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的开发利用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机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提高智障孩子的美术素养,作为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师,积极探索利用生动有趣的绘本进行美术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绘本教学 提高 智障孩子 美术素养
【课题项目】项目来源: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培智学校绘本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294。
【中图分类号】G623.75;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107-02
前言
教育是平等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發育情况出现问题,以至于学习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远远比不上正常孩子。如何让智障孩子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不断提升美术素养呢?我们认为,将绘本作为一个教学媒介,不仅能弥补智障孩子智力与非智力的缺陷,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尝试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逐渐引进绘本教学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也是必要的。
一、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提升美术素养
何为美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设计、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今天,教师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在成长时期身心健康上的发展,还要尊重学生在个体成长与发育时存在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设置良好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路径,不断助力美术课程的推进。我们面对的是智障孩子,他们感知能力普遍较差,情感较为薄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引导智障孩子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学生对于绘本中的美术元素进行挖掘和品析,在不断提升并引导智障孩子美术学科学习参与度的同时,增强孩子的学习体验感和自信心。实践证明,魔力般的绘本对于智障孩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绘本中的不同角色造型、贴近生活的场面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等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内容,为智障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所以说通过绘本教学不仅仅为智障孩子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更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点的学习。更为关键的是,绘本犹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提升了智障孩子们在美术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不断增强智障孩子对于绘本美术元素进行挖掘和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并培育智障孩子们的美术素养。
二、巧用绘本激发兴趣,培养美术素养
在对于当前智障孩子美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智障孩子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持续性短等特点,使得整体美术课程推进存在一定的桎梏和局限,不能够对前沿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元素进行有效汲取和探知,因此,在面向当前智障孩子的美术课程教学缺口进行综合考量和反思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巧用绘本内容引导智障孩子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使智障孩子在参与美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调动自身对于美术学习的自主学习认知情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1.模仿绘本图案,激发兴趣
智障孩子在思维上总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出发,对夸张的、概括的、抽象的形象往往较难理解,更不用说去表现了。因此,有必要在美术教学中让智障孩子首先学会模仿,并通过模仿逐步学会艺术创造。尤其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其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的感知能力较为敏感,不仅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还对于外界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知欲望,以及较强的模仿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结合智障孩子在美术学科学习和个体身心成长与发展时期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在美术课程教学时,针对智障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情境创设,通过绘本中涉及到的图案、颜色搭配等知识点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理解并感受到美、体验到美。再以美术课堂教学为平台,指导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智障孩子在美术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还指导其通过动手参与,不断获得对于美术学科的情感联结和情感共鸣,使得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真正掌握绘画技巧,例如:在图案教学《奇妙的嘴》时,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绘本《鲍勃是个艺术家》,引导孩子观察鲍勃装饰着不同图案的嘴、欣赏艺术作品。“你能学着画一画吗”,此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绘本图案进行模仿练习,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氛围,启发智障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调动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难看出,孩子们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就有了想模仿、想画的欲望。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运用点、线、图形、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图案创作。孩子们模仿的作品活泼性增强了,绘画表现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孩子在个体成长发展中的模仿性优势,对绘本图案进行模仿。在不断增强智障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学科学习体验的同时,有效激发并调动了其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后续有效培养并强化智障孩子美术学科综合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2.变形绘本图案,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然智障孩子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美术学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良好的兴趣能够为智障孩子进一步探索汲取美术学科知识、深化美术学科素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驱动力,在促使学生不断提升美术学科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美术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智障儿童的各项能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这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美术课堂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变形绘本图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将美术课程教学进行简化和创新化丰盈,使得美术课堂上教师在将绘本教学引进到课堂的同时,就灵活“采取绘本图形变变变”的形式来教育智障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雨伞”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魔术“雨伞变变变”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体验到变化过程的不同形状、不同形象、不同色彩的小雨伞的美,同时唤起他们对画面中小雨伞的强烈真实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变形绘本图案,使得美术课程教学具备动态化和灵动性的特点,从而充分把握住了智障孩子对于美术绘图素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激发了智障孩子对于美术学科深入探索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对于小雨伞绘画图形进行变形的过程中,有效结合了游戏形式,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路径进行创新化拓展,在不断增强美术学科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带动了智障学生对于美术学科探寻和变形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孩子的兴趣被点燃,潜能被激发,脑洞大开,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更好地提高智障孩子的美术素养,指导智障孩子在后续美术学科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灵活思维,举一反三,真正实现对于智障学生美术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三、温馨亲子阅读,渗透美术素养
近年来,绘本广受儿童读者的喜爱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它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还可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家园,培养多元智能。但是智障孩子比较特殊,由于自身在个体成长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同正常的孩子有所差异,大多数智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外界的抵触心理和自卑心理,所以在面向当前绘本素材普及教学的背景下,智障孩子对新的事物可能产生抗拒的心理,不愿意去接觸,从而使得美术教学无法以优化革新的步伐稳步有序向前,也无法有效提升智障孩子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品鉴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智障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和心理动向进行综合考量,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对于学生渗透系统性全方位的情感鼓励,指导学生构建强有力的心理素质,并通过创设亲子活动,让孩子最亲近的家人,发挥陪伴作用。以绘本为纽带,家校共育,通过亲子阅读逐步渗透美术素养。
首先,亲子阅读时家长要专心陪伴,精心选择绘本,通过绘本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会合理地控制情绪,促进孩子情感发展。鼓励他们对绘本的热爱与探索,感受绘本中所蕴含丰富的美术素养。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家长选择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发现蕴藏在绘本中的艺术美,润物细无声。如阅绘本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亲子间时而进行角色扮演,时而进行一问一答……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获得情绪上的疗愈。其次,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与孩子相拥而坐,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乐于其中。如,阅读绘本《勇敢的克兰西》,可以让孩子找找哪个是克兰西,它和其他牛有什么不同,以此提高孩子的观察与辨别能力。“克兰西,生下来没有白腰,跟同族牛不一样,别的牛歧视它,孤立它,它想尽一起办法改变自己,它想到了什么方法呢?”以此引导孩子一起到绘本中去寻找、去发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温馨的亲子阅读环节,使学生借助绘本素材为载体,对于家庭上的情感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对于智障孩子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疏解和及时疏导,助力智障孩子健康成长。当然,智障孩子的理解力可能不同于正常孩子,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时不需要强迫孩子进行理解,而要带领孩子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初步对于素材绘本进行认知和了解,再以进阶式的模式,对于绘本内容和绘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体验进行渗透,可以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绘本有趣的图形、颜色等美学元素上,带领着孩子一起进入欢乐的绘本阅读时光,在“悦”读中渗透美术素养,加深彼此的爱与关怀,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绘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进而为进一步提升智障儿童的美术素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石。
结语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智障孩子的学习需求,因此,特殊学校的美术教师尝试利用富有童趣、夸张造型、鲜艳色彩的绘本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始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学习。事实证明,采用绘本教学,不仅能对智障孩子进行心理康复训练,还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孩子的美术素养。这也是绘本邂逅培智美术教学所起到的神奇效果。
参考文献:
[1]师家璇,黄珊.绘本融入沟通辅助系统提升智碍智障孩子情绪表达能力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20):16-21.
[2]张淑婷,明兰.台湾地区智碍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综述——以绘本教学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05):145-150.
[3]王莹,李琼洁,陈家奕,张云,刘晓冰.探讨绘本阅读对智障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影响——以广州市某残疾人寄宿制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01):93-96.
[4]叶萍果.智障学生绘本教学的实践思考——以《谁咬了我的大饼》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372-373.
[5]王志英.绘本在智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03):93.
【关键词】绘本教学 提高 智障孩子 美术素养
【课题项目】项目来源: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培智学校绘本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294。
【中图分类号】G623.75;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107-02
前言
教育是平等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發育情况出现问题,以至于学习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远远比不上正常孩子。如何让智障孩子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不断提升美术素养呢?我们认为,将绘本作为一个教学媒介,不仅能弥补智障孩子智力与非智力的缺陷,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尝试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逐渐引进绘本教学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也是必要的。
一、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提升美术素养
何为美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设计、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今天,教师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在成长时期身心健康上的发展,还要尊重学生在个体成长与发育时存在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设置良好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路径,不断助力美术课程的推进。我们面对的是智障孩子,他们感知能力普遍较差,情感较为薄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引导智障孩子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学生对于绘本中的美术元素进行挖掘和品析,在不断提升并引导智障孩子美术学科学习参与度的同时,增强孩子的学习体验感和自信心。实践证明,魔力般的绘本对于智障孩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绘本中的不同角色造型、贴近生活的场面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等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内容,为智障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所以说通过绘本教学不仅仅为智障孩子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更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点的学习。更为关键的是,绘本犹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提升了智障孩子们在美术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不断增强智障孩子对于绘本美术元素进行挖掘和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并培育智障孩子们的美术素养。
二、巧用绘本激发兴趣,培养美术素养
在对于当前智障孩子美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智障孩子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持续性短等特点,使得整体美术课程推进存在一定的桎梏和局限,不能够对前沿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元素进行有效汲取和探知,因此,在面向当前智障孩子的美术课程教学缺口进行综合考量和反思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巧用绘本内容引导智障孩子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使智障孩子在参与美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调动自身对于美术学习的自主学习认知情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1.模仿绘本图案,激发兴趣
智障孩子在思维上总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出发,对夸张的、概括的、抽象的形象往往较难理解,更不用说去表现了。因此,有必要在美术教学中让智障孩子首先学会模仿,并通过模仿逐步学会艺术创造。尤其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其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的感知能力较为敏感,不仅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还对于外界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知欲望,以及较强的模仿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结合智障孩子在美术学科学习和个体身心成长与发展时期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在美术课程教学时,针对智障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情境创设,通过绘本中涉及到的图案、颜色搭配等知识点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理解并感受到美、体验到美。再以美术课堂教学为平台,指导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了智障孩子在美术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还指导其通过动手参与,不断获得对于美术学科的情感联结和情感共鸣,使得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真正掌握绘画技巧,例如:在图案教学《奇妙的嘴》时,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绘本《鲍勃是个艺术家》,引导孩子观察鲍勃装饰着不同图案的嘴、欣赏艺术作品。“你能学着画一画吗”,此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绘本图案进行模仿练习,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氛围,启发智障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调动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难看出,孩子们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就有了想模仿、想画的欲望。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运用点、线、图形、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图案创作。孩子们模仿的作品活泼性增强了,绘画表现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孩子在个体成长发展中的模仿性优势,对绘本图案进行模仿。在不断增强智障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术学科学习体验的同时,有效激发并调动了其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后续有效培养并强化智障孩子美术学科综合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2.变形绘本图案,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然智障孩子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美术学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良好的兴趣能够为智障孩子进一步探索汲取美术学科知识、深化美术学科素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驱动力,在促使学生不断提升美术学科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提高美术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智障儿童的各项能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这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美术课堂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变形绘本图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将美术课程教学进行简化和创新化丰盈,使得美术课堂上教师在将绘本教学引进到课堂的同时,就灵活“采取绘本图形变变变”的形式来教育智障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雨伞”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魔术“雨伞变变变”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体验到变化过程的不同形状、不同形象、不同色彩的小雨伞的美,同时唤起他们对画面中小雨伞的强烈真实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变形绘本图案,使得美术课程教学具备动态化和灵动性的特点,从而充分把握住了智障孩子对于美术绘图素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激发了智障孩子对于美术学科深入探索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对于小雨伞绘画图形进行变形的过程中,有效结合了游戏形式,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路径进行创新化拓展,在不断增强美术学科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带动了智障学生对于美术学科探寻和变形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孩子的兴趣被点燃,潜能被激发,脑洞大开,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更好地提高智障孩子的美术素养,指导智障孩子在后续美术学科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灵活思维,举一反三,真正实现对于智障学生美术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三、温馨亲子阅读,渗透美术素养
近年来,绘本广受儿童读者的喜爱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它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还可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家园,培养多元智能。但是智障孩子比较特殊,由于自身在个体成长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同正常的孩子有所差异,大多数智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外界的抵触心理和自卑心理,所以在面向当前绘本素材普及教学的背景下,智障孩子对新的事物可能产生抗拒的心理,不愿意去接觸,从而使得美术教学无法以优化革新的步伐稳步有序向前,也无法有效提升智障孩子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品鉴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智障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和心理动向进行综合考量,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对于学生渗透系统性全方位的情感鼓励,指导学生构建强有力的心理素质,并通过创设亲子活动,让孩子最亲近的家人,发挥陪伴作用。以绘本为纽带,家校共育,通过亲子阅读逐步渗透美术素养。
首先,亲子阅读时家长要专心陪伴,精心选择绘本,通过绘本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会合理地控制情绪,促进孩子情感发展。鼓励他们对绘本的热爱与探索,感受绘本中所蕴含丰富的美术素养。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家长选择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发现蕴藏在绘本中的艺术美,润物细无声。如阅绘本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亲子间时而进行角色扮演,时而进行一问一答……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获得情绪上的疗愈。其次,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与孩子相拥而坐,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乐于其中。如,阅读绘本《勇敢的克兰西》,可以让孩子找找哪个是克兰西,它和其他牛有什么不同,以此提高孩子的观察与辨别能力。“克兰西,生下来没有白腰,跟同族牛不一样,别的牛歧视它,孤立它,它想尽一起办法改变自己,它想到了什么方法呢?”以此引导孩子一起到绘本中去寻找、去发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温馨的亲子阅读环节,使学生借助绘本素材为载体,对于家庭上的情感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对于智障孩子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疏解和及时疏导,助力智障孩子健康成长。当然,智障孩子的理解力可能不同于正常孩子,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时不需要强迫孩子进行理解,而要带领孩子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初步对于素材绘本进行认知和了解,再以进阶式的模式,对于绘本内容和绘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体验进行渗透,可以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绘本有趣的图形、颜色等美学元素上,带领着孩子一起进入欢乐的绘本阅读时光,在“悦”读中渗透美术素养,加深彼此的爱与关怀,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绘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进而为进一步提升智障儿童的美术素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石。
结语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智障孩子的学习需求,因此,特殊学校的美术教师尝试利用富有童趣、夸张造型、鲜艳色彩的绘本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始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学习。事实证明,采用绘本教学,不仅能对智障孩子进行心理康复训练,还能有效地提高智障孩子的美术素养。这也是绘本邂逅培智美术教学所起到的神奇效果。
参考文献:
[1]师家璇,黄珊.绘本融入沟通辅助系统提升智碍智障孩子情绪表达能力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20):16-21.
[2]张淑婷,明兰.台湾地区智碍儿童语言康复研究综述——以绘本教学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05):145-150.
[3]王莹,李琼洁,陈家奕,张云,刘晓冰.探讨绘本阅读对智障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影响——以广州市某残疾人寄宿制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6(01):93-96.
[4]叶萍果.智障学生绘本教学的实践思考——以《谁咬了我的大饼》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372-373.
[5]王志英.绘本在智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