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外公共空间活力近十五年研究热点趋势及借鉴研究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Wi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进程的新阶段促使了城市规划的转型,凸显了空间资源的宝贵。在存量和减量发展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细化城市设计更应该提高公共空间的品质,聚焦于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通过全面分析国外对于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的新进展,为我国营造公共空间活力提供参考与指导,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相关研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将近15年间关于国外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的论文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分析2005-2019年研究的趋势与热点,梳理出国外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
其他文献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我国空间规划发展进程中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其体系构建必然要经历一段"螺旋式上升"的探索过程。回顾近两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历程,认为改革中出现了"多规合一"后总规负重未减、"机构合并"后工作强度增加、"市场合流"后技术作用弱化等"内卷化"倾向,且存在规划业务整体性转包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市体量的快速成长,拉萨市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正发生巨大改变。城市的特色风貌和文化景观本底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冲击。拉萨是世界知名的中华藏文化承载地,原有旧城地区的独特城市结构阐释了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这种特有的文化也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拉萨形象。通过对比中华藏文化与中华汉文化的差异性,围绕旧城地区结构的起源和特色,认知拉萨旧城地区城市结构特点。同时结合文化视角重新建构"河谷轴带、中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更好聚焦人民这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优势。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是一个值得城市管理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充分认清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形势要求与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要求,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以社会化推动精细化管理,找准“绣花人”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不能是城管部门一支独“绣”。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城市管理从传统的“管”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为中国碳减排工作明确了时间表与路线图。相关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成为开展碳减排工作的核心载体,碳减排也将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标尺。为此,本文根据
城市更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其本质是城市空间要素的循环利用。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循环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土地要素转化、土地要素配置、空间产品生产、投入生产活动、产权退出、再要素化等六个步骤构成空间要素循环,并指出产权退出是主要障碍。进一步围绕产权内涵、业主组织、实施主体、开发策略、收益分享等方面分析了产权退出障碍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最后,提出规制私有产权、设立业主组织、建立要素市场、制定整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