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调研单位,通过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总结高职院校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和感受,明晰高职院校学生在“双创”中遇到的困难,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双创”的想法。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激发学生“双创”意识,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增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实效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自信创业、科学创业、成功创业。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体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59-04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予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对“双创”教育一直高度关注。截至2015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创业竞赛中有3000多人次获奖,学生创业园已累计孵化6期150个项目,成功孵化出园项目96个,孵化成功率超过60%[1]。然而,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双创”教育实践中的体验到底如何,应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双创”问题的研究成果中鲜见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双创”体验的研究。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体验,调查小组以深职院为调研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体验进行了详细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选取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深职院曾参加过“双创”大赛的在校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在校生,二是深职院创意创业园孵化项目的毕业生。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通过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对深职院曾参加各类“双创”实践的学生发放问卷《高职院校学生双创体验问卷(创新篇)》100份。由于是暑假期间进行的调查,最后获得真实有效问卷69份,问卷回收率为69%。其中,男生占65.22%,女生占34.78%;大一占11.59%,大二占31.88%,大三占46.38%,大四占2.9%,已毕业占7.25%;理科类占50.72%,工科类占28.99%,艺术类占8.7%,文科类占5.8%。另外,调查小组对13家深职院学生创业公司进行实地走访,发放“高职院校学生双创体验问卷(创业篇)”,回收有效记录为9份,回收率为69.2%。另外,调查小组还通过电话和微信访谈深职院创业学院或各学院主管学生创业工作的老师和“双创”典型人物。从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来看,参与“双创”活动的男生比例要比女生高;从年级占比来看,大二和大三是“双创”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从学科分布来看,理工科学生参与度较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对“双创”的了解和选择
按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已经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了解“双创”、接受“双创”教育、参与“双创”实践。但调查发现,仍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感觉了解不够深入。关于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规,经常关注和偶尔关注的学生分别有23.08%、51.92%,仍有23.08%的学生很少关注,1.92%的学生从未关注过。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不长、积淀不深,高职院校学生对“双创”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与实际需要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创”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深入了解“双创”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双创”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双创”实践的热情。
据调查,高职学生在参与各类创新大赛中的项目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分别占比40.58%和37.68%。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来看,“双创”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创新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对未知充满兴趣和对挑战的勇敢面对;創业意识包括商机意识、转化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勤奋意识等;创业能力是具体的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实施能力和创造能力。大部分高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双创”的兴趣。因此,在“双创”教育中,高职院校应立足专业,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技能培训,设置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双创”指导课程,设立“双创”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真正变成一种“双创”能力。
(二)高职学生对“双创”的谨慎态度
创业和创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关于创新与创业的关系,46.38%的受访者认为创新活动会激发创业灵感,促使自己进行创业尝试;28.99%的学生认为创新活动虽未激发灵感,却仍会尝试创业;另有24.64%的受访者认为创新与创业毫无关联,即使参与创新活动也不会考虑创业。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创业十分谨慎。50%的受访者选择在有了一定积蓄并对创业有一定热情的情况下考虑自主创业,30.77%的学生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专利或科研成果才会创业,有19.23%的受访者认为会在就业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选择什么时机创业,高职学生也比较理性,他们并不急于尝试创业。调查发现,只有5.77%的受访者会选择在大学期间创业,而94.23%的学生会选择毕业后再考虑创业。
选择毕业后再创业多是考虑资金问题。有36.54%的受访者认为应完全依靠自己的储蓄创业,32.69%的学生希望通过合作伙伴合资获得创业资金,15.38%的受访者期待银行贷款的支持,也有15.39%的学生希望能够获得企业赞助或父母资金支持进行创业。关于资金投入问题,有38.46%的受访者希望初次创业资金投入不超过2万元,28.85%的学生能够承受2~5万元资金投入,也有13.46%的受访者愿意投入5~10万元进行初次创业,有11.54%的学生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 在创业地点选择上,有61.54%的人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依托大城市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挑战与机遇中生存;也有30.77%的人认为选择二线城市进行創业,能降低创业成本和竞争压力,抢夺创新创业的空间。总体上,高职学生大多愿意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创业。
除了以上几个需要考虑的情况之外,高职学生也认为,要做出创新价值高的作品,还需要很多宝贵的精神品质,如“沉着冷静,对决策进行分析”“说到做到,有极强的执行力”“勇于拼搏,紧抓机遇”等。在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当中,有超过96%的学生创业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希望能通过“双创”实践积累经验,做出一定成效。创业浪潮的涌现,让怀有创业激情的人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让大学生更加敢于试错,敢于争锋,收获锻炼和成长。就像一位受访者所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我们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和一筹莫展,到现在的目标明确,方案清晰,渐入佳境。在这其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收获了很多,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享有。这是难得的经历,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高职学生“双创”的真实体验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参与“双创”实践比较积极,其主要动机是为了增长知识、累计经验(78.26%),也有希望通过获奖证明自身实力(40.58%),团队意见的影响占37.68%,而21.74%的学生则是心血来潮参加“双创”。
在“双创”活动中,专业知识起到重要作用,89.85%的受访者表示“双创”中都用到专业知识,其中40.58%的学生表示用到专业知识的小部分,认为大部分用到专业知识的有34.78%,还有14.49%的学生认为“双创”完全依靠专业知识,仅有10.14%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运用到专业知识。因此,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践必须立足专业,建立以专业课为中心的“双创”课程体系。调查显示,有73.91%的受访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双创”实践能使自身不断成长,收获成就感;62.32%的学生认为“双创”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有43.48%的学生认为通过“双创”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在调查中,受访者建议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双创”活动,因为“双创”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还会形成一个个“双创”团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处事能力。与此同时,参与“双创”的学生也认识到,想要做出独创性的“双创”作品,就必须沉着冷静,对决策进行分析,不仅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拼劲,还要有强大的事件评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对此,高职院校应考虑开设或增加相关核心课程。
在“双创”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起重要作用。调查显示,有39.13%的受访者认为指导教师在“双创”中偶尔为团队提出建议,有28.99%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团队决策中起主要指导作用,23.19%的学生表示指导教师往往在团队分歧时起决定作用,仅有8.7%的受访者认为指导教师作用不大。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双创”活动的指导教师大都认真负责,用心指导学生。对于一些不能有效指导的指导教师,则要学校进行机制规避和正确引导。
高职学生在“双创”实践中也遭遇一些困难。调查显示,有63.32%的学生感觉创新大赛的参赛氛围不好,55.07%的受访者表示曾出现团队意见不和状况,52.17%的受访者表示曾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正确引导“双创”团队建设,构筑良好的“双创”氛围。
四、结论与策略
总体上看,高职学生“双创”体验良好,学校支持有力,学生参与踊跃。高职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双创”活动以及社会上对“双创”的相关信息积极投身于“双创”行业,并在其中受益匪浅。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受访者表示对学校及社会机构提供的“双创”环境感到满意。在调查中,受访者对参与“双创”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他们的态度积极正面。在实地走访中,“双创”参与者在谈论“双创”时总是激情四溢,他们在“双创”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认识志同道合的人,在“双创”中收获成就感,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发展自我。此次调查也发现,“双创”实践中有以下几个难题需要解决:资金缺乏、团队意见分歧、专业知识不足等。
(一)针对高职院校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立足专业,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是根本。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多思考、多创新。着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双创”意识,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或者鼓励教师到创新创业一线兼职或下企业实践等。对参与“双创”实践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动员,尽可能提供各种支持。
二是开设创业课程,加强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上,设立一定数量的创业指导核心课程,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拓宽内容、更换形式,为大学生“双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构建完善的选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双创”做准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四是设立大学生“双创”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双创”提供资金后盾。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双创”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双创”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仅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
五是对孵化项目的概况要熟悉掌握,并对项目进行妥当的管理。对于潜力大的孵化项目,为其提供延期支持和额外的资金支持,减轻项目在孵化期的孵化阻力,从而让其成功孵化。
六是加强大学生创业风险教育,包括项目选择的风险、资金风险、社会关系风险、竞争风险、决策风险等方面的教育。
七是利用新媒体,大力加强对“双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体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59-04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予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对“双创”教育一直高度关注。截至2015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创业竞赛中有3000多人次获奖,学生创业园已累计孵化6期150个项目,成功孵化出园项目96个,孵化成功率超过60%[1]。然而,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双创”教育实践中的体验到底如何,应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双创”问题的研究成果中鲜见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双创”体验的研究。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体验,调查小组以深职院为调研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体验进行了详细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选取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深职院曾参加过“双创”大赛的在校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在校生,二是深职院创意创业园孵化项目的毕业生。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通过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对深职院曾参加各类“双创”实践的学生发放问卷《高职院校学生双创体验问卷(创新篇)》100份。由于是暑假期间进行的调查,最后获得真实有效问卷69份,问卷回收率为69%。其中,男生占65.22%,女生占34.78%;大一占11.59%,大二占31.88%,大三占46.38%,大四占2.9%,已毕业占7.25%;理科类占50.72%,工科类占28.99%,艺术类占8.7%,文科类占5.8%。另外,调查小组对13家深职院学生创业公司进行实地走访,发放“高职院校学生双创体验问卷(创业篇)”,回收有效记录为9份,回收率为69.2%。另外,调查小组还通过电话和微信访谈深职院创业学院或各学院主管学生创业工作的老师和“双创”典型人物。从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来看,参与“双创”活动的男生比例要比女生高;从年级占比来看,大二和大三是“双创”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从学科分布来看,理工科学生参与度较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对“双创”的了解和选择
按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已经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了解“双创”、接受“双创”教育、参与“双创”实践。但调查发现,仍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感觉了解不够深入。关于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规,经常关注和偶尔关注的学生分别有23.08%、51.92%,仍有23.08%的学生很少关注,1.92%的学生从未关注过。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不长、积淀不深,高职院校学生对“双创”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与实际需要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创”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深入了解“双创”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双创”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双创”实践的热情。
据调查,高职学生在参与各类创新大赛中的项目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分别占比40.58%和37.68%。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来看,“双创”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创新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对未知充满兴趣和对挑战的勇敢面对;創业意识包括商机意识、转化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勤奋意识等;创业能力是具体的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实施能力和创造能力。大部分高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双创”的兴趣。因此,在“双创”教育中,高职院校应立足专业,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技能培训,设置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双创”指导课程,设立“双创”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真正变成一种“双创”能力。
(二)高职学生对“双创”的谨慎态度
创业和创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关于创新与创业的关系,46.38%的受访者认为创新活动会激发创业灵感,促使自己进行创业尝试;28.99%的学生认为创新活动虽未激发灵感,却仍会尝试创业;另有24.64%的受访者认为创新与创业毫无关联,即使参与创新活动也不会考虑创业。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创业十分谨慎。50%的受访者选择在有了一定积蓄并对创业有一定热情的情况下考虑自主创业,30.77%的学生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专利或科研成果才会创业,有19.23%的受访者认为会在就业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选择什么时机创业,高职学生也比较理性,他们并不急于尝试创业。调查发现,只有5.77%的受访者会选择在大学期间创业,而94.23%的学生会选择毕业后再考虑创业。
选择毕业后再创业多是考虑资金问题。有36.54%的受访者认为应完全依靠自己的储蓄创业,32.69%的学生希望通过合作伙伴合资获得创业资金,15.38%的受访者期待银行贷款的支持,也有15.39%的学生希望能够获得企业赞助或父母资金支持进行创业。关于资金投入问题,有38.46%的受访者希望初次创业资金投入不超过2万元,28.85%的学生能够承受2~5万元资金投入,也有13.46%的受访者愿意投入5~10万元进行初次创业,有11.54%的学生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 在创业地点选择上,有61.54%的人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依托大城市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挑战与机遇中生存;也有30.77%的人认为选择二线城市进行創业,能降低创业成本和竞争压力,抢夺创新创业的空间。总体上,高职学生大多愿意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创业。
除了以上几个需要考虑的情况之外,高职学生也认为,要做出创新价值高的作品,还需要很多宝贵的精神品质,如“沉着冷静,对决策进行分析”“说到做到,有极强的执行力”“勇于拼搏,紧抓机遇”等。在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当中,有超过96%的学生创业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希望能通过“双创”实践积累经验,做出一定成效。创业浪潮的涌现,让怀有创业激情的人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让大学生更加敢于试错,敢于争锋,收获锻炼和成长。就像一位受访者所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我们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和一筹莫展,到现在的目标明确,方案清晰,渐入佳境。在这其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收获了很多,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享有。这是难得的经历,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高职学生“双创”的真实体验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参与“双创”实践比较积极,其主要动机是为了增长知识、累计经验(78.26%),也有希望通过获奖证明自身实力(40.58%),团队意见的影响占37.68%,而21.74%的学生则是心血来潮参加“双创”。
在“双创”活动中,专业知识起到重要作用,89.85%的受访者表示“双创”中都用到专业知识,其中40.58%的学生表示用到专业知识的小部分,认为大部分用到专业知识的有34.78%,还有14.49%的学生认为“双创”完全依靠专业知识,仅有10.14%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运用到专业知识。因此,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践必须立足专业,建立以专业课为中心的“双创”课程体系。调查显示,有73.91%的受访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双创”实践能使自身不断成长,收获成就感;62.32%的学生认为“双创”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有43.48%的学生认为通过“双创”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在调查中,受访者建议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双创”活动,因为“双创”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还会形成一个个“双创”团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处事能力。与此同时,参与“双创”的学生也认识到,想要做出独创性的“双创”作品,就必须沉着冷静,对决策进行分析,不仅要有较强的执行力和拼劲,还要有强大的事件评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对此,高职院校应考虑开设或增加相关核心课程。
在“双创”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起重要作用。调查显示,有39.13%的受访者认为指导教师在“双创”中偶尔为团队提出建议,有28.99%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团队决策中起主要指导作用,23.19%的学生表示指导教师往往在团队分歧时起决定作用,仅有8.7%的受访者认为指导教师作用不大。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双创”活动的指导教师大都认真负责,用心指导学生。对于一些不能有效指导的指导教师,则要学校进行机制规避和正确引导。
高职学生在“双创”实践中也遭遇一些困难。调查显示,有63.32%的学生感觉创新大赛的参赛氛围不好,55.07%的受访者表示曾出现团队意见不和状况,52.17%的受访者表示曾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正确引导“双创”团队建设,构筑良好的“双创”氛围。
四、结论与策略
总体上看,高职学生“双创”体验良好,学校支持有力,学生参与踊跃。高职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双创”活动以及社会上对“双创”的相关信息积极投身于“双创”行业,并在其中受益匪浅。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受访者表示对学校及社会机构提供的“双创”环境感到满意。在调查中,受访者对参与“双创”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他们的态度积极正面。在实地走访中,“双创”参与者在谈论“双创”时总是激情四溢,他们在“双创”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认识志同道合的人,在“双创”中收获成就感,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发展自我。此次调查也发现,“双创”实践中有以下几个难题需要解决:资金缺乏、团队意见分歧、专业知识不足等。
(一)针对高职院校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立足专业,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是根本。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多思考、多创新。着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双创”意识,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或者鼓励教师到创新创业一线兼职或下企业实践等。对参与“双创”实践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动员,尽可能提供各种支持。
二是开设创业课程,加强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上,设立一定数量的创业指导核心课程,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拓宽内容、更换形式,为大学生“双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构建完善的选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双创”做准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四是设立大学生“双创”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双创”提供资金后盾。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双创”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双创”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仅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
五是对孵化项目的概况要熟悉掌握,并对项目进行妥当的管理。对于潜力大的孵化项目,为其提供延期支持和额外的资金支持,减轻项目在孵化期的孵化阻力,从而让其成功孵化。
六是加强大学生创业风险教育,包括项目选择的风险、资金风险、社会关系风险、竞争风险、决策风险等方面的教育。
七是利用新媒体,大力加强对“双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