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壮大,高职英语教学面临教学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文章基于对高职英语测试现状和高职英语教学要求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构建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这一模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如何把先进的语言测试理论和教学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对于转变高职英语教学理念,推动英语测试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测试基本模式高职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詹春芳(1970- ),女,广西博白人,北海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测试。(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095-02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英语教学面临着教学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迫切需要为高职英语的教学和测试构建一个合理的具有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模式。本文即以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测试模式为改革设想,探讨如何把先进的语言测试理论和教学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一、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测试模式的必要性
(一)英语测试的意义和作用
英语测试既是巩固所学知识,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又是评估学生语言能力,进行智力开发的手段。英语测试和英语教学两者缺一不可。Hughes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即存在教学合适、合理但测试不佳的情形,这时测试会有消极的反拨作用,也存在教学不合理但测试能够对之施加正面影响的情形,此时测试就有积极的反拨作用。测试与教学既互相促进又彼此制约,教学从目标、内容与手段等方面制约着测试,而测试又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反拨作用。这种反拨作用具有二重性:科学的测试可以给教学指明正确方向,将英语教学引入健康的轨道;而不科学或使用不当的测试,则可以指错英语教学方向,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二)高职英语测试的现状
1.测试的内容不合理。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和测试与其他普通高校的英语测试一样,只以普通语言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为内容,忽视了不同职业对语言使用上的差别,忽视对专业英语的培养,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和职业院校的行业导向,混淆了职业院校和非职业高校的培养目标。
2.测试的内容结构不合理。只考核普通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缺乏专业英语素质的考核。测试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脱节,是造成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生英语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高职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和测试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专业英语是英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英语语言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因此,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在教学与测试中不仅不能绝对地分开,而且要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基本的模式中。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可能破坏学习者英语素质的完整性。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或只有普通英语教学与测试,或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被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来进行教学与测试。因此,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与考核评估体系在指导英语教学改革和激励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三)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与特点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创新性成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制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设计教学、设计考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理论性、研究性教育,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性要求较高,而理论性要求相对较低;二是面向具体职业的实用性。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与测试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要把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二是结合市场需要和就业前景,适当结合择业资格考试,开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专业英语课程;三是将专业英语作为英语测试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英语很难发挥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改变目前高职英语测试的不合理现状迫在眉睫。改革目前高职英语测试的现状,使英语测试能发挥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英语测试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必须以《基本要求》为依据,以科学的、先进的教学与测试理论为理论基础,除了考核普通英语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把专业英语素质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此外,这一模式必须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二、构建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
(一)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
语言,作为交际的首要工具通常为人类所共有,具有一个同期的社会认知基础。尽管语言相互间存在差异,但它们在本质与基本结构上有共同点。既然人们在语言学习的层次与语言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使语言测试任务保持不变的就是有效的测试活动所描述和区别的那些层次与水平。事实上,语言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同的使用者和语域。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本身是一个持续的、独立的和终生的过程。这就要求人们有保持持续发展和合理选择的能力。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间质的一致性的折射,以及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均能够在一个基本的测试模式中找到。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3+x+1”。“3”在此指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基础知识与共同部分,例如,所有语言学习者应该或被期待拥有的语言水平,它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3a),四项基本技能(3b)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c);“x”指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部分(如不同专业),主要指以内容、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风格方面的语域中的区别;“1”是指学能测试。在所有交际性测试模式的参考内容中,“3”这部分是必须考的。可变的“x”根据语言使用的不同,从内容、形式上是有区别的(比如按专业英语分)。“1”部分用于作为选拔合格的人才和诊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进展的参考,同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一个学能测试主要预测语言学习者的可持续进步。一个学习者的外语能力不因他的智力、知识与技能而相同,而是呈现为某种共性和稳定的状态。它被表现为人们借助恰当的语言运用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一种可能性。由于它不是一种既有的或已获得的实际能力,它的必要性、意义和唯一性要求它应该作为外语测试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潜体系。事实上,这样的学能测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各样的评价性和选择性测试中,如中国的技术学校入学考试,外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尤其是美国的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和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等考试中。
这个基本测试模式的优点在于它不但考核了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要求掌握的普通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考核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与运用,同时兼顾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英语教育应该实现英语等级证与专业英语技能证书并行。这一培养目标在高职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对普通英语素质的要求为高职毕业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而对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则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保证。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英语技能考试。
(二)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所提出的高职英语测试模式是可行的,并可在校内实施。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具备中学英语的知识结构与水平的基础上,且实施的是常规教育。一般来说,高职对所有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即所有学生必须获取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区别在于不同专业英语使用的差异。因此该模式中包含了专业英语的考核。这一模式既能评价整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区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把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
1.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高职人才英语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公共英语教育来实施的,且各专业均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他们都要求掌握英语语言的共性,即普通英语。他们的区别在于在授受高等教育期间和之后与专业结合后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的不同,因此他们又要求掌握英语语言的个性,即语言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这种差异在英语学习上表现是明显的。不同专业由于他们的培养目标和将来的职业需求不同,英语语言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是相互区别的。另外,作为未来职业的辅助工具,非英语专业对英语学习与运用都有他们明确的目的。他们充分认识到他们未来职业对英语听、说、读、写要求的不同。这一方面是顺应自然规律和对社会现实的适应;另一方面,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所提出的英语测试基本模式是这个原则的一个体现,可以反映英语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动态发展过程与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一,它是一个真实反映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相对综合与动态的模式;第二,它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并为语言学习实践服务,明确学生专业与未来需求的差异,也体现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第三,它满足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第四,它反映并保证了语言测试的积极反馈作用及努力预测和推动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能力的持续发展;第五,在这个模式下,各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更具灵活性。从以上五方面来看,这一模式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的实施。既然语言测试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和教育服务的,那么一个能提供积极反馈作用的综合而动态的测试模式是必要的。用于测试的材料和语言抽样应该来自人们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而不是只用于课堂的人造语言,即真实交际情境中广泛的语境和丰富的符合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的信息。测试的目的和任务或学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和职业中最可能需要的外语能力在不同专业中应该明确并有区别。同时,可以用不同的试题来测试不同专业的学生,但必须避免极端化。
三、结论
新的人才观、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素质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测试作为评价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的人才质量观的指导下,必须对英语测试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使师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高职英语测试的重点不是检测学生掌握了多少英语知识,而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学习并实践高职教育理论。上文提出了高职英语测试的基本模式并着重探讨了其实用性和可实施性,旨在对我们转变高职英语教学观念和英语测试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并起一点推动作用。
这一模式的实施还要求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上作相应的改革与整合,而如何整合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艰苦的探索与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岚清.关于外语教学改革的讲话[N].文汇报,1996-09-13.
[3]Hughes A.Testing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关键词]英语测试基本模式高职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詹春芳(1970- ),女,广西博白人,北海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测试。(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0-0095-02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英语教学面临着教学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迫切需要为高职英语的教学和测试构建一个合理的具有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模式。本文即以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测试模式为改革设想,探讨如何把先进的语言测试理论和教学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一、构建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测试模式的必要性
(一)英语测试的意义和作用
英语测试既是巩固所学知识,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又是评估学生语言能力,进行智力开发的手段。英语测试和英语教学两者缺一不可。Hughes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即存在教学合适、合理但测试不佳的情形,这时测试会有消极的反拨作用,也存在教学不合理但测试能够对之施加正面影响的情形,此时测试就有积极的反拨作用。测试与教学既互相促进又彼此制约,教学从目标、内容与手段等方面制约着测试,而测试又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反拨作用。这种反拨作用具有二重性:科学的测试可以给教学指明正确方向,将英语教学引入健康的轨道;而不科学或使用不当的测试,则可以指错英语教学方向,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二)高职英语测试的现状
1.测试的内容不合理。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和测试与其他普通高校的英语测试一样,只以普通语言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为内容,忽视了不同职业对语言使用上的差别,忽视对专业英语的培养,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和职业院校的行业导向,混淆了职业院校和非职业高校的培养目标。
2.测试的内容结构不合理。只考核普通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缺乏专业英语素质的考核。测试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脱节,是造成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生英语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高职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和测试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专业英语是英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英语语言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因此,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在教学与测试中不仅不能绝对地分开,而且要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基本的模式中。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可能破坏学习者英语素质的完整性。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或只有普通英语教学与测试,或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被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来进行教学与测试。因此,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与考核评估体系在指导英语教学改革和激励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三)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与特点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创新性成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制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设计教学、设计考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理论性、研究性教育,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性要求较高,而理论性要求相对较低;二是面向具体职业的实用性。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与测试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要把学生掌握“够用”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二是结合市场需要和就业前景,适当结合择业资格考试,开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专业英语课程;三是将专业英语作为英语测试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英语很难发挥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改变目前高职英语测试的不合理现状迫在眉睫。改革目前高职英语测试的现状,使英语测试能发挥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英语测试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必须以《基本要求》为依据,以科学的、先进的教学与测试理论为理论基础,除了考核普通英语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把专业英语素质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此外,这一模式必须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二、构建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
(一)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
语言,作为交际的首要工具通常为人类所共有,具有一个同期的社会认知基础。尽管语言相互间存在差异,但它们在本质与基本结构上有共同点。既然人们在语言学习的层次与语言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使语言测试任务保持不变的就是有效的测试活动所描述和区别的那些层次与水平。事实上,语言的差异主要在于不同的使用者和语域。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本身是一个持续的、独立的和终生的过程。这就要求人们有保持持续发展和合理选择的能力。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间质的一致性的折射,以及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均能够在一个基本的测试模式中找到。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3+x+1”。“3”在此指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基础知识与共同部分,例如,所有语言学习者应该或被期待拥有的语言水平,它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3a),四项基本技能(3b)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c);“x”指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部分(如不同专业),主要指以内容、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风格方面的语域中的区别;“1”是指学能测试。在所有交际性测试模式的参考内容中,“3”这部分是必须考的。可变的“x”根据语言使用的不同,从内容、形式上是有区别的(比如按专业英语分)。“1”部分用于作为选拔合格的人才和诊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进展的参考,同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一个学能测试主要预测语言学习者的可持续进步。一个学习者的外语能力不因他的智力、知识与技能而相同,而是呈现为某种共性和稳定的状态。它被表现为人们借助恰当的语言运用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一种可能性。由于它不是一种既有的或已获得的实际能力,它的必要性、意义和唯一性要求它应该作为外语测试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潜体系。事实上,这样的学能测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各样的评价性和选择性测试中,如中国的技术学校入学考试,外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尤其是美国的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和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等考试中。
这个基本测试模式的优点在于它不但考核了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要求掌握的普通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考核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与运用,同时兼顾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英语教育应该实现英语等级证与专业英语技能证书并行。这一培养目标在高职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对普通英语素质的要求为高职毕业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而对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则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保证。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英语技能考试。
(二)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所提出的高职英语测试模式是可行的,并可在校内实施。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具备中学英语的知识结构与水平的基础上,且实施的是常规教育。一般来说,高职对所有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即所有学生必须获取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区别在于不同专业英语使用的差异。因此该模式中包含了专业英语的考核。这一模式既能评价整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区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把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
1.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高职人才英语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公共英语教育来实施的,且各专业均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他们都要求掌握英语语言的共性,即普通英语。他们的区别在于在授受高等教育期间和之后与专业结合后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的不同,因此他们又要求掌握英语语言的个性,即语言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这种差异在英语学习上表现是明显的。不同专业由于他们的培养目标和将来的职业需求不同,英语语言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是相互区别的。另外,作为未来职业的辅助工具,非英语专业对英语学习与运用都有他们明确的目的。他们充分认识到他们未来职业对英语听、说、读、写要求的不同。这一方面是顺应自然规律和对社会现实的适应;另一方面,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所提出的英语测试基本模式是这个原则的一个体现,可以反映英语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动态发展过程与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一,它是一个真实反映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相对综合与动态的模式;第二,它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并为语言学习实践服务,明确学生专业与未来需求的差异,也体现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第三,它满足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第四,它反映并保证了语言测试的积极反馈作用及努力预测和推动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能力的持续发展;第五,在这个模式下,各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更具灵活性。从以上五方面来看,这一模式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的实施。既然语言测试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和教育服务的,那么一个能提供积极反馈作用的综合而动态的测试模式是必要的。用于测试的材料和语言抽样应该来自人们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而不是只用于课堂的人造语言,即真实交际情境中广泛的语境和丰富的符合语言习惯的语言表达的信息。测试的目的和任务或学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和职业中最可能需要的外语能力在不同专业中应该明确并有区别。同时,可以用不同的试题来测试不同专业的学生,但必须避免极端化。
三、结论
新的人才观、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素质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测试作为评价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的人才质量观的指导下,必须对英语测试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使师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高职英语测试的重点不是检测学生掌握了多少英语知识,而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学习并实践高职教育理论。上文提出了高职英语测试的基本模式并着重探讨了其实用性和可实施性,旨在对我们转变高职英语教学观念和英语测试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并起一点推动作用。
这一模式的实施还要求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上作相应的改革与整合,而如何整合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艰苦的探索与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岚清.关于外语教学改革的讲话[N].文汇报,1996-09-13.
[3]Hughes A.Testing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