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张謇--我与张謇文化研究

来源 :江苏地方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时常有人会问我,你是何时开始研究张謇?为何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不太一样?对此,我总是笑答,我并不是专业研究张謇的人,只不过,我在张謇家乡南通工作了十几年,慢慢积累起对张謇的认知,并结合南通发展的需要,对张謇精神进行了一定的挖掘。我的一些观点,往往来自于对张謇精神的独特体悟,因而有点“与众不同”。
其他文献
一、运河的来历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天然的水道不叫运河。“运河”是到了近代才有的比较规范的名称,古代的史志上不一定能找到“运河”的名称,因为它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称渠,有的称沟,有的称渎,例如南京的破岗渎实际上就是运河。江南的运河比较发达。今天打开江南水乡那些大比例尺的地图,可以发现有些河道很规整,比如就是个直角或方块,其实这些河道在古代有一部分就是人工开挖的。
距今46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传说中的尧舜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以连云港藤花落遗址为代表的东方滨海古文化,正是创生羲和神话、十日神话、旸谷神话的辉煌时代。藤花落遗址以及将军崖岩画等美轮美奂、隽永质朴的东方天书,印证了《尚书》最早记载的“东方旸谷”、《山海经》反复提到的汤谷扶桑和古老十日神话的策源地“羲和之国”的存在,也表明这座东方之城是羲和文化的摇篮,其历史积淀深厚,文脉源远流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海滨城市中,可谓首屈一指、独领风骚。站在这一历史方位看,藤花
2020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在公路方面提到: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省际公路通达水平。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早在民国时期,苏州的民众就十分重视交通建设,江苏第一条民营公路--沪太公路,就建在太仓。沪太公路南至上海市静安区(老闸北),北至太仓市浏河镇,全长约38.5公里。沪太公路在上海市区称沪太路,上海外环高速外称沪太公路,是上海到太仓的一条省际公路,也是上海最长的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