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的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_基本任务。其目的就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绕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天然林保护;防护林的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1.前言
目前,我国的林业建设将实现由以产业为主向以公益事业为主、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五大历史转变,从而进入了一个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新的历史阶段。林业工程建设任务的实施,不仅对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工程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建设,使天然林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计划工程。
2.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指导思想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进一步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标
2.2.1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实施内容。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2.2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实施内容。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2.2.3天然林资源得到根本恢复,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利用人工林为主,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原则
2.3.1坚持量力而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作保证,要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的财力来安排工程的进度和范围,并且各项基础工作要跟上工程进度,如种苗基地建设要跟上营林造林建设任务等,否则,就会因为资金不足或基础工作跟不上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和质量。各实施单位因木材停产或大幅度减产,并且对依靠木材生产经营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单位造成危机,使原本就负债累累的企业雪上加霜,所以各实施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2.3.2坚持突出重点。要把那些生态比较脆弱、天然林又相对集中,且正在受到破坏;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区,作为工程的重点。对集中连片,形成适度规模,便于集中管护和治理的地区,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2.3.3坚持事权划分。事权划分就是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根据实施主体的隶属关系和行业性质进行划分,主要体现在投资和相关配套政策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3.4坚持工程实施地方负全责。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受国务院委托,行使中央的监管权利,负责工程实施的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和调控。
2.3.5坚持森工企业由采伐森林向营造林转移。国有林区的开发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森工企业的建立担负着满足国家建设对木材需要的重任,由于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不足,多年来森工企业一直以森林采伐为主。因此要轉变企业的经营思想,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由采伐森林向营造林转变。
3、防护林工程的建设
3.1加强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加强我国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特殊的生态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防护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防护林建设是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强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3.2加强防护林建设的措施
3.2.1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长防林建设的意识。我们把舆论宣传作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对长防林建设重大意义、紧迫性、必要性认识的强大手段,动员全社会参加长防林建设,增强参与意识。
3.2.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目标任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坚持以改善农业基本条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工程建设与振兴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建设以防护林为主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科学布局,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林果药、长中短有机结合,片、带、网、点相宜设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挥的新型防护林体系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把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实行多种方式造林,造管并重;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层结构;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质量第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作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原则。
3.2.3党政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建长防林是工程建设的关键。
3.2.4加强管理,狠抓质量,是保证长防林工程建设成效的核心。
为确保长防林一期工程建设的成效,很抓了工程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
3.2.5树立样板,层层示范,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先导示范作用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方法。
3.2.6培养管理、技术人才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
3.2.7依法治林,将长防林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是工程建设的保障。
3.2.8科技推广是提高长防林建设成效的生产力。
3.2.9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是工程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重要渠道。
4,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4.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目标
是要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上的农业生产停止下来,代之以林草植被的恢复,以实现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的主要政策措施
4.2.1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
4.2.2向退耕户提供现金补贴。
4.2.3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
4.2.4实行个体承包。
4.2.5实行“退一还二、还三”甚至更多,即农民除了负责每退一亩耕地造林,还要承担两亩或两亩以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任务。
4.2.6实行报账制,即农户按规定数量和进度进行退耕还林(草),林业部门组织检查验收退耕还林(草)的进度、质量及管护情况,农户凭发放的退耕任务卡和验收证明,按报账制办法领取粮食和现金补助。
5、结束语
采取一切措施加强林业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天然林保护;防护林的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1.前言
目前,我国的林业建设将实现由以产业为主向以公益事业为主、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五大历史转变,从而进入了一个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新的历史阶段。林业工程建设任务的实施,不仅对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工程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建设,使天然林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家中长远计划工程。
2.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指导思想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进一步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标
2.2.1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实施内容。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2.2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实施内容。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2.2.3天然林资源得到根本恢复,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利用人工林为主,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原则
2.3.1坚持量力而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作保证,要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的财力来安排工程的进度和范围,并且各项基础工作要跟上工程进度,如种苗基地建设要跟上营林造林建设任务等,否则,就会因为资金不足或基础工作跟不上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和质量。各实施单位因木材停产或大幅度减产,并且对依靠木材生产经营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单位造成危机,使原本就负债累累的企业雪上加霜,所以各实施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2.3.2坚持突出重点。要把那些生态比较脆弱、天然林又相对集中,且正在受到破坏;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区,作为工程的重点。对集中连片,形成适度规模,便于集中管护和治理的地区,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2.3.3坚持事权划分。事权划分就是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根据实施主体的隶属关系和行业性质进行划分,主要体现在投资和相关配套政策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3.4坚持工程实施地方负全责。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受国务院委托,行使中央的监管权利,负责工程实施的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和调控。
2.3.5坚持森工企业由采伐森林向营造林转移。国有林区的开发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森工企业的建立担负着满足国家建设对木材需要的重任,由于当时的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对森林生态功能认识不足,多年来森工企业一直以森林采伐为主。因此要轉变企业的经营思想,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由采伐森林向营造林转变。
3、防护林工程的建设
3.1加强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加强我国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特殊的生态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防护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防护林建设是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强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3.2加强防护林建设的措施
3.2.1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长防林建设的意识。我们把舆论宣传作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对长防林建设重大意义、紧迫性、必要性认识的强大手段,动员全社会参加长防林建设,增强参与意识。
3.2.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目标任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坚持以改善农业基本条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工程建设与振兴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建设以防护林为主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科学布局,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林果药、长中短有机结合,片、带、网、点相宜设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挥的新型防护林体系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把以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为中心,以遏制水土流失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实行多种方式造林,造管并重;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层结构;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质量第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作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原则。
3.2.3党政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建长防林是工程建设的关键。
3.2.4加强管理,狠抓质量,是保证长防林工程建设成效的核心。
为确保长防林一期工程建设的成效,很抓了工程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
3.2.5树立样板,层层示范,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先导示范作用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方法。
3.2.6培养管理、技术人才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
3.2.7依法治林,将长防林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是工程建设的保障。
3.2.8科技推广是提高长防林建设成效的生产力。
3.2.9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是工程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重要渠道。
4,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4.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目标
是要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上的农业生产停止下来,代之以林草植被的恢复,以实现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的主要政策措施
4.2.1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
4.2.2向退耕户提供现金补贴。
4.2.3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种苗。
4.2.4实行个体承包。
4.2.5实行“退一还二、还三”甚至更多,即农民除了负责每退一亩耕地造林,还要承担两亩或两亩以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任务。
4.2.6实行报账制,即农户按规定数量和进度进行退耕还林(草),林业部门组织检查验收退耕还林(草)的进度、质量及管护情况,农户凭发放的退耕任务卡和验收证明,按报账制办法领取粮食和现金补助。
5、结束语
采取一切措施加强林业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