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新的教育观,是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谈,从而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审美;综合;创设;提高。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音乐教育的本质任务,坚定不移的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基本形式是以情育人、以美育人。要求教师围绕这一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一)为音乐教育选择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
  1.从音乐教材上获取
  音乐教学内容是实施音乐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具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的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
  2.补充教材
  教师结合教学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音乐作品作为教材补充,精选一些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音乐课程资源。
  (二)课堂教学要把“音乐审美体验”贯穿始终
  音乐用美的音色、节奏、和声等构成美的艺术形象,并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设计环节:
  1.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注意审美体验。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更好的进行音乐活动。
  2.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操作性的音乐体验,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美。
  3.注意挖掘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联想,挖掘音乐之外的文化审美因素,提高学生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审美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的审美环境包括视觉美和听觉美两方面,创造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也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部分。
  1.富有特色的音乐教室
  音樂课堂的布置要艺术化、亲切化,学生走进课堂就如走进音乐,可以设计相关的挂图、设计多彩的音符、座位摆放方便学生交流,努力创造最美的审美环境。
  2.质量高的音响设备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聆听是学生感受音乐美的手段之一,教师在选择聆听音乐作品时,注意清晰,听觉视觉的美感,努力让整个音乐课堂中的每个声音都是音乐。
  3.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的仪表就是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既要潇洒、活泼,又不失稳重、庄重。努力给学生优美高雅之感。教师的语音要充满感情色彩,富有表现力。教师的气质有自我的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带领学生用爱来感受音乐。
  二、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
  提倡学科综合是课标中的一条基本理念,因此,音乐教学必须有广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势。
  (一)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
  音乐学习领域有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块,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如:欣赏内容通过演唱、演奏、来加以体验,音乐与相关文化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实践活动中完成。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文学、曲艺等姊妹艺术之间有这本质上的联系,把各种艺术综合起来教学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整体性感觉的形成,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
  (三)音乐与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沟通,音符、节奏和数学课中数量概念结合讲解,体育课广播操、韵律操与节奏、旋律的结合等,都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得到美的享受。
  三、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课程目标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
  (一)以多媒体再现,创设直观情景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声情并茂的情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借用板画展现情景
  板画是展示音乐课情景教学的手段之一,色彩与画面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语言和想象融入情景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音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各环节的过渡语设计,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的完成教学。
  (四)通过表演体会情景
  老师的特长发挥,演唱、演奏都能激发学习表演的欲望。
  四、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是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测。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根据教学实际合理的增减、调整、选择、组合、处理教材,以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三)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师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的发展水平,结合教师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优化组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音乐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很重要,师生平等关系,相互尊重,学生的自觉学习热情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越高。
  (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课前的备课,预设的生成,只有真正将科学的课堂预设和对课堂生成的管理融为一体,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享受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是采用不同的教法,把知识转换给学生就是好老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实践中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2.
  [2]梁靖云.中小学教育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润萍,女,199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山西省特级教师,太原市学科带头人,太原市骨干教师。太原市新长征突击手,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音乐学科指导组成员。曾获山西省首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二等奖,历届太原市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月比赛辅导教师奖,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和研究课题 。
其他文献
目前,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小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中展开良好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鉴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宽带薪酬是为了满足人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打破了企业员工主要依靠职务晋升增加收入的途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薪酬的指示作用可以引发员工做出企业所需要的行
期刊
运用解构与重构编创技法,解构其动作元素,并对动作进行创新性的梳理和重组,丰富了舞蹈结构,且对舞蹈作品呈现有着实际作用.“解构”与“重构”是为编导们如何组建结构提供的
本文以四川美术学院漆艺术教学为例,分析国内漆艺术教育现状和川美漆艺术国际化发展的优势,通过提出四川美术学院漆艺术国际化教学的思考:建立国际艺术教学素材库,增加交流实
摘要: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资源的协调性相比较传统而言有着较大的改善,但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沟通存在薄弱环节,所以家校合作现状差强人意,出现教育失衡现象。所以在新教育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与家庭中接受到多元化教育,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讨新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具体方法
火灾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全中国平均每年因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元,火灾次数达18万次,并且仍然呈不断上升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房屋多为砖木、土木
旅游时选择入住这十个集团下属的酒店,绝对不会错。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湖北省政协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摘要:在移动学习中,借助一些课堂互动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互動功能,更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进行交流互动。本文选择5款现阶段主流的课堂互动工具,进行对比评价,分析各个产品的优缺点,最终得出ClassDojo和UMU是最适合中学使用的课堂互动工具的结论。  关键词:移动学习;课堂互动;工具横评  在移动学习中,课堂互动的手段较之传统课堂要丰富很多。特别是借助一些课堂互动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互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