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全体学生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将任务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如何构建这种高效课堂呢?
一、驾驭课堂,巧妙处理知能点
教师素质和学养的深厚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要素。这需要语文教师把教材研究得尽量通透。一个思路清楚、重点明晰的课堂设计如导航仪,能引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筹帷幄,更好地驾驭课堂,紧抓重难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如笔者讲授张洁《我的四季》一文,因其内容较多,而教学计划中只安排了一课时,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找出贯穿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交流探讨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作家谈生命——课外延伸。其他的诸如字词、作者简介、解题等方面,或在课前安排学生自学解决,或课堂上蜻蜓点水一番即可。教师对教材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科学把握,不仅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让师生在生命的共同涌动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其间的快乐不言而喻。
二、审时度势,争创个性化教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形成富有成效的属于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综合素养,也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会流淌并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举手投足都浸透着文化芳香,那种魅力是无穷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如沐春风。
其次,语文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情感的交流、品格的塑造、素质的培养。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范文堪称经典,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因为作者不同,所以课文都有自己不同的韵味,作为教师,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教师要永远怀揣着一颗爱心,慈爱和微笑如一根情感的纽带,又好似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学中,用良好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也能融入其中,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三、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生气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已为定论的东西,要为他们搭建释疑解难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并非硬“灌”。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理应牢固树立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一边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一边通过教材的佳作名篇,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鉴赏,去分析、去评价,借以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从而掌握观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可以立足其独有的意象和精当、形象的用词,让学生弄懂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特别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以及蔑视当权者、敢于挑战旧秩序、建立新世界的豪情壮志,从而鼓励学生在新时代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敢于担当历史责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做奋发有为的时代骄子。
四、学法指导,让课堂预设产生最佳生成
学贵得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习惯,巧妙的学习方法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保证。但是,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学法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的坚持不懈与教育智慧。这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以生为本,把学习、探索的权利真正归还给学生自己,也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语文课堂才更容易开出美丽的生成之花。
如教学《雷雨》一文,第一课时之后,对于剧中的人物关系,学生已经清晰明了。基于此,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人物做了分析,感兴趣的焦点还是落在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上。这时,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没感情,不然他不可能如此薄情”。反方则认为“有感情,因为他保留了以前的东西和生活习惯”……
这些都是很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学生也道不出其他太多的内容,当双方争论得难分上下时,教师再来做争论方向上的引导:“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双方家庭关系是怎样的?”
之后的讨论,学生都开始理性起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不管最后有没有一个定论,他们都在思维的碰撞中有了全新的体验,从而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五、体验成功,激励性评价催生高效课堂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无论有什么差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收获,高中生也不例外,总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能得到教师的激励与肯定。鉴于此,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一个成语,背一首古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为他们喝彩。即便是学生出了错,我们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他们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提高,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及时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刺激,紧张的气氛也得以活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一旦建立了自信,就定能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科学地落实课改精神,以“高效课堂”为宗旨,不断反思,就定能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高级中学(226300)
一、驾驭课堂,巧妙处理知能点
教师素质和学养的深厚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要素。这需要语文教师把教材研究得尽量通透。一个思路清楚、重点明晰的课堂设计如导航仪,能引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筹帷幄,更好地驾驭课堂,紧抓重难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如笔者讲授张洁《我的四季》一文,因其内容较多,而教学计划中只安排了一课时,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找出贯穿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交流探讨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作家谈生命——课外延伸。其他的诸如字词、作者简介、解题等方面,或在课前安排学生自学解决,或课堂上蜻蜓点水一番即可。教师对教材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科学把握,不仅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让师生在生命的共同涌动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其间的快乐不言而喻。
二、审时度势,争创个性化教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形成富有成效的属于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综合素养,也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会流淌并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举手投足都浸透着文化芳香,那种魅力是无穷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如沐春风。
其次,语文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情感的交流、品格的塑造、素质的培养。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范文堪称经典,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因为作者不同,所以课文都有自己不同的韵味,作为教师,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教师要永远怀揣着一颗爱心,慈爱和微笑如一根情感的纽带,又好似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学中,用良好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也能融入其中,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三、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生气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已为定论的东西,要为他们搭建释疑解难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并非硬“灌”。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理应牢固树立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一边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一边通过教材的佳作名篇,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去鉴赏,去分析、去评价,借以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从而掌握观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可以立足其独有的意象和精当、形象的用词,让学生弄懂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特别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以及蔑视当权者、敢于挑战旧秩序、建立新世界的豪情壮志,从而鼓励学生在新时代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敢于担当历史责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做奋发有为的时代骄子。
四、学法指导,让课堂预设产生最佳生成
学贵得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习惯,巧妙的学习方法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保证。但是,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学法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的坚持不懈与教育智慧。这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以生为本,把学习、探索的权利真正归还给学生自己,也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语文课堂才更容易开出美丽的生成之花。
如教学《雷雨》一文,第一课时之后,对于剧中的人物关系,学生已经清晰明了。基于此,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人物做了分析,感兴趣的焦点还是落在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上。这时,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没感情,不然他不可能如此薄情”。反方则认为“有感情,因为他保留了以前的东西和生活习惯”……
这些都是很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学生也道不出其他太多的内容,当双方争论得难分上下时,教师再来做争论方向上的引导:“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双方家庭关系是怎样的?”
之后的讨论,学生都开始理性起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不管最后有没有一个定论,他们都在思维的碰撞中有了全新的体验,从而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五、体验成功,激励性评价催生高效课堂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无论有什么差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收获,高中生也不例外,总是希望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能得到教师的激励与肯定。鉴于此,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一个成语,背一首古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为他们喝彩。即便是学生出了错,我们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他们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提高,切不可伤及学生的自尊。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及时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刺激,紧张的气氛也得以活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一旦建立了自信,就定能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科学地落实课改精神,以“高效课堂”为宗旨,不断反思,就定能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高级中学(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