会意识助推了井冈山革命的成功,这是因为先进的、积极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井冈山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红军始终保持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缺少衣物,我们自己创建被服厂,为红军抵御严寒;战斗的军械短缺,我们自己制造木枪土炮;敌人封锁万千重,没有粮食,我们用扁担掀起挑粮运动,解决了吃饭问题。井冈山军民克服了艰苦环境,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胜利。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撑。
随着新时代的开启,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早已过去,但井冈山精神已成为了永恒,散发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芒。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有解思维助力高质量发展,努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守艰苦奋斗的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的大逻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简介:徐向红 出生年月:1989年5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东营;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共荣成市委党校;邮编:264300;职称:初级;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哲学教学;写作方向:哲学。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马克思主义 实践 群众
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数百次武装起义严重受挫等打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整旗鼓,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铸就了中国革命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具体内容即: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梳理井冈山精神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比如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等。可见,井冈山精神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井冈山精神的唯物论本质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唯物论基础。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了31万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公然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大革命失败。面对这样严重的危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总结的教训就是一定要掌握枪杆子,革命军队的领导权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召开的八七会议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方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重新鼓起了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
中国革命在低潮期的时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实现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第一步。在八角楼上,在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名文献相继问世,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观内涵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谙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在創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初,革命军队应当担负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做群众工作”;1928年4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规定之一就是“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穿单衣却将自己的棉衣送给房东谢槐福,将食盐送给老人,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带领红军战士帮助群众收稻谷干农活……这些都体现了维护群众利益。
共产党和红军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就以自己的热血保卫党和红色政权。聂槐妆送盐、吴月娥跳崖、工农护大印等,就是井冈山人民拥护党和红军的感人事迹。红军依靠群众打退4个团的敌军进攻,创造了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的传奇。由此可见,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干部群众》.新华网,2016-2-3.)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完成革命大业。
井冈山精神的永恒主题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部队都曾经思想混乱、减员严重、处境危险,他们靠什么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人靠什么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农民贺页朵用毛笔写下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义无反顾的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入党时间。井冈山上的战士都会系上名为“牺牲带”的红带子,上面写着自己的籍贯、名字,宣誓“为主义而牺牲”。1928年,遂川县赤卫队队长王棣权壮烈牺牲,他的妻子把他用过的牺牲带藏在了房屋的墙洞里悉心守护数十载。坚信革命会胜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社会意识助推了井冈山革命的成功,这是因为先进的、积极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井冈山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红军始终保持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缺少衣物,我们自己创建被服厂,为红军抵御严寒;战斗的军械短缺,我们自己制造木枪土炮;敌人封锁万千重,没有粮食,我们用扁担掀起挑粮运动,解决了吃饭问题。井冈山军民克服了艰苦环境,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胜利。勇于吃大苦、耐大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撑。
随着新时代的开启,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早已过去,但井冈山精神已成为了永恒,散发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芒。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有解思维助力高质量发展,努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守艰苦奋斗的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的大逻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简介:徐向红 出生年月:1989年5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东营;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共荣成市委党校;邮编:264300;职称:初级;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哲学教学;写作方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