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典范

来源 :浙江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u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目山的北麓,有一个“中国竹子之乡”安吉县。这里山连山,竹连竹,深深浅浅的绿色组成了一幅层层叠叠的竹画长卷。2000年由李安执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曾在这里的“大竹海”拍摄了惊心动魄的一个场景,并带进了“奥斯卡”。
  安吉是中国的著名竹乡,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201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名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源自安吉余村。
  余村,隶属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地处天目山北坡余岭而得名,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走进余村,一幅乡村美景跃然眼前: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近旁草木掩映、溪水潺潺,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然而,余村的生态之路,却经历了漫漫10年的探索。
  “石头经济”的困惑
  中国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余村山上石灰岩资源丰富,所以长期以来余村靠的就是“石头经济”,还一度成为安吉名副其实的首富村。但随之而来的是粉尘蔽日,竹林失色,河水变浊,村民深受其害。“石头经济”虽然强了村,富了民,却破坏了环境。连竹林里的笋也因为被厚厚的粉尘覆盖,缺少光照,长得一年比一年小。“石头经济”带来的困惑成了余村人放不下的心病。
  取舍之间的高明
  面对困境,余村人痛定思痛。为了绿水青山,他们重新思考金山银山应该怎样获取。于是,他们做出了抉择:由“石头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变。他们果断地关停了每年能给村里带来300万元经济效益的3个石灰矿,开始尝试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开发旅游景区,发展农家乐,来吸引城里的游客,这样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换回了绿水青山。那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他们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并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破茧成蝶的转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朝着这个方向,从那时起,余村人始终坚定地走生态发展之路。他们精心制定了规划,合理区划村民生活、生产与发展的空间。40多歲的潘春林原是一名矿山拖拉机手,他说:“记得从2005年开始,村里陆续带着我们到外面取经,鼓励大家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经济。”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潘春林拿出全部家当,办起了“春林山庄”。10年间,现在的“春林山庄”已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农家乐。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余村的改变,60多岁的村民洪月仙看得尤为真切:“现在,邻里间没有矛盾,不用调解。游客一扔烟蒂,很快会有村民捡走放进垃圾桶。”如今,余村的老百姓真是倚着好环境,过上了好日子。
  10年间,从曾经的采矿加工到依山傍水的绿色经济,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现在的养山富山。余村的破茧之路,正是山乡巨变的一抹缩影,更是浙江农民步履不息追逐生态梦的真实写照。
其他文献
通过对伤害事故的统计数据分析,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管网运营分公司(以下简称“北排第二管网分公司”)发现,手指伤害事故约占公司全部事故总数的76.8%,其中,在
期刊
城市修补是目前我国提出“城市双修”的城镇建设理念之一,可考虑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将能耗高的旧建筑改建成低碳排放、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提出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改建方式:采
据 IISI统计 ,7月份世界十大产钢国除德国钢产量同比下降外 ,其余均为正增长。中国产钢1 836.5万 t,同比增 2 0 .3% ;日本 92 5 .5万 t,增3.1 % ;美国 774.7万 t,增 0 .3% ;
期刊
近五年来,北京业主维权活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一是,维权目标开始由经济利益诉求向政治权利诉求转变;其二是,从组织形式来看,不同居住小区的业主维权组织开始建立横向联系。在这
现阶段国内经济正处在迅猛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于室外室内各类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工程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风景园林绿化的工程特点,具体分析了景观园林绿化的施工管
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引入现代培训新理念,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及内容,建立起以创新安全培训教材开发为主的新型内容构建模式。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衢州市是浙江省重要化工基地,危化品年运输量约900万t,位居全省前三名,化工行业产值约占衢州市工业产值的19%,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期刊
数控自动编程加工已经广泛应用在制造业,极大地提高了复杂零件加工的可能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质量.但是在自动编程中有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还是需要讨论介绍了数控自动编程需要
步入21世纪瞻望未来教育的发展,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神圣而伟大的使命写在教育的卷首。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