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型前列腺炎的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Ⅲ型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引发疼痛的机制不明确。最新研究表明,引起Ⅲ型前列腺炎慢性疼痛的原因包括有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肥大细胞、瞬间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PA1)、3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等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本文就引起Ⅲ型前列腺炎疼痛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TIP)对人白血病KG-1细胞裸鼠移植瘤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的免疫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KG-1细胞(1×107个/ml),皮下接种于45只5周龄裸鼠的左后肢腹股沟,当皮下肿瘤直径为8 mm左右时,完全随机化分为3组(n=15):Control组(腹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IL-2组(皮下注射IL-2)、IL-2+TIP组(皮下注射IL-2+腹腔
期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尽管在不同疾病环境中NSCLC患者表现出对标准方案化疗的优越性,但在对化疗耐受及存在基因突变的高分子选择的患者中,反应率仍较低,这与已知有限的生物标志物、肿瘤微环境的复杂和动态性有关。研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为新型组合策略奠定了基础。联合治疗不仅使治疗的疗效得到提高,而且使客观缓解率得到明显改善。
尽管对于乳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技术不断改进,但仍有许多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过放疗,预后和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保乳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肿块切除后(即二次保乳术)辅以近距离照射技术可以取得与补救性根治术相似的效果,是值得考虑的一项治疗方案。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导致CKD进展,并带来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的上升,而降尿酸治疗可为CKD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选择。文中主要对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促尿酸排泄药、尿酸酶类药物以及降尿酸中医药方剂在CKD患者中的疗效作一综述。
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是血管介入治疗及血管造影术中使用对比剂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它在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中居第三位。CIN主要以预防为主,包括水化治疗、对比剂种类和渗透压的选择、药物的防治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防治对比剂肾病。本文主要对CIN的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防治对策、他汀类药物防治对比剂肾病目前的循证医学
IgG4相关性肾病(IgG4-RKD)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主要包括IgG4相关的小管间质性肾炎(IgG4-TIN)和IgG4相关的膜性肾病(IgG4-MN)两个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大多数IgG4-RKD患者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微量蛋白尿,偶有显微镜下血尿,或肿物引起的尿路梗阻。病理表现以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和电镜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的数据表明异常糖基化的IgA1(Gd-IgA1)生产过剩,进而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IgA1-IC、IgA1-IgG-IC)沉积于肾小球系膜,从而释放细胞因子、诱导炎症反应、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系膜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增加,进而造成肾小球损伤。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由泌尿生殖道感染所引起的脓毒血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临床急症,其死亡率在20%~42%,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我们泌尿外科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结合现在的治疗新进展,重点探索尿源性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抗原分子的早期改变,从而为我们的早期诊断以及结合机体免疫来达到最佳的治疗寻找证据。
临床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疾病关键蛋白以及可以用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尿蛋白组学是非常适合研究肾脏状态的,尤其是慢性肾脏病尿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都有很重要的发现。本文就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疾病中的诊断方面重点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