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特点,将专业课教育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并进行持续改进[1]。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工科专业课应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工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 “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讲授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风气,加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代责任和奉献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力工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3]。
二、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把各种保护的基本原理与实际联系起来[4],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教学应该与工程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
1、工程项目研究
工程项目研究以实际电力系统的保护需求为背景,以系统中实际继电保护配置为对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方式对多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工程计算和配置等进行深入学习,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应用的继电保护实施方案。工程设计项目分为电流保护项目和距离保护项目,要求学生进行硬件部分设计和软件程序编写,以单片机为主芯片实现各种保护方案。工程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体验,通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书本理论,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2、课题讨论
课题讨论将结合实际的电网络结构,对过电流保护、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等问题进行研讨。学生自由结组,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并小组讨论,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的形式,形成讨论结果,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课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知识的延伸,实际的工程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理解。合作性的讨论和交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堂教学主要讲授输电线路和电力设备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教师应充分挖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时事热点、名人事迹、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实现课本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针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可以对比中外大型停电事故,令学生体会我国电网可靠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授阶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时,通过继电保护事故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接地保护,介绍单相接地故障中故障选线难题,鼓励学生从行业需求出发,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培养担当精神。讲授纵联保护中的通信信道时,介绍高山地区高科技融冰,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高铁人工除冰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始终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以及人格品质的塑造。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研究时,学生在设计微机保护以及调试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我国及其他各国的微机保护发展现状有所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在讨论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影响题目时,需要学生查阅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发展现状,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行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杨奇逊院士和赵梓森院士等科学家的科研经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自主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将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四、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将课件和教学视频提前上传供学生预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选人、随堂测试、问卷调查、小组评价等课堂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强国”APP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课内知识点就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进行讨论。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反馈形成闭环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总体目标。
五、结语
本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思政融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革。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的向學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刘洪丽,李婧,李亚静,等.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法探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43(3):6.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稿[N].新华社,2016.12.08
[3]刘紫燕,马珊珊,刘剑.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移动通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J]. 现代计算机(24):4.
课题基金: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改革项目(2020KCSZ0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并进行持续改进[1]。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工科专业课应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工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 “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讲授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风气,加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代责任和奉献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力工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3]。
二、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把各种保护的基本原理与实际联系起来[4],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教学应该与工程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
1、工程项目研究
工程项目研究以实际电力系统的保护需求为背景,以系统中实际继电保护配置为对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方式对多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工程计算和配置等进行深入学习,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应用的继电保护实施方案。工程设计项目分为电流保护项目和距离保护项目,要求学生进行硬件部分设计和软件程序编写,以单片机为主芯片实现各种保护方案。工程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体验,通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书本理论,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2、课题讨论
课题讨论将结合实际的电网络结构,对过电流保护、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等问题进行研讨。学生自由结组,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并小组讨论,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的形式,形成讨论结果,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课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知识的延伸,实际的工程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理解。合作性的讨论和交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堂教学主要讲授输电线路和电力设备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教师应充分挖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时事热点、名人事迹、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实现课本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针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可以对比中外大型停电事故,令学生体会我国电网可靠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授阶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时,通过继电保护事故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接地保护,介绍单相接地故障中故障选线难题,鼓励学生从行业需求出发,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培养担当精神。讲授纵联保护中的通信信道时,介绍高山地区高科技融冰,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高铁人工除冰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始终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以及人格品质的塑造。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研究时,学生在设计微机保护以及调试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我国及其他各国的微机保护发展现状有所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在讨论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影响题目时,需要学生查阅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发展现状,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行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杨奇逊院士和赵梓森院士等科学家的科研经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自主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继承和弘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将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四、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将课件和教学视频提前上传供学生预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选人、随堂测试、问卷调查、小组评价等课堂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强国”APP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课内知识点就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进行讨论。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反馈形成闭环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总体目标。
五、结语
本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思政融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革。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的向學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刘洪丽,李婧,李亚静,等.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法探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43(3):6.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稿[N].新华社,2016.12.08
[3]刘紫燕,马珊珊,刘剑.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移动通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J]. 现代计算机(24):4.
课题基金:燕山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改革项目(2020KCSZ006):“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