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技能是各门专业学科的应用基础。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如何使计算机教学在保证其正常的教学的情况下,发挥其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作用,以便学生能更好、更扎实地掌握其他学科的应用技能,将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计算机教学还远远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促进作用,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加强专业的开设和规模
计算机是一门工具课、一门技术课、一门文化课。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开设应结合职业教育就业体制的改革,实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的形式,要及时调整、拓宽专业内涵。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按社会需要设置新的计算机专业,如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等;积极探索学校教学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厚基础,拓宽专业基础知识,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硬件结构、信息技术概论、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方案、网页的制作、网站的建设、电脑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多媒体光盘制作、平面设计等新课程。
2 加强教学的研究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运用模拟教学,建立仿真环境,紧贴企业与社会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以完善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课程的开设应遵循3条原则:1)实用性,也就是工具性,使学生学以致用;2)先进性,也就是课程的开设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3)基础性,也就是计算机课程本身是一门基础课,要学习简单的原理和相关科学知识。计算机教师还应重视教研工作,要结合职业中学学生的特性,着力于课题的研究,目的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3 加强教学实习的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3个方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数普遍偏少,所以必须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合理设置实验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时间。职业学校应走校企结合之路,拓展校企之间的联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扩大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的规模与层次,特别是着力锻炼学生的程序编写、代码编写、文档处理、图像处理、硬件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工作、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输送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4 课程设置比例应合理
在职业中学中,一般都是以开设应用软件为主,尤以微软的Office2000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的,如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软件,以及一些相关的程序设计如VB等教程。这些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这里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就会忘记教学的目的。笔者根据实践总结,认为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3。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5 计算机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
度,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任何一门学科,就其本身来讲,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计算机也是这样,它的每一章、每一节或纵向或横向地发生着联系。传统的计算机教材章节安排有它的不置可否的道理,但是任何事物存在的形式又是相对的。根据需要调整计算机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安排打破传统的习惯,也使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如何调整好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保障知识的内在连续性,不至于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时产生知识在跳跃着前进的感觉?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首先,计算机教师要下工夫钻研教材,使调整之后的计算机教材趋于合理,尽量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安排。其次,为了尽量减少计算机教材调整之后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协调好计算机教材自身各章節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计算机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计算机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做到知己知彼、有条不紊。在实际授课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不可能在计算机课中都能同步涉及。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因势利导地、灵活多变地穿插讲授一些相关知识。只有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才能将这部分知识经过调整,适时地传授给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 加强专业的开设和规模
计算机是一门工具课、一门技术课、一门文化课。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开设应结合职业教育就业体制的改革,实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的形式,要及时调整、拓宽专业内涵。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按社会需要设置新的计算机专业,如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等;积极探索学校教学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厚基础,拓宽专业基础知识,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硬件结构、信息技术概论、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方案、网页的制作、网站的建设、电脑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多媒体光盘制作、平面设计等新课程。
2 加强教学的研究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运用模拟教学,建立仿真环境,紧贴企业与社会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以完善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课程的开设应遵循3条原则:1)实用性,也就是工具性,使学生学以致用;2)先进性,也就是课程的开设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3)基础性,也就是计算机课程本身是一门基础课,要学习简单的原理和相关科学知识。计算机教师还应重视教研工作,要结合职业中学学生的特性,着力于课题的研究,目的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3 加强教学实习的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3个方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目前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数普遍偏少,所以必须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合理设置实验课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时间。职业学校应走校企结合之路,拓展校企之间的联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扩大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的规模与层次,特别是着力锻炼学生的程序编写、代码编写、文档处理、图像处理、硬件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工作、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输送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4 课程设置比例应合理
在职业中学中,一般都是以开设应用软件为主,尤以微软的Office2000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的,如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软件,以及一些相关的程序设计如VB等教程。这些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这里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就会忘记教学的目的。笔者根据实践总结,认为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3。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5 计算机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
度,加强计算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任何一门学科,就其本身来讲,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计算机也是这样,它的每一章、每一节或纵向或横向地发生着联系。传统的计算机教材章节安排有它的不置可否的道理,但是任何事物存在的形式又是相对的。根据需要调整计算机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安排打破传统的习惯,也使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发生变化。如何调整好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保障知识的内在连续性,不至于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时产生知识在跳跃着前进的感觉?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首先,计算机教师要下工夫钻研教材,使调整之后的计算机教材趋于合理,尽量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安排。其次,为了尽量减少计算机教材调整之后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协调好计算机教材自身各章節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计算机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计算机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做到知己知彼、有条不紊。在实际授课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不可能在计算机课中都能同步涉及。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因势利导地、灵活多变地穿插讲授一些相关知识。只有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才能将这部分知识经过调整,适时地传授给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