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向上生长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8月,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院校毕业,来到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工作。两次实习,我的主攻方向均为小学数学,满心期待在数学领域一展身手,可却在报到第一天被宣布教语文。焦虑、无助充斥着我的内心,我不知道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从哪里启程。看出我有畏难情绪的丁永真校长,带着我走进了语文教研组,逐一向我介绍德高望重的语文教学前辈,并把我还算优异的求学经历介绍给大家,在大家鼓励的目光中,我不安的心绪得到些许抚慰,从此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不再是孤单地一个人行走,我有了导师,有了团队,更有了执着前行的力量。
  春·新——在沃土中萌发
  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我总是手捧书本勤学好问地穿梭于各个办公室,一摞摞泛黄的笔记本上,留下了我语文教学的青葱记忆。尽管我很努力地汲取着有关语文教学的知识、经验,然而“残酷”的事实还是将我彻底击溃。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排名年级倒数第二。我当时带的可是教务主任、毕业班老师家孩子所在的班,我该如何面对我的领导、同事和家长?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课堂,自我诊断,冷静思考。最初的日子里,我请师父走进我的课堂,帮我改进教学;我用手机录下自己每节课的授课过程,回家后进行回放寻找问题;我总是先听师父的课,再去教我们班的孩子。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课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语言缺乏魅力,课堂缺少灵动,教学不够机智,教材解读不到位,课堂缺乏一种整体感与节奏感……针对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课堂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把每一节常态课当作公开课来设计、思考,并主动邀请老专家、经验丰富的同事为我的课堂指导把脉,帮助改进。这段让我经历了“凤凰涅槃”似的淬炼过程,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使我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班级的成绩也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并一直保持到毕业。2014年5月,我被授予淮安市“优秀青年教师标兵”的光荣称号。同年11月,在淮安市第三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以综合实力第2名的成绩被评为“十项全能标兵”。
  夏·绚——在雨露中成长
  2007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到天明教育集团小学部工作。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不仅要面对烦琐的行政工作,还要兼顾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对我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恰逢此时,我又接到要代表淮安市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的任务。为了上好《望月》这节课,我先后十易其稿,几乎把年级所有班级都试教了一遍。还记得,在临行前两天的试教中,大家因为一个环节,在办公室讨论到深夜12点,待同事们各自离去后,我又重新将教案梳理了一遍,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进行反复试讲……深夜两点回到家后,看到熟睡的儿子,和一直在等我的妻子,内心充盈着幸福的同时,想到自己一个月来忽略了家庭,不由满心愧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5月,在苏州举行的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我执教的《望月》一课,凭着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在迁移联想中放飞“想象之美”,丰富学生的文字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教学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最终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回想这次赛课的经历,在一次次争论研讨、肯定与否定中,我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清晰的认知。以前更多想到的是根据教参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背后的思考几乎未曾考虑,尤其常常忽视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已有基础和学习障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次赛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领悟:教师心中不仅要有文本,更重要的是要有学生,有具体的学生。要构建“双本”(学生与文本)视域下语文教学新生态,呈现由“感”而“悟”,由“积累”到“运用”,由“理解”到“创造”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这次课堂教学竞赛也成为我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课堂上,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会带着思考去听课、评课与上课,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汇集成文。2008年7月,刚刚放暑假,我便收到一个来自《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的大信封。打开后,兴奋地发现竟然是一个月前围绕组内考核课而撰写的文章《用生命诠释“生命”的意义——〈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谈》发表了,更加让我意外的是文章还被安排在“名师设计”版块。9月,惊喜再至,《望月》一课的教学设计与评析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后来,我又陆续在《班主任之友》《小學教学参考》上发表了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小文章。这以后,下班后继续笔耕,对着电脑记录下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感悟成为我工作、生活的常态,我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别样幸福,成就感十足。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正是由于不断地写作,让我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憧憬着能登上一个更高的学术平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主课题的中期调研,在聆听了时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彭钢等一行专家的指导后,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除了立足课堂,钻研教学,更要有课题研究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支撑,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逐步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于是,我针对“口语交际”这类薄弱课型开展研究,客观分析当下现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提出“基于学生生活改进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主张。我设想,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学生生活为蓝本,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模糊课内外的界限,让学生在大语境中学习口语交际。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我最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教学改进研究”。那段日子,我埋首于理论的研修,躬耕于课堂的实践,将反思勤付笔端;那段日子,我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们立足学生成长,对接课堂教学,开展真研究,看到实验班的学生在年级各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我们欣喜万分,课题组的教师们也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科研的魅力。
  秋·阔——在层林中浸染
  在我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蒙受到多重关怀与帮助,我一直心怀感恩。
  作为“新基础教育”实验兼职研究员,我认真研读华师大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和李振涛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并积极执教研讨课,围绕“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先后执教了《青铜葵花》阅读推荐和推进课。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从“广泛阅读”走向“深度阅读”,要从“陌生阅读”走向“立体阅读”,要做一个有生命质感的教师,要和学生在共读中共同成长!   2015年,淮安市成立首批特级教师工作室,我有幸加入唐玉辉特级教师工作室,在导师唐玉辉校长的关心指导和鞭策鼓励下,我不断实践探索,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先后多次应邀为青海、云南、宁夏、广西等国培班学员或本市乡镇老师执教公开课20余节,开设讲座10余次,得到受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不断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所思所想付诸实践,在基于学校“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和“类课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言语实践”的阅读教学主张,并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围绕研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也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在我前行的路上,许多人让我铭心难忘:臧永年、董永岁两位老专家给予我语文教学的启蒙教育;《江苏教育》主编张俊平先生给予我论文写作的指导;盐城师院史成明教授为我搭建与外省市语文同仁交流学习的机会;省特级教师、市教研室杨红梅书记提供给我更多锤炼与发展的平台;省特级教师、我校分管教学的张凤英校长手把手地指导我上课磨课……我要感谢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给予我温暖的人,因为他们,我才有了成长的不竭动力!
  冬·思——在冰雪中积淀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多种路径,每位教师都在沿着自己的方式行走,除了立足课堂,我觉得有两种常态方式,可以伴随我们专业成长的脚步一路走下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
  首先是阅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越来越开阔。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仅仅依靠课前翻阅教参、课堂上照本宣科而又想游刃有余地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已绝无可能。因此,博览群书不仅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喜好,更应是教师的一份责任。我的提包中常备一本《语文课程标准》,因为常读常新,《标准》必须对接真实的课堂才能真正领悟;我自费订阅《小学语文教与学》《江苏教育》等期刊,因为可以让我知晓当下教育教学最前沿的声音;我反复研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效教学决策》《民主主义与教育》《静悄悄的革命》《叶圣陶教育文集》等经典教育名著,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中外教育家的情怀与智慧;我阅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为言语智能而教》《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当今教学名师的相关著作,感受到他们身上勃发出的教育的爱与智慧;我还阅读了《史记》《哲学与人生》《沉默的大多数》《孩子,你慢慢来》《呼兰河传》等其他书籍,在多元阅读中,我汲取着丰富的精神养料。阅读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我生命成长的常态!
  其次是写作。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我从一开始撰写三五百字的教学随笔,到千字文的教學反思,再到学科专题类几千字的文章,就这样一路思考着、记录着,反思着、前行着。近5年,我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与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柏拉图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精灵,他让人知道往哪里发展,完成生命的拼图。”17年前,我跟随内心精灵的指引,踏上了教师的岗位。我从没后悔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相反,我为自己在懵懂的时候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感到由衷地庆幸!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心灵栖息的家园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路径。
  喜欢这样一句话:没有一棵树是在树苗种下去后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我想自己就是要成为这样一棵树,打好根基,不忘初心,朝着阳光,向上生长。
  ·人物档案·
  张军,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课程教学部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个人,淮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淮安市“533”学术拔尖人才;近5年在省、市级赛课中荣获一等奖6次,先后应邀为青海、云南、宁夏、广西等国培班学员,以及周边乡镇教师执教公开课20余节;在《江苏教育》《教学与管理》《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5个课题研究;辅导学生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习作200余篇。
其他文献
【关键词】留守儿童;权能感;教育支持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0-0033-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是权利得不到保障,也就是享受权利的能力被剥夺,这种剥夺导致留守儿童的权能感缺失,本文侧重探讨留守儿童权能感缺失的教育支持路径。  一、
由美国胸科学会、胸外科医师学会以及胸科放射学会制定的《恶性胸腔积液管理指南》于2018年10月1日在《美国呼吸和危重症监护医学杂志》发表。多学科专家组采用GRADE方法 (建
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modified critical care ultrasonic examination,M-CCUE)方案对非计划入ICU患者的评估价值,并分析其是否会影响医疗行为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