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w123
【摘 要】
: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至19只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作 者】
:
无
【机 构】
:
不详
【发表日期】
:
2010年14期
【关键词】
: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学术年会
起搏
征文通知
国际会展中心
山东省医学会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至19只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其他文献
异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心电图一例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2年,夜间不能平卧10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入院后行异位异体心脏移植术。所做术式为,全身麻醉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折叠缝合+异位异体D脏移植术。供体心脏缝闭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E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肺静脉与自体心脏在左心房连续缝合吻合;
期刊
心脏移植术后
心电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室室壁瘤
陈旧性心肌梗死
下肺静脉
连续缝合
心前区疼痛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患者二次消融研究
目的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而其复发的特点目前仍然不清,本文对房颤消融复发患者二次消融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共442例房颤消融治疗患者中,29例消融后复发的患者[男性19例,年龄(56±11)岁],本文患者复发时间〉6个月。对这些复发患者进行二次导管消融治疗。分析和对比初次与二次消融的电生理特点。结果29例房颤患者(20例为阵发性房颤,9例为持续性房颤)复发时间6—33(1
期刊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慢性心房颤动心房肌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问质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5例,慢性房颤27例,窦性心律18例,手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中胶原酶(MMP1、MMP8、MMP13)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中TMP1、TMP2、TMP3、TMP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
期刊
心房颤动
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双心室同步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慢性心力衰竭。严重DCM心力衰竭患者常存在房室、室内和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文对2004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CRT技术治疗的18例
期刊
双心室同步治疗
扩张性心肌病
临床分析
心脏再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
心肌收缩期
右心室收缩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活动平板时域法分别对3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其中男性28例,平均年龄(38.6±11,0)岁]、10例特发性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RVT)患者[其中男性7例,平均年龄(41.9±15.4)岁]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男性42例,平均年龄(41.0±14.9)岁]进行MTWA检测,记录胸前V
期刊
活动甲板
微伏级T波电交替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右心耳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两例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起源于右心耳的房速所占比例较低,且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方法困难,国内文献尚鲜有报道。近期,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成功消融源自该部位的持续房速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体会报道如下。
期刊
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右心耳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系统
持续房速
电生理标测
心律失常
心脏大血管与心律失常
虽然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肌或心房肌,但是因为心脏大血管与心脏在解剖、形态学、电生理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1997年Jais等报道了由肺静脉的异位激动引起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并在消融这些异位激动后成功地终止了阵发性房颤,心脏大血管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期刊
心脏大血管
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房颤动
异位激动
阵发性房颤
心房肌
心室肌
形态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9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
期刊
2010年第六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通知
由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天津市医学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等多家单位主办的2010年第6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将于2010年7月8日至11日在天津天宇大酒店召开。
期刊
心脏病学
会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高血压联盟
心血管病学
天津市
心律失常
研究所
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心脏再同步治疗筛选标准的疗效评价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CRT主要用于QRS时限≥120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但严格入选的人群中仍有20%-30%无明显疗效,如何提高CRT的临床疗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以心室收缩不同步作为26例CRT筛选标准,随访发现可以提高CRT的临床疗效。
期刊
心脏再同步治疗
疗效评价
筛选标准
心室收缩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