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积累;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
(2010)09(A)—0061—0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研究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语言积累的方法与途径。
一、语言积累的具体方法
1. 多读——语言积累的先导。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并且认真实践“四步阅读法”。“四步阅读法”是课题组总结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2. 多背——语言积累的巩固。我们总结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背诵方法:提纲背诵法、理解背诵法、抄背结合法。同时要求学生每日背一句,每周背一诗。
3. 多说——语言积累的强化。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如:复述训练法、自述训练法、语感训练法等。
4. 多写——语言积累的运用。我们要求学生常练笔。做法有:模仿课文精彩处写、挖掘课文空白处写、深化课文灵魂处写等,让学生以练笔促积累。
5. 课外——语言积累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经常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到四个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近期效益阅读与远期效益阅读相结合、激发阅读兴趣与布置一定量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与摘抄写作相结合。
二、语言积累的具体途径
明确了积累的做法后,我们着重对积累的途径进行了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确定了以下积累的途径:
(一)课内指导促积累
1. 通过整合,进行板块式积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举措。具体做法如下:(1)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材料进行积累;(2)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范例进行积累;(3)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积累。这种通过整合进行板块式积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实效性强、操作性强、实践性强。
2. 多元感悟,进行个性化积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动态生成的形成,便是有效积累的开始。“生成”往往会引发全班同学的思考、讨论,会激励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体验情感,会形成新的“生成”。促使生成最具活力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的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对话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1)在朗读对话中生成;(2)在形成问题中生成;(3)在个性化评价中生成;(4)在自主探究中生成。
3. 拓展阅读,在延伸中积累。拓展性阅读有如下教学策略:(1)在文本说写整合中拓展延伸;(2)在文本内容的补白中拓展延伸;(3)在课堂生成的问题中拓展延伸;(4)在对人物的补述中拓展延伸。
4. 读、思、议、写——语文实践式积累。语文实践的主要形式是读、思、议、写。这四者伴随着教学进程,始终相互交叉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5. 发挥学科整合作用,促进语言积累。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地位。整合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它重视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间的互融、互补、互促,以取代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思维方式。具体做法有:(1)将音、体、美等艺术课程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2)把语言学习与积累的触角伸入所有学科。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活动式积累
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是1998年开始进行的,在这12年的时间里,每学期我们都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分为:古诗考级、各类展示活动、现场比赛活动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古诗考级。古诗考级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一到十二级的级别设置考虑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到八级是普及型,九到十二级是提高型,让学生直面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考级活动全员参与,学校根据学生背会古诗的数量发给学生相应的等级证书。
第二板块:各类展示活动。我们鼓励学生把自己看作是一位编者,把自己的摘抄分门别类并配以插图,制成一本本精美的《文摘》放入自己的书架,以便他们定时翻阅。还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较好的作文,誊写后编成班级作文集或个人文集,供大家欣赏。
第三板块:现场比赛活动。每届读书活动我们都根据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现场比赛活动。活动有:儿歌、短文朗读比赛,现场“画诗”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童话剧表演比赛,成语大赛等。还引入了亲子活动:亲子朗诵会、书香家庭读书知识竞赛等。
语言积累;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
(2010)09(A)—0061—0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研究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语言积累的方法与途径。
一、语言积累的具体方法
1. 多读——语言积累的先导。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并且认真实践“四步阅读法”。“四步阅读法”是课题组总结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2. 多背——语言积累的巩固。我们总结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背诵方法:提纲背诵法、理解背诵法、抄背结合法。同时要求学生每日背一句,每周背一诗。
3. 多说——语言积累的强化。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如:复述训练法、自述训练法、语感训练法等。
4. 多写——语言积累的运用。我们要求学生常练笔。做法有:模仿课文精彩处写、挖掘课文空白处写、深化课文灵魂处写等,让学生以练笔促积累。
5. 课外——语言积累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经常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到四个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近期效益阅读与远期效益阅读相结合、激发阅读兴趣与布置一定量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与摘抄写作相结合。
二、语言积累的具体途径
明确了积累的做法后,我们着重对积累的途径进行了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确定了以下积累的途径:
(一)课内指导促积累
1. 通过整合,进行板块式积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举措。具体做法如下:(1)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材料进行积累;(2)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范例进行积累;(3)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积累。这种通过整合进行板块式积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实效性强、操作性强、实践性强。
2. 多元感悟,进行个性化积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动态生成的形成,便是有效积累的开始。“生成”往往会引发全班同学的思考、讨论,会激励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体验情感,会形成新的“生成”。促使生成最具活力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的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对话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1)在朗读对话中生成;(2)在形成问题中生成;(3)在个性化评价中生成;(4)在自主探究中生成。
3. 拓展阅读,在延伸中积累。拓展性阅读有如下教学策略:(1)在文本说写整合中拓展延伸;(2)在文本内容的补白中拓展延伸;(3)在课堂生成的问题中拓展延伸;(4)在对人物的补述中拓展延伸。
4. 读、思、议、写——语文实践式积累。语文实践的主要形式是读、思、议、写。这四者伴随着教学进程,始终相互交叉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5. 发挥学科整合作用,促进语言积累。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地位。整合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它重视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间的互融、互补、互促,以取代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思维方式。具体做法有:(1)将音、体、美等艺术课程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2)把语言学习与积累的触角伸入所有学科。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活动式积累
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是1998年开始进行的,在这12年的时间里,每学期我们都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分为:古诗考级、各类展示活动、现场比赛活动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古诗考级。古诗考级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一到十二级的级别设置考虑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到八级是普及型,九到十二级是提高型,让学生直面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考级活动全员参与,学校根据学生背会古诗的数量发给学生相应的等级证书。
第二板块:各类展示活动。我们鼓励学生把自己看作是一位编者,把自己的摘抄分门别类并配以插图,制成一本本精美的《文摘》放入自己的书架,以便他们定时翻阅。还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较好的作文,誊写后编成班级作文集或个人文集,供大家欣赏。
第三板块:现场比赛活动。每届读书活动我们都根据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现场比赛活动。活动有:儿歌、短文朗读比赛,现场“画诗”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童话剧表演比赛,成语大赛等。还引入了亲子活动:亲子朗诵会、书香家庭读书知识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